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来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邻县的一个亲戚家做客。父亲到镇上的时候迷了路,不知道去亲戚家怎么走。当时还没有手机导航,出门认路基本靠问。
父亲向路边的一位大爷打听去亲戚家的村子怎么走。大爷倒是很热情,耐心地给父亲指了路。可是,刚走到第一个岔路口,父亲就走错路了,幸好大爷还未离开,远远地朝父亲喊:“错了,走反了,是那边。”父亲对大爷挥挥手,向正确的道路走去。
父亲带着我埋头赶路之时,听到身后有叫声,转头看是大爷追了上来。大爷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对我们说:“现在也没啥事,我带你们去吧,省得走错了路白费时间。”父亲忙推说不用,大爷却不容分说示意我们继续往前走。
走过两三个岔路口之后,我依稀记起了亲戚家的路,这片地方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刚想说我认识这里,可是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拽了拽我的胳膊阻止了我。此时,大爷还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邊走边向我们介绍周围的建筑。“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随便说个地方我都能找到。你们信不信?”大爷得意地问。父亲笑着回应:“当然信,姜还是老的辣。”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亲戚家所在的村口。父亲再三感谢大爷,并邀请大爷一同去亲戚家坐一会儿,大爷笑着拒绝,转身走了。我嘲笑父亲,我都能记起路,他竟然还没有想起来!父亲看着我说:“其实,经过第一个路口之后我就认出路了,可大爷耐心给我们带路,我们不能打击他的热情,更不能让他觉得自己的帮助是多余的。”(摘自《演讲与口才》 张君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