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选军士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思政改革初步探索

2023-06-16 20:14:04马文卓丁幼华曾垂振张鹏邵晶晶朱传明万云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期
关键词:军士雷达装备

马文卓 丁幼华 曾垂振 张鹏 邵晶晶 朱传明 万云朝

[摘           要]  在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思政建设中,提出岗位任职培训预选军士层次存在“两短”问题,一是预选军士入伍时间“短”,二是任职教育培训时间“短”。依据承上启下的课程地位,以“两短”问题为出发点来挖掘思政元素,促进预选军士重视雷达装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雷达装备正确的学习方法、赓续开拓进取的“雷达”精神,实现课程思政价值塑造和引领作用。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雷达装备构造;岗位任职培训;预选军士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02-0153-04

在新时代军事院校体系重塑后转型升级的关节点上,军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写进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随着新型高科技技术装备的加速列装,部队岗位对专业军士人才的素质需求和技术要求与日俱增,因此军士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军队院校作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1],不仅要把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扎实、高技术武器装备操作本领过硬作为培训目标,还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优势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做好价值引领。

军事院校担负着培养陆军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军士人才的使命任务,军士教育对象通常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预选军士、初级、中级和高级[2],其中预选军士培训处于基础地位,其“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要强化预选军士扎根部队的意识,发掘服务部队潜力,成为未来新型军士队伍的重要补充。二要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发挥装备维修保障优势,成长为打赢未来局部信息化战争的复合型人才[3-5]。但是军事院校预选军士培训存在“两短”问题;一是预选军士入伍时间“短”。二是任职教育培训时间“短”。预选军士是刚完成入伍训练的新士兵,存在对部队了解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理论基础薄弱和学历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另外,预选军士培训一般为若干个月,但是任职培训的岗位指向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6]。因此,“两短”问题与部队岗位需求存有矛盾。专业课程思想教育可以作为有利抓手,使预选军士树立“保障雷达装备性能,就是保证战斗力”的理想,坚定成长为专业型、操作型、技能型雷达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信念。

一、雷达装备构造课程简介

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是预选军士岗位任职的必修课程,其中理论授课占比80%,实践训练占比20%,在培训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程之前,预选军士学员(简称学员)已经掌握了雷达基础知识,具备了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但是理论联系装备的能力尚未形成。由于“两短”问题的存在,学员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持续加重的厌学情绪[7]。因此,开设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时,应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做好预选军士队伍的价值引领:(1)知识层面,在学习雷达装备分系统时,主要学习分系统功能、战技指标和工作原理相关的雷达基础知识,消除对武器装备的神秘感,夯实雷达知识。(2)基本能力层面,采用理实一体进行教学,提高理论联系实装的能力。(3)情感层面,以解决“两短”问题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塑造“雷达”精神和装备保障岗位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坚定学好雷达装备知识与保障技能的信念,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本课程的思政建设行动较快,具有明显优势。

(一)时机优势

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是专业培训阶段的首次岗位任职课,起着基础和支撑的作用,以贴近部队、贴近岗位和贴近实战为背景,结合实装开展教学,学员不仅可以提高理论联系装备的能力和专业装备保障技能,还可以了解岗位职责、体验岗位分工。理实一体装备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为开展课程思政开拓有利的时机优势。

(二)课堂优势

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有一支军事素养良好的教员队伍。教学中充分利用院校装备资源,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摸得着、看得见、学得懂”,使学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员队伍具备扎实的雷达理论知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丰富的装备保障经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装备资源和教员优势为课程思政创造了良好的课堂优势。

(三)师资优势

由多名教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长期深耕雷达装备保障教学,对“雷达”精神和雷达中蕴含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专业素养、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等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与相关雷达装备厂家和雷达保障部队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加速装备保障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提升,也积累和传递着“雷达”精神。师资优势是课程思政“活”的源头。

二、思政元素的设计思路与初步探索

预选军士培训层次的雷达装备构造课程直接面向部队、面向雷达保障岗位,由于“两短”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潜移默化地嵌入思政元素达成育人目标,使知识传递与情感培养有机结合,对锤炼战斗意志、深化军事素养、培养政治信念坚定、扎根部队、建功军营的合格的新时代雷达装备保障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8]。以预选军士任职教育培训的“两短”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预选军士学员重视雷达装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雷达装备的学习方法、厚植开拓进取的“雷达”精神,这是实现本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赓续开拓进取的“雷达”精神,强化军人使命担当

雷达装备构造课程理论授课占比较大,知识体系有明显的“承上”作用,是对雷达原理课程具体的技术实现。开展课程思政时,从知识内容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历史使命、思想品德和民族情怀等方面的思政元素,以图片、视频等途径融入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员思考,达到树立理想信念的育人效果。

