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变通的“聪明人”

2023-06-19 15:59豌豆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23年5期
关键词:癞蛤蟆聪明人城门

豌豆

读了这么多的古代故事,我们发现古人中不乏智者,他们聪明机智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警示和启迪。可事实上,古代也有很多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他们的故事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

【初】开始时。

【入】进去,进入。

【亦】也,仍然。

【计】办法。

【俄】一会儿,不久。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男人的尊称。

【何】为什么。

【以】用。

【中截】从中间截断。

【遂】于是,就。

鲁国城门前,有一个人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进城。那人走到城门前,正准备进入城门。刚开始他将竹竿竖着拿,可刚走了没两步,就听到啪的一声。原来是竹竿太长了,而城门又没有那么高,竹竿就撞上了城门。他思考一番后,又将竹竿横过来拿,可城门又没有那么宽,还是进不去。这个人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可还是进不了城。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站在城门边呆呆地发愁。

正在鲁人彷徨无助之时,来了一位老者。老者看见他一个人在城门口发呆,就问他为什么站在这里不进城。这个人告诉老者:“我的竹竿太长了,城门没有那么高,也没那么宽,所以进不去。”老者听完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之人,但我见多识广,你何不向我请教一下呢?”鲁人连忙向他作揖:“请您老多指教吧!”“这事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竹竿从中间截断,不就可以进城了吗?”老人说道。

“妙妙妙,真是妙!”鲁人听了老者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连忙去借锯子。“嚓嚓嚓”,长竿被锯成了两截。就这样,鲁人高高兴兴地拿着两根被截断的竹竿进城去了。

鲁人行事固然可笑,但这位自以为是、替别人出主意的老者则更加愚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害人害己。同时,我们在虚心求教的时候也应该多动脑筋,而不是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履(lǚ)】鞋子。

【其】他的,指郑人的。

【而】然后。

【置】放在。

【反】同“返”,返回。

【罢】这里指集市已经关闭。

【遂】于是。

有一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一双新鞋穿。出门前,他先用一根小绳量好自己脚的尺寸。走了一二十里路,郑人终于到了集市上。集市上人群熙攘,真是热闹!郑人径直找到卖鞋的地方,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一双喜欢的鞋。可正要买鞋,他才发现测量用的绳子丢在了家里。于是,他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量好的鞋码丢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绳子拿来再买吧!”说完,他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跑。

郑人回家拿了绳子,又紧赶慢赶地跑到了集市。可此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关闭了,卖鞋的小贩也早已离开。他白白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很是沮丧。有人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而偏要回家去拿绳子呢?”郑人却道:“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

郑人只相信绳子却不相信自己的脚,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真不少呢。他们不顾客观实际只会墨守成规,常常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吗?

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目,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選自《艺林伐山》

【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

【蚨(fú)目】眼睛鼓起。

【曲(qū)】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

【蟾蜍(chán chú)】俗称“癞蛤蟆”。

【堪】能够,可以。

【御】驾驭,控制。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据说“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负责管理天马)。伯乐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伯乐的儿子把父亲写的《相马经》背得很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相马的本领,就到处去寻找好马。《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蹄子又大又端正,就是好马”的说法。伯乐的儿子看见一只癞蛤蟆,就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像堆积起来的曲块罢了!”伯乐知道儿子做了傻事,只能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喜欢跳跃,不能驾驭啊!”

把癞蛤蟆误当作千里马,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夸张。但如果在学习中生搬硬套,死板教条,我们可能也会犯同样可笑的错误。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办事,而不是照本宣科。

这几个故事中的古人各有各的愚蠢之处,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们不知变通。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猜你喜欢
癞蛤蟆聪明人城门
谁会变成癞蛤蟆
六个聪明人去看海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两个聪明人的一次相亲
为什么癞蛤蟆总能吃着天鹅肉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73)——癞蛤蟆真不赖
城门城门几丈高
和聪明人在一起你会更聪明!
癞蛤蟆和袋鼠
虞山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