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姚若妍,姜京京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郑州 450000)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病,属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食管癌发病机制复杂,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但早期食管癌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引起患者重视。临床多采用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该病,通过切除病灶直接减轻患者症状。但该手术创伤性大,恢复慢,术后易出现剧烈疼痛,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发生,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术后采取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机体疼痛度和改善预后而言,意义重大。规范化疼痛护理是一种疼痛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3]。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规范性疼痛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2岁,平均(52.15±4.84)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52.33±4.79)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4]中食管癌诊断标准;2)符合手术指征,行食管癌根治术;3)年龄39~75岁;4)首次手术;5)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历等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交流不畅或意识障碍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者;4)合并精神疾病者;5)继发性食管癌;6)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饮食指导;合理调节病房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术后相关知识教育,如不良反应的预防、症状和治疗方法等;必要时给予镇痛处理,介绍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告知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试验组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组建规范化疼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安排、监督及管理护理工作。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前期集中理论授课,后期开展临床实践。严格考核,考核通过者可参与疼痛护理工作。定期开展讨论会,对疼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制定落实规范化疼痛护理流程,包括“评估-干预-评价完善”3步工作法。2)规范化疼痛管理。患者入院后即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在疼痛评估表中详细记录;为患者详细讲解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使其掌握正确的预防和缓解疼痛的方法。介绍手术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强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对减轻疼痛的作用及重要性。为患者发放自制疼痛知识宣传手册,指导患者学习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自身疼痛程度评估,并了解正确使用镇痛药物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主动与患者交流,观察其心理状态,对其积极情绪给予肯定与鼓励,及时疏解纠正其消极情绪。嘱咐家属多加陪伴、关爱患者,给予其情感支持。术前了解患者近期疼痛情况,若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于每日9:00和15:00进行疼痛评估并详细记录。3)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以疼痛分期理论为基础,将食管癌根治术后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天,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自控镇痛,调节药物剂量;第二阶段为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在用力或咳嗽时,适当对胸口进行按压以减轻疼痛,每日给予2~3次雾化治疗,尽可能减少痰液;第三阶段为术后第3天,为患者定时按摩腹部以缓解肠胃蠕动引起的腹痛,每次15 min,直至疼痛缓解。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放松腹部后并齐双腿,开展床上康复锻炼,每次5 min;第四阶段为术后第4天,加强对切口感染等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处理。4)评价完善。对疼痛评分较低的患者1 d补充2次镇痛药物;对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及时上报医生后遵医嘱更改用药方案,给药1 h后追踪记录阵痛效果。将阵痛评估结果上报给医师及护士长,组织讨论改进方案。
1.3.1 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前填写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共14个条目)。量表共计4个维度,即术后恢复(5个条目,0~15分)、舒适度(3个条目,0~9分)、语言表达(4个条目,0~12分)及护理态度(2个条目,0~6分),总分42分。评分>28分为“非常满意”,评分14~28分为“基本满意”,评分<14分为“不满意”。量表的克朗哈巴系数(Cronbach’s α)为0.879,内容效度指数为0.95。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样本总数×100%。
1.3.2 疼痛程度
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和术后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1.3.3 心理韧性
于术前1 d和术后7 d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心理韧性。该量表包括力量性、坚韧性及乐观性3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总分100分,评分与心理韧性成正比。
1.3.4 睡眠质量
与术前1 d和术后7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等7个维度,总分21分,评分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试验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及术后4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见表2。
表2 2组VAS评分比较 分
试验组术后7 d 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3。
表3 2组CD-RISC和PSQI评分比较 分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对于病情未发展至晚期的患者,临床通常采用根治术治疗,以完全切除病灶,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等症状。然而,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其中一方面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牵拉肌肉组织会对神经产生损伤,进而加剧术后疼痛;另一方面,留置引流管可随着呼吸对胸膜造成连续性刺激,导致术后持续的疼痛反应[5]。术后剧烈疼痛使得切口处肌肉张力提高,从而影响患者早期活动、锻炼等,而多数患者为避免撕裂伤口而对咳嗽反应进行控制,进而对正常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可能增加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的风险[6]。因此,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需要配合有效、科学的疼痛护理措施,以加速术后康复进程,促进预后改善,这对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后,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及术后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发现规范化疼痛护理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术后疼痛诱发因素及手术注意事项,以促使患者正确配合治疗,并正确认识术后疼痛。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疼痛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可及时发现患者忧虑等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病情恢复,提高心理韧性[7]。同时,指导患者学习自我评估疼痛程度的方法及预防或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并给予超前镇痛,可最大限度减轻疼痛刺激,确保疼痛程度始终处于患者耐受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8-9]。术后第1天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并给予自控镇痛,可减轻疼痛程度,而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正确咳痰方法,可避免振动所带来的疼痛感,并给予雾化吸入可减少痰液所引起的咳嗽情况,进而避免咳嗽引起的疼痛情况[10]。术后第3天给予腹部按摩可缓解疼痛症状,并在术后第4天加强对切口感染等情况的观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规范化疼痛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有利于促进其睡眠质量的提高,增强其心理韧性,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的程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