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梦瑶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与精神力量,对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品格与审美情趣。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内容、教育方式、评价体系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面向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价值定位,从多角度、多层面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129-04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持续进步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等,对学生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使其在未来就业中坚持文化自信、遵守行业规范、主动完善自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产生协同作用,既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课堂、实践活动等塑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载体,又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方法与内容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缺乏文化资源。为此,如何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并有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为理论解释、价值引领、激励鼓励、铸魂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性特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教育实施让学生以上述理论武装头脑、解释客观现象、解决矛盾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思辨能力。价值引领则在于指导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价值冲突时能够坚守自身价值追求,逐步塑造持续进步的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鼓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在校期间储备知识、练习技能,在社会参与中贡献力量与智慧。铸魂育人是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社会人才、国之栋梁。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范围有所拓展,能起到塑造学生正确文化观念、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并将学生培养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文化环境愈加复杂、文化观念多样的社会背景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引入文化现象、文化问题以及多种文化观念间的冲突,让学生接触、感知、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通过价值判断、道德判断、文化对比等方式解释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从自身所学专业出发解决文化难题。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有所拓展[1]。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涵盖政治基础知识、政治历史、国家制度、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基本情况,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基本体制机制,知晓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建设歷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进而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出现了明显变化。从课程内容来看,除理论教育、政治教育之外还渗透了文化教育,课程内容也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我国自古有之的对待客观事物的看法、忠心报国的英雄事例等,这些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整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大历史观念,能够激励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学习先贤的思想、精神、良好品德。从课程结构来看,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实施活动更加灵活,可以结合学生需求统筹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围绕学生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未来发展的行业领域等开展系列化、开放性、自主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先进思想、理论的鲜活性、先进性,在行动中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度自觉的文化意识、创新创造力等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多样化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并切实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2]。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影响机制上有明显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为依托,以教材为依据,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引领、思想启示与价值塑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显性教育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注重“润物无声”,重点在于为学生创设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感悟、体验、接触与实践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以隐性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教育空间延伸至学生生活、实训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深化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等,并在未来工作中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施中也可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通过情感激发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学习、约束自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实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理论与政治教育意图,采用隐性教育方式吸引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3]。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影响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主体以及原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层面来看,不仅要评价教育实施成果、教育目标达成情况、教育任务完成情况,而且需要以学生学习情况为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其政治素养、文化意识、道德品质的提升程度以及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评价目标更加明确,旨在以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层面来看,教育工作者是评价活动的主导者以及主体之一,负责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针、教育要求等评价自身教育方式、教育行为、教育模式等是否符合学生要求,评价学生能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获得文化品质、政治素养的综合提升。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原则层面来看,首先,遵循统整原则。即从横向上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渗透程度,从纵向上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将二者结合为有机整体。其次,衔接性原则。即按照高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与现实需求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职业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衔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最后,自我成长原则。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契机,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意识、自主发展理念,让学生能够面向当下学习、未来发展,以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我[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倡导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差异化、精准化实施教育。在此种教育思想的启示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学情分析、思想动态把握为起点,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切实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有限,知识信息容量较小,难以支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分层式、针对性教育方法,加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与浓厚兴趣,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难以实现精准施教、因材施教。对于此种情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便捷性优势开展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将教育目标、主要教育内容、教育相关资源等以微课形式发送给学生,请学生利用短暂课余时间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并在网络空间内初步探讨关键性问题,教育工作者则总结共性问题并制订教育实施计划方案。其次,在正式的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尽量压缩讲解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合作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在互帮互助、互促互进中多角度构建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思路,经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补充、探究讨论以达成共识,确定最终的关键性问题解决对策。最后,通过网络向学生补充拓展性资源,主要围绕关键性问题引入典型案例、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根本目标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学生在课下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感兴趣的话题等自主下载并学习网络资源,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思想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中[5]。
