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之路

2023-06-15 20:49聂景
摄影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格斯纪实纽约

聂景

1.被保存的现实

2.寻求改变的见证者

3.主观介入与社会风景

4.自我的亲历

1. ?约翰·汤姆逊,《维多利亚市,香港》(City of Victoria, Hong Kong),187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被保存的現实

纪实摄影亦是文献资料的一种存在形式,摄影所包含的真实价值是文字叙述所不能企及的。在摄影术发明的 180多年后,我们依然无法用准确的定义来描述它。还原事物本来面貌的创作涉及多种拍摄方法,摄影师们各自不同的创作理念,造就了纪实摄影变化多端的概念和复杂的定义难度。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纪实摄影作品通常承担两种职责: 保存和改变。所谓保存,便是将当时的世界面貌真实地拍摄下来,为未来的人保存过去的文献资料; 所谓改变,即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影像语言的反馈,以期达到某些目的。前者以对现实世界无死角的全面记录为主,比如人类的生活空间或生存状态、自然界的状态等,后者则是聚焦于某些实际问题,采取赞扬或批评的态度,传播其影响。

摄影术发明的早期即与博物馆、档案馆、资料馆以及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联系起来,为这些机构或学科提供它们所需要的照片。早期摄影术的技术限制,感光度偏低,导致曝光时间较长,对于运动物体的捕捉比较困难,因此拍摄静态对象更加方便。而以上的机构和学科所需的拍摄对象恰恰就是主体固定不动的,摄影足以为它们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除了专业的机构和学科有真实影像的需求外,摄影师也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对现实世界全方位的记录中。

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尽皆成为摄影师的拍摄对象,由此我们现在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可以从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中,了解当时的城市形态、建筑样式、人物的衣食住行、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纪实摄影在当时发挥了再现现实的方方面面的作用。比如在诞生摄影术的 19 世纪,图像的描述远比文字的叙述要真实得多,这也让我们对 19 世纪的了解,远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这要归功于摄影术的发明,以及当时的摄影师如实的记录,如今我们才能看到 19 世纪的不同地区、种族的人的照片,当时人们所居住的城市,甚至是城市的绿化植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和环境特征。

2. ?约翰·汤姆逊,《一艘双体船》(A Catamaran),187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 ?约翰·汤姆逊,《海港,香港》(The Harbour, Hong Kong),187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 ?约翰·汤姆逊,《澳门》(Macao),187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

1837—1921

约翰·汤姆逊是一位开创性的苏格兰摄影师、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是最早前往远东旅行的摄影师之一,记录了东方文化的人物、风景和手工艺品。回国后,他在伦敦街头人群中拍摄的作品巩固了他的地位,被认为是社会纪实的经典实例,为新闻摄影奠定了基础。

约翰·汤姆逊出生于爱丁堡,在 19 世纪 50 年代初完成学业后,他在当地一家光学和科学仪器制造商那里当学徒,在此期间,汤姆逊学习了摄影原理,并于 1858 年左右完成了学徒生涯。1861年,他成为苏格兰皇家艺术学会会员。1862 年 4 月,汤姆逊离开爱丁堡前往新加坡,开始了为期 10 年的远东旅行,1866 年返回英国。

在英国待了一年之后,汤姆逊再次产生了返回远东的想法。他于 1867 年 7 月返回新加坡,然后移居西贡 3 个月,最终于1868 年定居香港。他在商业银行大楼内建立了工作室,并在接下来的 4 年里拍摄了中国人民并记录了中国多样性的文化。汤姆逊足迹遍及中国各地,从香港和广东的南部贸易港口到北京和上海,再到北部的长城,并深入中国中部。从 1870 年到1871 年,他走访了福建省,与美国新教传教士杜利特尔牧师乘船逆流而上,然后走访了厦门和汕头。他拍摄的题材千差万别:从卑微的乞丐和流浪汉到官吏、王子和高级政府官员,从偏僻的寺院到皇宫,从简单的乡村到壮丽的风景。

汤姆逊于 1872 年返回英国,定居在伦敦的布里克斯顿,除了 1878 年前往塞浦路斯的最后一次摄影之旅外,汤姆逊再也没有离开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开始演讲和发表文章,介绍他在远东旅行的成果。他的出版物最初是在月刊上发表的,随后是一系列配有大量插图的大型摄影书籍。他撰写了大量有关摄影的文章,为《英国摄影杂志》等摄影期刊撰写了多篇文章。在伦敦,汤姆逊重新认识了激进的记者阿道夫·史密斯。从 1876 年到 1877 年,他们一起合作出版了月刊《伦敦街头生活》,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伦敦街头人们的生活,将社会纪实摄影确立为新闻摄影的早期类型。该系列照片后来于 1878 年以书籍形式出版。

1881 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任命为英国皇室摄影师,后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工作室拍摄上流社会的富人和名人肖像,这让他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从 1886 年 1 月起,他开始在皇家地理学会指导探险家使用摄影来记录他们的旅行。1910 年从他的商业工作室退休后,汤姆逊大部分时间都回到爱丁堡,并继续为皇家地理学会撰写有关摄影用途的论文。1921年,他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84 岁。

