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丽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一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前置胎盘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与剖宫产史、产妇年龄、辅助生殖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采取剖宫产术完成分娩[1]。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剥离面会影响子宫收缩、血窦闭合困难,胎盘植入面积大、子宫壁薄等,导致剖宫产术后止血较为困难,甚至引发大出血,需切除子宫,威胁产妇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急需一种快速、高效的止血方法,及时控制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改善产妇预后。常规剖宫产术后多行“8”字缝合法,部分患者止血效果不佳,仍存在持续性出血,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3-4]。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 年6月—2020 年6 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 例前置胎盘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行“8”字缝合法,观察组行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进一步分析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与“8”字缝合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前置胎盘产妇,均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患者同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30.87±3.26)岁;孕周35~41 周,平均孕周(38.74±1.09)周;类型为中央型32 例,部分型6例,边缘型12 例。对照组年龄25~39 岁,平均年龄(31.02±3.68)岁;孕周35~42 周,平均孕周(38.86±1.22)周;类型为中央型31例,部分型5例,边缘型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5]诊断标准,并经超声等检查证实。(2)满足剖宫产手术指征。(3)产妇无认知功能障碍。(4)相关人员就前置胎盘知识、干预知识等进行讲解,获得前置胎盘产妇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顺利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5)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收集,均显示完整,未表现出漏缺现象。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2)凝血功能障碍。(3)多胎妊娠。(4)合并其他产科并发症或急性感染。(5)违背上述纳入标准。(6)患者存在精神疾患,无法顺利展开本次试验研究。(7)中途退出本次试验研究。
对照组行“8”字缝合法:使用可吸收线对子宫浆膜处进行缝合,由浆膜面出针,按照合适的针间距(1 cm)、跨度(2 cm)进行缝合。在子宫不收缩部位、剥离区、出血区进行间断缝合,对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可先将膀胱下推再进行“8”字缝合,缝合后,向宫腔内填塞纱条。观察组行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将子宫托出,使用双手进行压迫,并将膀胱下推,使子宫下段暴露,进针点选在左侧阔韧带,自子宫颈后方绕过去,出针点在右侧阔韧带,缝合完成后,在子宫颈前结扎。观察无出血后,关闭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1)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剂量、术后出血量,使用称重法、容积法对出血情况进行计算,使用有刻度的采集瓶收集术中出血;称重所用的敷料;术后使用纸垫收集,使用面积法计算,计算公式:10 cm×10 cm=5 mL。(2)记录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全)并进行对比。(3)比较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水平。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观察组缩宫素使用剂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剂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χ2值P值手术时间(min)89.97±24.85 31.22±9.25 15.667<0.001缩宫素使用剂量(U)44.21±5.23 42.08±4.74 2.134 0.035术中出血量(mL)725.19±125.88 322.12±94.03 18.140<0.001术后24 h出血量(mL)219.65±61.91 66.59±20.83 16.569<0.001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 例,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以及子宫复旧不全现象,总发生1 例,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 例,出现晚期产后出血患者1 例,子宫复旧不全患者1 例,总发生3例,子宫切除患者6 例;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情况 例(%)
观察组舒张压为(78.86±7.46)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为(106.72±10.25)mmHg、血氧饱和度为(94.53±2.49)%较对照组的(70.71±6.19)mmHg、(95.65±8.99)mmHg、(90.69±3.36)%更高,脉搏为(80.13±4.39)次/min。较对照组的(86.49±5.45)次/min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水平(±s)
表3 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水平(±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舒张压(mmHg)78.86±7.46 70.71±6.19 5.945 0<0.000 1收缩压(mmHg)106.72±10.25 95.65±8.99 5.741 3<0.000 1血氧饱和度(%)94.53±2.49 90.69±3.36 6.492 6<0.000 1脉搏(次/min)80.13±4.39 86.49±5.45 6.426 2<0.000 1
前置胎盘在产科临床较为常见,且高发于经产妇,是造成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若未予以重视,可能引发大出血,严重者需切除子宫,影响产妇再次生育能力。前置胎盘产妇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术为首选,剖宫产术是高危妊娠产妇的主要分娩方式,但在前置胎盘中应用时,因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术中将其剥离后,由于该处缺乏平滑肌,导致收缩无法正常进行,而血窦因缺少压迫无法及时止血,造成产妇大量出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6]。因此,产科临床迫切需要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以预防大出血发生,改善产妇预后。
随着产科临床发展,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越来越多,如按摩子宫、注射缩宫素、子宫动脉结扎、填塞纱布等,但均存在一定不足,止血效果达不到临床预期。通过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恢复正常收缩,达到止血效果,但子宫内存在丰富的血窦,均为外延式弥漫性出血,导致缩宫素效果甚微。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无法判断填塞情况,尤其是纱布吸血后,填塞效果大大降低,且纱布填塞止血短时间无效,但是长时间填塞会增加感染风险,整体止血效果不理想[7]。为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子宫切除率,临床开始应用缝合技术,最早应用的是B-Lynch缝扎术,在子宫收缩乏力出血中止血效果较好,但并不适用于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子宫切除术是各种止血方法失败后的唯一选择,通过切除子宫,挽救产妇生命,但子宫切除会对产妇身心均造成重创,使产妇失去生育能力,导致早衰,降低产妇生活质量[8-15]。
近年来,“8”字缝合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广泛,通过阻断出血部位及周围放射动脉,达到止血效果,对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控制效果较佳。但若出血发生在狭窄的宫颈管内,血流不断上涌,导致缝合难以进行,无法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1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缩宫素使用剂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剂量;观察组50 例患者中,出现出切口感染患者1 例(2.00%),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以及子宫复旧不全现象,总发生1 例(2.00%);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50 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 例(2.00%),出现晚期产后出血患者1 例,子宫复旧不全患者1 例,总发生3 例(6.00%);子宫切除患者6 例(12.00%);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更高,脉搏较对照组更短。这表明与“8”字缝合法相比,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更好,能够减少出血量与缩宫素使用量,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改善产妇预后。分析其原因如下,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法是通过对子宫肌层进行横向机械性压迫,使子宫壁血管得到挤压,关闭血窦,形成局部血栓,从而控制出血。另外,该方法还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能够减少或避免因无法控制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减轻不必要创伤[17]。从而表明选择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18]。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法止血效果更好,临床操作更为简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缩宫素使用量,避免切除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