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边嵌牙鹤鹿图挂屏的修复

2023-06-15 03:32郭思达
中国宝玉石 2023年3期
关键词:螺钿粘接剂象牙

郭思达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前言

挂屏为清代出现的以装饰性为主要功能的生活类屏蔽用具[1],以漆地镶嵌或木胎镶嵌为主。故宫博物院院藏此类文物数量众多,且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害情况,现阶段仍然面临大面积的保护修复问题[2]。目前根据文物的伤况种类可分为日常养护、展览修复、抢救性修复等保护修复类型。2016 年首都博物馆“走进养心殿”专题展览,此对挂屏为待展文物,于同年送至文保科技部镶嵌修复工作室进行展览修复。通过对两件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可为同类型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包括:前期文物概况调研的重点、科技检测手段的运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一方面依据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将文物修复完好,焕发昔日光辉,另一方面让文物通过展览进入到大众视野,传承历史文化。具体修复过程如下:

1 文物修前概况

紫檀木边嵌牙鹤鹿图挂屏(对)为“故”字号文物(图1),属清宫旧藏,为寓意“长寿吉祥”的皇家室内装饰品。此对挂屏均长87.5(厘米)宽50(厘米),紫檀木包边外边框,黑漆地内芯镶嵌装饰,挂耳为铜构件镀金。装饰图案均以诗词与图案搭配,分布上下。“鹤图”挂屏由上至下依次为:御制诗文,松树高矮各一,牡丹、竹叶、山石、灵芝搭配其中,树下仙鹤一对,立于岩石之上。“鹿图”挂屏由上至下依次为:御制诗文(左下角有落款及印章),柏树高矮各一,同样以牡丹、竹叶、山石、灵芝搭配,树下鹿兽一对。镶嵌材质包括:螺钿、紫檀木、兽骨、象牙、青金石、珐琅、滑石。既有有机材料,又有无机材料。

图1 文物修前图示Fig.1 Picture of cultural relics before repair

2 伤况调查与分析

经初步查验统计,两件挂屏除常规性的尘污覆盖外,涉及镶嵌类的病害伤况包括:嵌件多处松动伤缺,如树叶部位有磕缺、山石起翘,另“鹤图”挂屏螺钿御制诗嵌件缺失1 处,“鹿图”挂屏牡丹花卉嵌件缺失1 处(图2)。

图2 缺失嵌件标注Fig.2 Missing insert annotations

2.1 整体伤况及病害调查

挂屏伤况的统计调研,包括材料的种类、性质;构件的缺失、脱落数量;胶粘剂的老化、剥落程度等等,以此对病害情况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两件挂屏送修时表面有大量灰尘粘附,屏芯内最为严重,嵌件及漆地表面附有牢固性的粘性灰尘,渗透其表层,并在嵌件与漆地之间形成较难清理的污垢层。紫檀木边框脱水、干裂,并伴有酶斑。黑漆地有剥落开裂,铜构件有氧化锈蚀,嵌件松动、脱落情况严重并且有继续脱落的可能。两件挂屏各缺失嵌件一处。粘结剂老化程度严重,从暴露出的粘接剂情况来看,已失去胶性,部分脆化干涩。具体归纳如下:

整体尘污覆盖,木质边框缺保养、铜构件锈蚀;多种材质嵌件松动脱落严重,并伴有2 处缺失;屏心黑漆地局部有开裂剥落;粘结剂老化严重。

2.2 伤况及病害成因

通过对伤况和病害的调研,结合保存环境,基本可以认定,工艺的制作特点和保存环境、粘接剂物质属性的天然寿命局限性所导致的老化、失效,是致使嵌件松动、脱落的直接原因。室内温湿度的不均匀变化也进一步推进了构件变形和粘接剂失效。未经密封和干预的保存环境导致的所有构件灰尘堆积,灰尘协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形成的腐蚀性,又进一步加剧了粘结剂老化失效的速度。故而,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催使了文物的病害形成。