尤金·阿杰Eugène Atget

1857—1927

尤金·阿杰是一位法国纪实摄影的先驱,他以记录巴黎所有建筑和街道场景而闻名,直到它们消失在现代化中。他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他逝世后由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首次出版的。尽管他将自己的作品卖给了艺术家和工匠,并成为超现实主义者的灵感来源,但他并没有活着看到他的作品最终獲得广泛赞誉。

1890 年,尤金·阿杰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为艺术家如画家、建筑师和舞台设计师等提供研究资料。从 1898 年开始, Musée Carnavalet 和 Bibliothèquehistorique de la ville de Paris 等机构购买了他的照片。后者委托他于约 1906 年系统地拍摄巴黎的老建筑。1899 年他搬到蒙帕纳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尤金·阿杰将他的档案暂时存放在他的地下室以便妥善保管,并且几乎完全放弃了摄影。1920 —1921 年,他向机构出售了数千张底片。经济独立后,他开始拍摄凡尔赛、圣克鲁和索克斯的公园。

贝伦尼斯·阿博特在与曼·雷(ManRay)合作时于 1925 年访问了尤金·阿杰,购买了他的一些照片,并试图让其他艺术家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她通过各种文章、展览和书籍继续宣传尤金·阿杰,并于 1968 年将她的尤金·阿杰系列卖给了现代艺术博物馆。尤金·阿杰于 1927 年 8 月 4 日在巴黎去世。

1.?尤金·阿杰,《蜀葵》(Roses trémières ),1900 年前,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尤金·阿杰,《克吕尼》(Cluny),1898,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尤金·阿杰,《夹竹桃》(Laurier-Rose),1900 年前,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尤金·阿杰,Ancien H?tel d'aubray Habité sous Louis 14 Par la Marquise de Brinvilliers. Rue Charles V 12 (4e arrondissement),1900,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5.?尤金·阿杰,《无题(尼斯,棕榈树)》[Untitled (Nice, palm tree) ],1900 年前,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6.?尤金·阿杰,《太阳》(Soleil),1900 年前,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奥古斯特·桑德,《悬索铁路,埃尔伯费尔德》(Suspension Railway, Elberfeld),191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奥古斯特·桑德,《韦斯特瓦尔德的农场》(Farm in the Westerwald),1922,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奥古斯特·桑德, 《“Feurige Elias” 火车头》(The "Feurige Elias"Locomotive),约 1926,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奥古斯特·桑德,《古城风景》(View of the Old City),1924,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

奥古斯特·桑德是一位德国人像和纪实摄影师。他的第一本书《我们时代的面孔》(Antlitz der Zeit)于 1929 年出版。桑德被誉为“20 世纪初最重要的德国人像摄影师”。桑德的作品包括风景、自然、建筑和街头摄影,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肖像照片,例如他的《 20世纪人物》(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系列。

桑德于 1876 年 11 月 17 日出生在赫尔多夫 ( Herdorf) ,是一名在采矿业工作的木匠的儿子。在叔叔的经济支持下,他购买了摄影器材并建立了自己的暗房。1901 年,他开始在奥匈帝国林茨的 PhotographischeKunstalt Grei f 照相馆工作,1902 年成为合伙人,然后成为独资所有人。在 20 世纪 40年代后期,他加入了上奥地利州艺术协会。

1911 年,桑德开始为他的作品《20 世纪人物》创作第一批肖像照。在这个系列中,他旨在展示魏玛共和国时期社会的各个阶层。该系列分为七个部分:农民、技工、女人、阶级和职业、艺术家、城市和最后的人(无家可归者、退伍军人等)。桑德的《我们时代的面孔》于 1929 年出版。它包含从他的《20 世纪人物》系列中精选的 60 幅肖像,并以阿尔弗雷德·多布林( AlfredD?blin )的一篇题为“关于面孔、图片及其真相”的文章作为介绍。在纳粹政权影响下,他的作品和个人生活都受到很大限制。桑德1929 年出版的《我们时代的面孔》一书于1936 年被没收,照片底片被毁。

1942 年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离开科隆,搬到韦斯特瓦尔德地区的库赫豪森小村庄,这使他能够保存他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在科隆的工作室于 1944 年的空袭中被摧毁,但他留在该市旧公寓附近地下室的数万张底片在战争中幸存下来。1946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地下室中的 2.5 万到 3 万张底片。同年,桑德开始对这座城市进行战后摄影记录。1953 年,桑德将 408张在 1920 年至 1939 年间拍摄的科隆照片卖给了科隆城市博物馆。这些照片在他去世后于 1988 年以书的形式出版,书名为 K?lnwie es war(原名科隆)。桑德于 1964 年 4月 20 日在科隆死于中风。

1.?維吉(亚瑟·费利格),《查尔斯·索多科夫和亚瑟·韦伯用礼帽遮住脸》(Charles Sodokoff and Arthur Webber Use Their Top Hats to Hide Their Faces),1942,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寻求改变的见证者