(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我国古代先贤思想、精神、价值追求的凝练,以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突出文化对学生心理、精神的积极影响,以此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精神”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挖掘、整合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精神”做出更加直观、生动与鲜明的解释,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典型事例,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调动自己的文化学习经验,从中华民族发展与奋斗历程中感知、感悟、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挖掘出勤劳勇敢、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等精神内核[6]。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日常教育实施中注意收集文化素材,围绕具体的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让原本抽象、笼统的理论概念更加形象,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讲解“中国精神”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名人名言为载体,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展现中华儿女在对抗恶劣环境、抵御外敌、保家卫国中所具备的坚定信念和人定胜天的勇气,同时列举万里长城的建设例子,体现中华民族劳动者的智慧,凸显中华民族劳动者自强不息、奋勇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再如“行仁践义、行己有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行为先的思想,切忌做孜孜以求利、“放于利而行”、无德性、无操守的小人,争做“义以为上”的君子。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渗透,让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前行指导,使学生严于律己。
(三)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积累经验、获取知识、改进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检验自身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得更加持续和深入的情感、文化、精神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意义,以此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对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实践活动资源,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精心策划活动方案、选择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流程,并以开放、有趣、丰富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关注并主动参与。例如,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引导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布设教室环境,如选取节日意象布置墙壁、张贴福字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等。同时开展“吟诗作对”“元宵制作”等实践活动。在此类实践活动的支持下,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体会到节日背后中华儿女对团圆、阖家欢乐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物质环境创设中也能感受到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审美价值追求,对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文化自信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请学生分析当代文化环境特点、文化传播新载体、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等,以辩证观念看待文化现象,从普遍联系的观念出发分析文化环境、信息环境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文化传播方式、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此种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關注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思考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以此将文化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以行为始,获得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提升[7]。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社会定位,决定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职业教育结合为有机整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具有指导意义,如“观像制器说”对产生过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即从观察到探索事物本质与客观规律的过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未来会投入一线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以助力企业生产。“观像制器说”能够指导学生对复杂、笼统的生产问题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所在,通过发挥自身创新创造力以突破技术瓶颈,助力技术革新与升级。再如庄子在《养生主》中列举“庖丁解牛”之案例,揭示技能习得需要经历从技术到技艺跃迁的过程,启示学生在技能习练中“齐以静心”,清空自己内心的功利性观念,以忘我状态投入技能习练中,以高度专注力逐步掌握各项技能之精髓。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职业观念塑造、职业理想信念形成、职业技能习得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环境,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自身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作用,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资源、思想、精神与案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主要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链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紧密围绕学生的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空间、岗位工作特点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职业选择标准,并能够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学习计划、实训计划等,并且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提高学生奉献精神、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在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中以理想信念为驱动并不懈努力,以此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高度重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隐性教育方式,意在通过精神感召、思想引领与情感共鸣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对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丰富教育实施方式。其一为创设情境。即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社会场景之内。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粤港澳大桥建设相关影像资源,重点突出桥梁建设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破坏白鳍豚生存空间而做出的路线、桥梁形式改进,体现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治理中对生态红线的坚守。此种真实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对自己实践的意义。其二为激发榜样效应。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给予表现优秀、成果显著的小组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为其颁发奖状。此种教育方式可以发挥榜样的激励与引导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强大的榜样力量。相对于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而言,树立榜样能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形成学习榜样的意识,并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朝榜样靠拢。其三为组建兴趣小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教育工作者可以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由小组成员决定研究方向,如传统经典文学、传统歌舞艺术等,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筹划资料,开展系列化实践活动。此种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生活中,将学生塑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学生收集资料、实践活动的过程便是其了解文化、逐步形成文化意识与理解力的过程。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具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率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学生打造开放、自主、移动化的网络学习空间。同时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断丰富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动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以此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守法.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品位·经典,2021(23):39-41.
[2]凌烨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6):38-40.
[3]晏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126-127.
[4]刘彧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48.
[5]李佳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5):103-104.
[6]刘晓苏,李金霞.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J].国际公关,2019(12):164-166.
[7]張晓慧.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9(25):2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