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石
2023年春节前夕,我收到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著名作家张炜先生作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先生推荐,鲁东大学陈佳博士、刘凤鸣教授的新著《基于<韩国文集丛刊>考察徐福东渡与文化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版,以下简称《徐福东渡与文化传播》)一书,捧读再三,一吐为快。
徐福,何许人也?凡是烟台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不仅因为徐福在2020年被评为“烟台十大历史名人”,更因为烟台人打小就从老人口中知道一个流传二千多年的故事,徐福是黄县(今龙口市)徐乡人,在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烟台时,从烟台带着3000童男童女乘船去了一衣带水的东瀛。但如果细问详末,真正能够说清楚徐福其人其事的人并不多,孩子问得急了,老人往往会说,不信你就看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吗?!
太史公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徐福无果而返,他以“蓬莱药可得,然常为鲛鱼所苦”为由开脱。于是秦始皇在第三次东巡烟台时,亲自在烟台芝罘岛以连弩射杀巨鱼为徐福开路,送他开始第二次东渡,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本书通过大量中日韩史料研究,认为徐福东渡是中日韩友好交往史的开端,徐福已成为三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化身。作为中日韩三国友好交往的开创者,徐福一直受到三国民众的敬仰,徐福在三国沿海地区民间所产生的影响长久而广泛,恐怕鲜有他人能够比拟。
“万古共相传,三山在海东。”(李景奭,朝鲜仁祖朝领相,即首相))徐福东渡途经韩国,这在中日韩三国徐福研究者中是一个共识,韩国的济州岛、巨济岛和南海岛留下的遗迹和传说证明了学者们的看法。韩国现有多处纪念徐福的设施、场所,主要集中在韩国东南部庆尚南道沿海一带和济州岛,庆尚南道南海郡南海岛商洲里锦山半山腰有“徐巿起拜日出”、济州岛朝天浦、汉拿山有“徐巿过之”等大型石刻。这些与徐福东渡有关的遗址、遗存,起始于何时已无考,但从朝鲜半岛历史人物的记载来看,至晚在中国明代就有了,而且随着中国元明清时期徐福东渡文化在朝鲜半岛的盛行,使这些与徐福东渡有关的遗址、遗存得以保护和更广泛传播。
“扶桑东极海连天,徐福遗墟日出边。”(赵纬韩,朝鲜宣祖、光海君、仁祖时期官员、诗人,文学家)主持编纂《海东诸国纪》、时任朝鲜领相的申叔舟(1417-1475),在《日本国纪》中记载了徐福东渡到日本这一事件。日本孝灵天皇时期,“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福遂至纪伊州居焉。”日本崇神天皇时期(前97~前30),“是时熊野权现神(日本佛教本地神祇)始现,徐福死而为神,国人至今祭之。”记载说,日本孝灵天皇时期,徐福一行东渡来到了日本纪伊州,并定居在这里。日本崇神天皇时期,纪伊州熊野山出现了权现神,这应是东渡到日本的徐福死了以后成为熊野山的权现神,所以,当时(指申叔舟到日本时)的日本人仍在祭祀徐福。日本社会至今对徐福东渡有着普遍认可和很深的感情基础。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曾高调宣称:“我的祖上是姓秦的。我们的身上有徐福的遗传因子,在我的老家还有‘秦阳馆,作为徐福的后代,我们感到骄傲。”
本书通过对元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历史人物关于徐福文化的文献记载的分析研究,让我们看到虽然是徐福东渡一千多年之后那时他们的认知,但这些认知不仅客观反映了当时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也反映出徐福东渡文化影响之深远,为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徐福,解读徐福东渡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全新的研究思路,具有特殊的文化学术价值。
“皆言徐福来,遗俗不变秦。”(黄?,朝鲜仁祖、孝宗时期官员、诗人)本书将现有的史料结合民间传说的发掘整理并加以综合研究,不仅拓宽了中日韩关系史的研究领域,而且更加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中国移民史发生的原因、特点及漂移的路线、规律,弥补秦代史与海外联系研究中的不足。本书通过对各地众多的遗迹和传说田野调查资源的挖掘研究,将徐福东渡从历代扑朔迷离的烟雾中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轮廓,逐步还原这一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让我们重新认识特定时间和空间产生并发展的徐福東渡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说,元明清时期韩国、日本的许多风俗习惯仍带有中国秦文化的烙印,源头无疑就是来自徐福东渡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不仅如此,徐福东渡对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文明史,对他们从水稻种植到耕作技术、从手工技艺到养蚕缫丝的变革与发展,从医术医药到汉字认同上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
“半世经营徒费力,到头徐福是真仙。”(宋来熙,朝鲜纯祖、宪宗、哲宗朝官员)徐福东渡文化已成为连接东亚各国的文化符号,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价值。徐福东渡文化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东亚各国共有的文化资源、共同的学术话语、共通的交流平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弘扬徐福东渡文化传统,开展徐福东渡文化研究,不仅能够以史为鉴,深化各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也必将会促进东亚各国文化合作与人文交流,进一步增进亚洲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共同发展,在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注:本文引用的朝鲜王朝时期的名人诗文,均来自《徐福东渡与文化传播》一书)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of 2023, I received Exploring Xu Fus Eastward Voy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Korean Collected Works Series, a book published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in October, 2022, and co-authored by Doctor Chen Jia and Professor Liu Fengming from Ludong University. It is prefaced by Zhang Wei,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President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Xu Fu Culture, and famous writer, and recommended by Sun Jiazhou,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the School of History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China Association for Historie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It is referred to hereafter as Xu Fus Eastward Voy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sake of convenience. I was so greatly impressed that I couldnt help reading it repeatedly and speaking out my impression o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