2.3 材质与粘接剂检测

2.3.1 材质检测

为了明确确定材料的质地,准确判断材料以防有些材料的替代现象和相似混用,确定粘接剂种类,为修复文物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对两件挂屏待补配嵌件材质、粘接剂种类进行科技检测与分析(图3)。

图3 两种缺失嵌件材质图示Fig.3 Illustration of two missing insert materials

使用显微镜、BWTEK i-raman plus 785 nm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挂屏正面待补配材料进行材质分析(图4),拉曼光谱激发波长为785 nm,分辨率为3.5 cm-1,扫描范围为200~3200 cm-1。(“鹤图”挂屏缺失的御制诗螺钿嵌件为肉眼可分辨的常见材质,故只对“鹿图”挂屏缺失的牡丹花卉嵌件进行检测,检测对象为原件保留的同类嵌件)。检测结果为象牙材质。故补配嵌件材料选择螺钿与象牙。

图4 象牙材质拉曼光谱图Fig.4 Raman spectrogram of ivory material

2.3.2 粘接剂检测

取文物原件残留粘接剂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编号为J001。红外光谱设备使用美国Thermo Fisher iN10 Mx 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MCT 检测器,扫描范围4000~675 cm-1,分辨率为4 cm-1。检测结果见图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J001 样品主要成分为蜂蜡,J001 谱图中2916 cm-1、2850 cm-1处为CH2的特征吸收峰,1698 cm-1处为酯羰基C=O 的特征吸收峰,与蜂蜡标样谱图一致。1200~1300 cm-1之间的组合峰和萜类结构树脂酸有关,所用胶粘剂应为粘蜡胶。

图5 J001样品红外光谱图Fig.5 .Infrared spectrum of J001 sample

粘蜡胶在明清时期就作为粘接加固的天然胶粘剂广泛应用于镶嵌类文物中,具有可逆性,主要成分是松香、蜂蜡的混合物,按比例调配后加热熬制而成[3]。使用时要将粘蜡胶加热至呈液态,温度在200°C 左右即可;使用涂刷工具均匀充分的涂抹至待粘接嵌件背面及镶嵌凹槽表面,两个接触面轻轻按压,使两面的粘蜡胶相互融合后完成粘接。达到粘接面缝隙处胶体稍有溢出,说明两面的胶体已经达到充分融合。待冷却后,将多余的粘蜡胶使用竹制刀剔除即可。

3 工艺介绍

3.1 镶嵌工艺技法

“百宝嵌”,始于明代,清代发展迅速,成为常用的镶嵌类工艺制作手法之一[4]。是指在各类木质、漆、贵金属、玉石等器物上使用相应工具及制作方法做出凹槽后,用各种珠宝玉石材质,如各类玉石、象牙、螺钿、珊瑚、兽骨等制作成人物、花草树木、鸟兽山石、诗词歌赋等图案构件,拼接镶嵌在一起。主要以装饰器物类为主,也用来记录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涉及宝座、屏风、窗槅扇、盆景、装饰用具等。其典型特点是将各种不同的名贵材料云集于一体,彰显其色彩的绚丽、材料的多样、工艺的精细复杂。两件挂屏的制作是传统镶嵌工艺“挖槽镶嵌”和“平嵌”两种技法的结合。“挖槽镶嵌”是指嵌件高出,有起位,突出于底子之上,多为浮雕形式呈现。做法就是先在地子上刻出凹槽,再把嵌件填进去,凹槽有深有浅,但都小于嵌件的厚度,从而使嵌件突出于地子。“平嵌”就是不挖槽,直接粘在地子上[2]。这两件挂屏的图案中,螺钿御制诗及山石花卉等为“挖槽镶嵌”,而松柏树木就是直接粘接在地子上的。而修复这两件挂屏,缺失的螺钿文字笔画嵌件要根据挖槽来补全,即利用挖槽轮廓来锼刻嵌件轮廓,再进行镶嵌雕刻。而缺失的牡丹花卉象牙嵌件并无凹槽,则要依据残留嵌件来确定雕刻风格、颜色选择等,制作难度和受限制程度更大。