在学习雷达天线结构的时候,天线的种类非常多,有抛物面天线、相控阵天线、卡塞格伦天线等,尽管它们外形不同,但是所有天线共有的特点就是将发射电磁波的能量集中在一起进行定向辐射,使电磁波同方向、同相位。此时,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同方向”类比于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同相位”类比于齐心协力的雷达装备维修保障的决心。此时,可以列举岗位分工,雷达的维修保障不是单兵作业,需要的是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雷达的操作使用、故障排除、维护保养等工作。另外,雷达的发展经历了白手起家、模仿仿制、自主设计、高速发展等阶段,体现的是无数雷达人团结奋斗、艰苦创新和坚决守望祖国的决心,可以举例申仲义、毕德显、张直中、张履谦等雷达先驱的事迹与贡献,让学员体会到我国雷达技术比肩超越的来之不易,明白科技安邦的重要性,坚定学好雷达的信念,不负雷达先驱者的贡献与殷切期盼。20世纪末,我国果断大跨步地发展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实现了技术和装备的飞跃,时至今日助推国产航母驶向深海、护送神州遨游天际、指引空军展翅精飞,可以展示随之涌现的雷达科學家和部队雷达保障岗位军士技师人才的照片、视频和生平事迹,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像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波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伺服系统是雷达的重要组成,也是为天线转动提供动力的关键部件。方位伺服系统控制着天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俯仰伺服系统控制着天线向上或者向下旋转,另外还有转速、转角的控制,从而实现雷达对指定区域的扫描搜索。此时,伺服系统就像手握指挥棒的指挥,天线严格跟随指挥棒发出的指令进行转动,分毫不差。因此,雷达天线的转动一直是雷达正常工作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雷达”精神的体现。首先,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建设等,每一次宇宙飞船发射的背后都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雷达的守望,此时可以播放遥感、光学、跟踪等各种各样雷达为航天飞船保驾护航视频或者展示图片,培养学员的科技强军兴军意识。其次,可以列举陆地监测雷达、舰载监测雷达的伺服系统的维修保障案例,如某舰载监测雷达天线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在即之时,由于伺服系统故障导致天线突然停止转动,官兵以熟练的维修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的保障能力顺利排除了伺服系统故障,圆满完成了雷达监测任务,既可以向预选军士学员强调岗位的职责与使命,又强调了雷达保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鼓励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努力学好雷达,提高雷达装备保障本领。

雷达的发射分系统主要功能是雷达信号的发射,它产生多种信号,包括中频信号、上变频信号、本振信号等,这些信号有的用于合成雷达的发射信号,有的用于回波信号的检波,每个信号的正常工作才能保证雷达发射分系统功能的实现,也就是各司其职。而对于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岗位的官兵,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承担起岗位的责任与担当同样重要。此时,可以引入部队雷达维修保障岗位的优秀技师代表的成长成才案例,鼓励学员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岗位发展方向,发扬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自觉把个人融入强军兴军事业之中,个人服从整体,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以高度的热情和使命感投入基层岗位,守护好中国的“千里眼”。另外,雷达的发射分系统产生的信号、电路复杂,使有些基础薄弱的预选军士学员学习起来举步维艰,此时可以介绍教员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往届学员的学习方法,一方面以身边的例子拉近与学员的距离,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的学习爬坡过程,让学员知道自己在学习雷达的荆棘路上并不孤单,困难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鼓舞他们重拾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给学员树立优秀毕业学员榜样,讲述成功攻坚克难的学员的发展现状,使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的、自我更新的和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常见的雷达接收分系统大都采用超外差式接收机体制,经过多次的降频和滤波之后,才能将杂波和干扰信号滤除掉,只留下我们需要的目标回波信号,而目标回波信号与杂波、噪声等干扰信号的共存是常态,电子干扰技术甚至能够利用雷达电磁波的旁瓣使雷达瘫痪,因此如何提高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是关键。当代互联网时代,异域和意识形态渗透等现象层出不穷,由于预选军士学员“两短”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对价值取向、是与非的判断难度明显增加,该如何提高辨别意识和能力,建立大局观、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应该提高保密意识,使学员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应该鼓励通过网络提高知识积累、获取新的技能、陶冶高尚的情操,积极、健康地使用网络是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途径。其次,应该以史为鉴进行举例,鼓励学员明辨是非、不迷失。此时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张良劝说刘邦不要贪图在咸阳城宫殿享乐时,引用了当时的俗语“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刘邦欣然接纳,很快就稳定了咸阳城里的秩序。勉励学员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投入雷达装备的学习中,切实提高我军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最后,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预选军士学员必须常常自省,保持理性和清醒,尊重客观事实,消除网络的干扰。可以列举中国抗战题材的影视剧,让学员辩证地看待艺术作品与历史事实,两者切不可混为一谈。还可以列举时事热点说明,传播正确的声音。

