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6-16 12:08王可心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王可心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文章立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这一培养目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维度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综合英语”;英语教学;“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109-04

课程思政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应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大思政课程平台,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现代人才观、教育观的指导下,构建出来的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综合英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要在充分体现应用性特征的基础上,发挥育人价值,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笔者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维度对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策略进行探讨,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态度塑造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态度目标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分渠道。思政课程是显性教学方式,需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共同承载教学内容,而课程思政是隐性教学方式,需要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知识点和技能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意味着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所有课程都可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载体,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教职员工都有育人职责,都要参与其中。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皆教、人人皆师、全员育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的有效手段。

二、在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目标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两部分,这两方面目标都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要求。“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明确这两方面目标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教学目标

在研究一门课程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目标从何而来呢?对于本科课程来说,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来源于这门课程对于该专业毕业生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和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中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2020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簡称《专业教学指南》)要求,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类专业人才。

2.课程思政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审美、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终身发展的必备素养,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现代公民的目标方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要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等这些硬实力的基础上,在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审美意识、创新思维等软实力上下功夫,以此为学生未来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发展变化预留足够空间。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很多职业开始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是道德、情感、审美、批判性思维这些内容都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以保证学生未来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除了包括其所支撑的毕业生要求指标点外,还应包括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而这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正是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目标中涵盖的课程思政元素。

三、在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设计中把握课程思政主题

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授课流程。提到教学内容,就必须引入一个概念———课点。课点就是课程的最小单位,是由态度点、知识点、技能点等通过具有互涵关系的数量、质量、序量单独或组合构成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按照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或者只是简单地调整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样的授课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必须做出改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呢?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考虑这一问题,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就业,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为有效达成这一目标,“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课堂,这样学生就能直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英语”课程教师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内容编排顺序,将真实工作项目引入“综合英语”课堂,根据项目所需,将学习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形成课点,分配到各个项目之中,这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专业真实工作问题。如果利用项目和课点来进行课程设计,那么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思政课点(指态度点、知识点、技能点的融合)就能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由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涵盖不同的课程思政要求,每个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点对其进行支撑,那么各教学目标之下的课点就应为达到所支撑的教学目标发挥作用。这样,各教学目标中所涵盖的课程思政要求就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引领其所支撑的课点达到课程思政主题的要求。例如,如果教学目标1里含有对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求,那么支撑教学目标1的课点中,就要有足够的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思政课点对其进行支撑。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技能点的时候,可以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篇章、例句、视频等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这样,整个教学设计就能够保证教学内容,即课点对教学目标的支撑,也就为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找到了切入点。

四、在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实施中多途径落实课程思政

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为:教师基于课程特点,依据学生学情,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依据应用型本科课程特点,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课程思政,让学生“动起来”,使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思辨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绝不能像“插播广告”一样,生硬地加入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课程思政故事,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效果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能够使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呢?这就要依靠“课点”这一载体,也就是依靠在课程设计中所设计的思政课点进行教学。“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点、技能点背后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讲解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将知识、技能背后的课程思政元素传输给学生,使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1.组织故事分享

“综合英语”这门课程具有人文性特点,其知识点和技能点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思政。例如,在讲解篇章阅读方法类课点时,“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挖掘篇章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作者的生平故事等课程思政元素。在讲解词汇类课点时,“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挖掘词汇的来源故事等课程思政元素。“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还可以将讲述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故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思政故事的搜集、讨论、整理和讲述,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例如,在进行外国作品教学时,“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将作品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标注出来,然后与同组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作品的寓意,并以这篇文章为例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在学生进行对比结果展示时,“综合英语”课程教師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组织话题辩论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有的课点,如词汇、语法、听力、口语表达、篇章结构分析、篇章理解方法等,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只需选取与下一次课教学内容相符的主题作为辩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辩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具体来说,首先,“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将话题辩论作为每节课的固定环节,然后在课程结束前预留话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辩论。其次,学生可以根据“综合英语”课程教师预留的话题,自行组建辩论团队,并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再次,在课堂上,“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辩论结果展示,并对学生的观点和整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从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最后,“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观点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对学生表达的观点进行正面引领,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组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写作、故事分享等活动,有效落实这项学习任务。在此类活动中,“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想和命运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到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促使学生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五、在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课程评价中体现课程思政成果

课点是依据教学目标确定的,而教学目标是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的,因此要想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需要达成每一个课点学习产出的要求。这就需要“综合英语”课程教师为每一个课点设定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产出标准。从课程考核方式来说,“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应将考核方式设定为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具体来说,“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要在授课前制定详细的平时成绩构成和获得各项成绩的评分标准,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思政成果来说,“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课点的学习产出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以便形成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成果,最终达成课程思政目标。

1.在专业竞赛中展现思辨能力

基于英语专业的特点,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如笔试类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的写作阅读比赛,实践类的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比赛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例,初赛和复赛都需要学生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复赛还需要学生现场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些环节无一不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针对学生这一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思辨能力,进而能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在岗位实习中体现家国情怀

英语专业学生最常见的实习岗位是教师和翻译,教师这一岗位责任重大,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学生只有具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翻译类的实习岗位则需要面对大量的外文稿件,学生在面对这些稿件时,只有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保证我国文化的正确传播,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做到用英语讲述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岗位实习需求,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使学生未来能够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3.以赛促学融合育人

“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课点为载体,积极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活动,并在每一个学习内容完成后进行测试,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可以英语学科社团为依托开展竞赛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创设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全方位育人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每一名高校教师都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有效落实“立德树人”重任。对于应用型本科“综合英语”教师来说,其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和实施。具体来说,第一,“综合英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育人主体作用,积极与职业生涯导师、辅导员等进行配合,以便形成育人合力,有效实现全员育人。第二,“综合英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综合英语”课程教育载体,在教学、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教学联动,以此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有效实现全程育人。第三,“综合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方法,不断总结课程思政经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从而有效达成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曹勇安,任志新.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原则、方法与评价[J].职教论坛,2020(12).

[2]董洛铭人.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

[3]吴越.从文化素养到文化自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4).

[4]李红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析———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学科探索,2022(20).

[5]付曉燕.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实施策略[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

[6]杨希,刘缘媛.论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运用———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

[7]钟秋媛.思政教育融入英语专业课程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探讨———以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Ⅱ为例[J].海外英语,2021(24).

[8]陈琼.新文科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效果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3(01).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Wang Kexin

(Basic Department, 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5, China)

Abstrac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ll types of courses should go hand in han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joint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focus on the word "application", with the main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trong social adaptability. Based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goals,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with a view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teaching student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and inheriting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patrioticsentiment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