3.2 材质特征

两件挂屏中涉及镶嵌类保护修复的主要对象为屏芯的部分,包括材质有螺钿、象牙、青金石、滑石、珐琅、兽骨(图6)。螺钿的宝石学特征为白色微透明,树脂光泽,见层叠结构和火焰纹。象牙的宝石学特征为牙白色、树脂光泽、微透明、见纵纹或螺旋引擎纹;文物上象牙花卉为染色,宝石学特征为红、粉、黄、绿等,树脂光泽、微透明,可见颜色颗粒附着表面。青金石的宝石学特征为蓝色见白色方解石点状分布,蜡状光泽,不透明。滑石的宝石学特征为白色或肉粉色,蜡状光泽,微透明;文物上底部滑石山石为染色,宝石学特征为黄、绿、黑等色,蜡状光泽、微透明,表面平刻山石纹。珐琅为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形成的釉质表面。兽骨为染色,可见绿色浸染。

图6 材质标注Fig.6 Material annotations

4 具体修复过程

基于以上,两件挂屏拟定的修复路线为清洁除尘、缺失嵌件补配、粘接、整体调整上蜡养护。

4.1 除尘清污

文物送修时的原始脱落嵌件用无痕胶带按原位暂时固定,避免除尘过程中出现脱落丢失。而后对文物进行初步的整体除尘,即使用专用吸尘器与毛刷将挂屏表面的浮尘去除(图7),要注意的是屏芯内树木图案枝叶缠绕,螺钿细小,不宜大力触碰。后使用微湿的超细纤维除尘布、棉签等清洁工具细致清除表面顽固脏污层。同理使用相应清洁工具与纯净水加30%的酒精将石质嵌件上的污渍擦除。牙质嵌件由于经过染色处理,故除尘过程不能使用液体进行配合,使用干棉签进行清洁,清洁时要力度适中,避免染色脱落。最后使用竹质剔刀和棉签将凹槽内、脱落嵌件上残留的胶质及污垢清除,使用酒精棉擦拭。

图7 除尘清污Fig.7 Dust removal and cleaning

4.2 缺失嵌件补配

4.2.1 设计画样

在对两件挂屏进行基本的除尘工作后,针对两件挂屏需补配的螺钿御制诗嵌件及象牙花卉嵌件的轮廓及造型进行图案的绘制。这是待补配嵌件外轮廓的确定过程,对于外轮廓的确定要以凹槽边缘线作为参照,精确描绘。浮雕纹样的轮廓要以原件旧存嵌件作为参照,准确把握层次、转折、空间压缩等特点。象牙牡丹花卉嵌件无凹槽,则要以原位置保留下来的底部形态作为参考,确定嵌件的大小。所以,此过程就是利用文物原件作为参照,确定补配嵌件的大小、轮廓(图8)。

图8 设计画样Fig.8 Design sample

4.2.2 选料、开料

依据文物原件信息及检测结果,确定修复所需的原材料。依据材料厚度、宽度、质地、色泽等进行选材、切割。选材、开料主要解决的是制作嵌件的基本厚度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细致加工。两件文物补配所需材料为螺钿与象牙,选取材料与质地相符的即可。选好相对应的材料后,根据所需,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分面要注意平整,厚薄均匀(图9)。对于这两件挂屏的补配嵌件而言,螺钿嵌件最需注意与原件御制诗嵌件的厚度统一,而象牙牡丹花卉嵌件起伏较多,要注意预留出多余的材料加工空间。

图9 选料、开料Fig.9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utting

4.2.3 镶嵌、精细制作

大致的步骤为:镶嵌入槽、勾勒细样、定位派活、精细雕刻、打磨抛光、染色。

对于镶嵌入槽的过程,两处补配嵌件因镶嵌技法的不同,使得制作方法略有不同。螺钿嵌件是先将依据画样切好的嵌件料坯对应嵌槽用打磨的方式不断校对轮廓,直至嵌件外轮廓与凹槽完全契合(图10);象牙嵌件是以浮雕形式将底部打磨平整,首先保证与原件保留下来的底面轮廓契合。