雷达的自检分系统非常重要,关系着雷达装备的战斗力,也为雷达的维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因此雷达修理工必须熟练掌握雷达自检的操作使用方法、熟知自检信号的来源。在学习雷达自检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时,可以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反映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对于学习更为重要,有一条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只有不断反思和巩固,才能把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财富,鼓励学员利用作业、自习等手段巩固雷达装备知识,力求学懂学通,树立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学习态度。此时,还可以列举精益、敬业、专注和创新的机务精神,民航飞机每次起飞前都要进行多道检查,还要定期进行飞机的全面检查,但是仍有很多飞机空难事故是因为检查粗心造成的,以此来告诫学员无论是雷达装备的自检还是日常自我反省,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磨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踔厉奋发迈向强军新征程

雷达装备构造课程实践授课占比较少,但是在知识体系中有明显的“启下”作用,是对雷达装备维修课程知识和技能的铺垫。开展课程思政时,应注重从维修基本方法、基本素养和课堂纪律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唯物辩证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阐述,达成课程思政人文精神的培育。

雷达装备维修的基本思路首先是观察故障现象,然后判断故障原因,最后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而构造课程是基础。只有熟知装备结构,才能通过观察故障现象发现问题,进行故障原因的判断。其次,只有懂得了装备工作流程,才能通过故障原因调查研究,提出排除方案。其实,这种“观察—分析—解决”的方法论适合指导我们开展任何工作,可以列举部队优秀雷达技师的学习方法,邀请雷达技师前来院校举办讲座,分享故障排除经验,还可以安排学员雷达生产工厂观摩雷达生产、维修、维护的全过程。学习雷达装备构造课程时,首先观察雷达装备构造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然后根据课程地位分析课程设置的目的,最后根据课程目的确定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装备维修的基本思路让学员重视雷达装备构造课程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并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正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先多观察、多思考,再多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雷达装备结构的实践认知和工作流程的梳理,通常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使学员对雷达整体有概略认识,然后再逐个对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认知,最后将雷达整机结构工作流程融会贯通。以类比的方法讲述分系统与整机的关系,为了遵循认知规律,在语文课上学习写作文时,教师依次教会我们字、词、句、段、文章的写作方法。即教师首先教会汉字的笔画,然后锻炼我们多个汉字的组词能力,紧接着让我们学会把不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句完整的句子,随着句子描述的熟练,学会把多个逻辑相关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段具有特定逻辑和语境的段落,最后才教会我们如何写作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引导学员重视雷达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厚积而薄发。

雷达装备的实践课程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实训效果更重视团队合作,团结就是力量。而有的学员在小组练习期间,由于采用逐个学员轮流操作的方式进行,已经实践过的学员会产生懈怠心理,此时应及时强调团队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告诫学员观察同组其他人的操作也是一种反思和“自检”,正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应适时指导预选军士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业精于勤,荒于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勉励学员发挥主观能動性,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途径融入中国雷达研发之路的坎坷,让学员了解雷达研发人员的精益、专注、敬业和创新的工匠精神,督促学员趁青春年少,把握在校学习机遇,珍惜装备实践机会,掌握雷达维修技能,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续写属于雷达兵的新的荣光。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开展预选军士培训层次雷达装备构造课程的思政建设,以“两短”突出问题为重要抓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预选军士学员尽快融入军营,立足岗位发展、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斗志,树立矢志奋斗强军的坚定信念。除了考虑课程设置和预选军士特点,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一方面教员作为教书育人“第一责任人”,应该持续提升自身思政能力,将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军事性、政治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接受性统一起来。另一方面需要从督导、教员和学员三个层次进行调研,持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反馈机制,真正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林祥德,许佳,张祖尧.新时代军事职业教育路径探析[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1):65-67,71.

[2]张海,褚政,丁伟锋.海军初级预选军士院校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277-278.

[3]王洪东,刘家军,王年生.学院军士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2,26(2):147-149.

[4]曾泰,邓斌,孙知建.雷达装备教学改革的思考[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24(1):76-78.

[5]费太勇,谭贤四,王红,等.“四会三熟两过硬”的装备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 28(2):136-138.

[6]宋艳波,钟建林,黄隽,等.预选军士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433-435.

[7]张涛,宋建华,王文志.初级预选军士学习成效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2017,31(3):67-68.

[8]程东升,武文,印玉栋,等.雷达装备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6):448-45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军士雷达装备
有雷达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08-15 00:48:21
好装备这样造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科教新报(2022年22期)2022-07-02 12:34:28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军士人才任用与管理对策
防晒装备折起来
合格的军士
雷达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6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