王璇 石莹 吕文静
脑梗死是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壁病变,该疾病起病急骤,病情恶化快,没有传染性,但老年群体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功能障碍等[1]。75%以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机体功能丧失[2]。其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使神经受损造成残疾。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常规护理存在易忽视患者心理状态、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干预等问题,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本研究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能够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现将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2019 年8 月—2022年3 月收治的9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中华医学神经病学分会拟定的诊断标准[4];临床检查项目均为患者自愿;就诊时间<6 h。排除条件:近6 个月服用抗凝药物;不能接受有精神类疾病;有过脑卒中病史或有反复住院治疗病史;有其他影响神经功能疾病;不能接受治疗或护理服务;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71.41±4.62 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8 例,高血脂15 例,高血压12 例;临床症状:失语10 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21 例,吞咽障碍及意识障碍14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71.33±4.59 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4 例,高血脂11 例,高血压20 例;临床症状:失语19 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20 例,吞咽障碍及意识障碍6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为患者治疗前,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讲述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注意事项,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24 h 生命体征监测,清理口腔内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误吸。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链式亲情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组建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1 名神经内科、1 名护士长、1 名康复师、3 名责任护士及1 名家属组成,神经内科医生主要是负责对患者的诊疗和进度监督,护士长则是负责制订链式亲情护理及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方案,康复师和责任护士及家属要一同参与到方案落实中,均熟悉并掌握链式亲情干预及目标导向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
1.2.2.2 确定目标导向 护理人员要先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以往病史,对患者当下的身心状态进行评估,并结合以往文献资料与家属一同制定脑梗死患者目标导向康复计划,确定以改善运动功能和提升心理适应性为目标导向的康复路线。待确定好目标导向康复计划后,由责任护士陪同家属指导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的培训,住院时由神经内科医生将患者及家属扫进微信群,通过群通知告知患者每周四进行康复师培训。具体内容为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运动培训。①护理人员收取有关脑梗死患者疾病认知、预防方式及护理对策资料,上交到医院宣传管理体系部门,通过视频或图文并茂形式发放给患者,待播放视频时要叮嘱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应的笔记,若存在任何疑问可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解答。②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观看脑梗死出现运动障碍的电影,以此传达正能量,最后帮助患者提升恢复健康的信心,待电影观看结束后,可让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使患者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
1.2.2.3 链式亲情干预
(1)亲情干预链:由亲情卡片、患者个人基础自理、亲情家属及责任护士组成的亲情护理链接,该卡片是宣传卡片,正面印刷着亲情护士电话、姓名,反面则有关于疾病预防知识、运动体操图。具体链式亲情干预内容如下:①运动体操。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不同身体情况,选择亲情卡上的运动体操合适患者的动作,面对面指导患者按照图片中的动作进行操作,同时为患者讲述动作的意义。先由康复师对患者进行肢体动作示范,针对早期体位活动、转移、关节被动运动等进行循序渐进落实,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床上主动关节训练,待患者及家属掌握技能后,可由家属监督让患者独立完成康复训练。②家属陪护。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入沟通,获取家属信任,叮嘱家属在患者联系康复动作时进行监督,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情的关爱。③人文关怀。时常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心理情绪,亲情护士要遵循亲情卡片上的互动时间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可让患者讲述在康复训练时出现的有趣事情,或目前所面临的康复困难等,使患者打开心扉,给予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正确的指导。
(2)家庭访问:待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要记录好关于患者的资料,包含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并确定好记录的准确性,出院前为患者成立专属电子档案,设置回访表,方便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按照患者个体情况护理人员制定家庭访问计划,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上门随访,每周1 次。护理干预时间为2 个月。
(1)功能独立性:于护理前和护理后2 个月护理人员采取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估[5],该量表共计18 个条目,每个条目1~7 分,从完全依赖到独立,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范围评分为13~91 分、5~35 分,总分18~126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佳。Cronbach’sα系数为0.926。
(2)心理适应性: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2 个月采取临床自制的心理适应性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20 个条目,总分>60 分为适应性高、40~60 分为适应性中、<40 分为适应性差。
(3)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后应用生活质量检测量表[6](EORTC QLQ-C30)检测生活质量,主要包含15 个领域,存在4 个功能量表,分别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FIM 总分及运动、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 个月,观察组FIM 总分及运动、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IM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 个月,观察组心理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适应性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 4 个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QLQ-C30 4 个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LQ-C30 评分比较
脑梗死是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是易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同时该病有很高的复发率,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疾病[7]。数据统计显示,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5%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如今,脑梗死患者的每年死亡率已超过了200 万例。临床当中所提出的常规基础护理,大多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医嘱完成工作,欠缺日常护理工作的灵活性,很容易忽视患者的情绪,大多按照医嘱来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服务,并没有考虑患者的情绪和生活习惯变化,因此整体护理效果不够理想[8]。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并不是单一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贯彻落实,本研究采用的链式亲情护理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并以循环往复形式进行改进,通过改进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护理质量达到最好的水平[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适应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方式整体优于对照组,提示链式亲情护理+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10]。目标导向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一种承诺和目标,在整体制定目标过程当中,双方都要承担起个人的职责,护理人员起到对患者的约束和监督作用,而患者需要保持康复训练的进度,提高自身的依从性并正确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早期肢体训练[11]。本研究护理模式是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及临床经验,对之前康复训练当中的不足给予弥补,在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基础上提高对患者的局部刺激的敏感度,避免出现肌肉萎缩。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按照具体康复进展来制定每日训练计划,对康复训练方案做出反馈,提升患者自护管理效果。该护理模式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作为目标导向,整体护理目标明确,并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分阶段和主动及被动训练,具有个性化、针对性优点,落实效果良好,同时定期由家属进行监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解答,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适应性,改善其康复训练的积极性[12]。此外,链式亲情护理能够让患者很好地体验到来自亲情的关爱,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再通过家属的安慰和鼓励,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13]。护理人员通过组成小组,联合链式亲情卡片对患者进行关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较长时间的预防风险管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用药情况,仔细监督患者康复情况,改变患者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对饮食和精神状态等进行密切评估。同时为提升患者康复进度,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以此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增强信心,减少消极情绪,在康复训练时增强意志,故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性[14]。
本研究采用链式亲情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特别是恢复期进行干预,为慢性疾病轨迹理论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提供相应证据。通过前瞻性的链式亲情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分析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对照护需求满足性的轨迹评分,可以为患者提供核心且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局限性在于课题时间有限,不能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间的疾病轨迹实时追踪,无法对患者几年后再复发等因素进行随访。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给予链式亲情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其心理适应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由于本研究的时间限制,加上样本量的不足等导致对脑梗死患者的干预结果不够准确,以后需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