图10 缺失嵌件补配完成Fig.10 Completion of missing insert repair

镶嵌入槽后,则要在此基础上对嵌件进行勾勒雕刻图案纹样。主要体现在造型较复杂的象牙牡丹花卉嵌件。

定位派活是指确定嵌件的位置轮廓和造型形象,要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原件的体积块面形状、形体转折、空间压缩等特点,确立造型空间的层次关系。比如牡丹花卉的各个花瓣的位置层次就要在这个过程中确定出来,在传统象牙雕刻中,此过程也称为“凿活”[5]。

精细雕刻是要运用各类工具对造型形象进行更准确的雕琢,在这一阶段里,有的加工是为了使形体表面更加平整、光洁;螺钿嵌件便是如此;有的加工是为了消除工具加工时留下的块面棱角;有的则是对各种装饰线、轮廓线、边、角、拐弯处进行修饰性的加工等等。象牙嵌件的这个过程也称为“铲活”[5]。

嵌件雕刻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抛光,是把磨制后的嵌件抛磨光滑至光亮的效果。工序包括打磨、罩亮、擦拭、过蜡、浸油等环节,其操作主要是使用砂纸、砂条、抛光砂等工具按型号由低到高对嵌件进行均匀打磨。是对雕刻的进一步加工,丰富细节,增强材料质感。打磨时不能破坏到嵌件本身雕琢的细节,所以打磨的方法要对应结合材料的特点来进行。

雕刻好的原色象牙花卉嵌件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其与原件更加契合。染牙工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工艺手段,主要是涂刷或浸染,在色泽上增加质感。因象牙包含有机质与无机质两种成分,染色时首先要对象牙中的有机质进行适度处理,使其均匀上色,通常是先使用酸性溶液浸泡,然后借助媒染剂将矿物染料染色剂涂刷在表面;浸泡染色则要使用植物性染色剂,或根据实际情况二者相结合也可。

4.3 粘接

需要粘接的包括新补配嵌件及旧有或新增的脱落嵌件。脱落嵌件首先要清除嵌件背面及嵌槽的老化粘接剂,并用酒精清洁,然后进行嵌件粘接。新补配嵌件清理原始嵌槽后进行粘接。按照上述粘蜡胶的使用方法,根据嵌件与凹槽的具体情况逐一操作即可(图11)。

图11 粘接完成示例Fig.11 Example of bonding completion

4.4 整体调整养护

粘接完成后,首先进行再次的清洁整理,主要是针对修复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末,然后仔细查看所有部分,检查嵌件是否粘接牢固,胶质是否清除干净。然后部分进行烫蜡养护,指的是对素胎的木器或石器等的表面进行封蜡的工艺,针对这两件文物,烫蜡是由于原木边框蜡层散失严重,即将黄蜡加热溶化后薄薄的刷在表面,再用热风枪对表面进行加热(大约60 摄氏度左右即可),使蜡体慢慢融化渗透到表层,形成一层蜡状保护膜,再用面布擦拭、抛光使表面散发出温厚亮泽的光,更加显现材质本身的质感。烫蜡可以有效的对干裂的木材、漆面、石材等进行润泽,延缓老化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蜡的用量要适中,并不是用量越大越好,因为蜡体溶化后具有粘性,过多会析出,擦拭不净。多余的蜡体会使器物表面易吸附灰尘。而且影响光泽,不利于美观。整体养护完成后,两件挂屏修复完成(图12)。

图12 文物修后图示Fig.12 Illu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fter repair

5 结语

此次保护修复任务以科技检测及分析为基础,采用传统技艺和同质材料,清除了尘污、补配了两处不同材质的缺失嵌件、加固了所有脱落松动部件,更换了老化粘结剂、进行了整体养护,达到了修复的目的及参展要求。建议文物保存温度为22~26°C,湿度为40~55%。本研究为紫檀木类文物的修复提供了理论是实践参考。

猜你喜欢
螺钿粘接剂象牙
寻找象牙参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根象牙筷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象牙长啊长
乙醇润湿对2种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