除了保存现实世界的面貌之外,纪实摄影另外一个显著的职责就是针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寻求改变。人类对于文明进步的渴望,在进入工业时代后,面临着不输以往时代的考验。工业化使得大型城市崛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徙而来,但与工业化社会配套的相应的法律法规、福利政策等社会制度并未建立,社会层面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城市与乡村的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社会中的暴力问题与各种奇闻轶事刺激着大众的眼球,自然灾害与频繁的战争屠戮着底层人民的生命,对此,社会活动家们非常担忧。

摄影对于真实状态的再现,以及照相制版工艺的普及,出版物上的照片与文字作为一种新的视觉力量,成为社会变革者们发声的渠道。摄影师们开始投入到反映社会不公的拍摄中,但他们的拍摄动机却未必相同。有的摄影师是自己主动关注社会的黑暗面,有的则是接受委托,比如政府、媒体或者社会机构的项目。这些照片主要是传播给中上阶层的人士,以期他们能支持底层受苦的人,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其中,在政府发起的社会项目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农业安全局(简称 FSA)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展的摄影项目。1929 年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崩溃,社会各领域都面临种种问题,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高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的动荡,造成农村贫困和农业危机,平民处境悲惨。在罗斯福新政的主导下,美国政府开始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农业安全局的摄影计划为报纸和杂志提供照片,照片记录了平民受灾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救济和重建工作的效果。尽管 FSA 摄影计划被质疑部分照片是按照脚本拍摄,但它依然起到了振奋社会士气的效果,从而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

媒体亦是社会改良的实践平台,1936 年创刊的《生活》(Life)便是当时的新闻摄影的标杆杂志,其大量使用了图片配合文字的报道,以图文形式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生活》创刊 3 年便获得了300 多万读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战争照片让读者通过照片了解到战争的真实与残酷。纪实摄影的影响力凭借媒体的传播效率,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变革。

2.?维吉(亚瑟·费利格),《梅西百货感恩节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约 1942,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维吉(亚瑟·费利格),《哈里·麦克斯韦尔在车里被枪杀》(Harry Maxwell Shot in Car),1941,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维吉Weegee

1899—1968

亚瑟·费利格(Arthur Fellig),笔名维吉,是一位摄影师和摄影记者,以其在纽约市的鲜明黑白街头摄影而闻名。

维吉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在曼哈顿下东区担任新闻摄影师,通过跟踪城市的紧急服务并记录他们的活动形成了他的标志性风格。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描绘了城市生活、犯罪、伤害和死亡的真实场景。维吉出版过摄影书籍,也曾在电影院工作,最初制作自己的短片,后来与杰克·多诺霍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等电影导演合作。

维吉出生于奥地利加利西亚的Zloczów(现为乌克兰的 Zolochiv),靠近Lemberg。父亲伯纳德·费利格( BernardFellig) 于 1908 年移民,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也于 1909 年移居。1909 年与家人移居纽约后,维吉的名字改为亚瑟。在他们定居的布鲁克林,维吉从事过许多零工,包括担任骑着小马的儿童街头摄影师,以及担任商业摄影师的助理。1924 年,他进入 AcmeNewspictures(后来的合众国际图片社)工作。他于 1935 年离开 Acme,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维吉在夜间工作,并与警察竞争第一个到达犯罪现场,将他的照片卖给小报和摄影机构。他拍摄的以曼哈顿警察总部为中心的照片很快就被《每日新闻》和其他小报以及《生活》杂志等更高档的出版物刊登。直到1964 年,他在欧洲各地旅行,为伦敦的《每日镜报》工作,并从事各种摄影、电影、演讲和书籍项目。1968 年 12 月 26 日,维吉在纽约逝世,享年 69 岁。

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

多萝西娅·兰格是一位美国纪实摄影师和摄影记者,以在大萧条时期为农业安全局(FSA)工作而闻名。兰格的照片影响了纪实摄影的发展。她出生于新泽西州霍博肯。她在克拉伦斯·H·怀特(Clarence H.White)的指导下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摄影,后来在纽约的几家摄影工作室 [包括阿诺德·根特( Arnold Genthe)的工作室]学习。

1920 年,她与著名的西方画家梅纳德·狄克逊(Maynard Dixon)结婚,并育有两个儿子。兰格早期的工作室工作主要涉及拍摄旧金山社会精英的肖像照片。但在大萧条开始时,她將镜头从工作室转向街头。

1933 年全球大萧条最严重时,美国约有 1400 万人失业。在中西部和西南部,干旱和沙尘暴加剧了经济破坏。在 20 世纪 30年代的 10 年间,大约 30 万名民众向西迁移到加利福尼亚,希望能找到工作。他们乘坐破旧的汽车或卡车,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兰格离开她的工作室开始拍摄这些不幸的人,去记录他们在加利福尼亚街头和道路上的生活。她带着相机在小路上漫游,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社会和经济动荡的程度。正是在这里,兰格找到了她作为摄影师的目标和方向。她不再是肖像摄影师,但她也不是摄影记者,而被认为是新的“纪实”摄影师。她对失业者和无家可归者的摄影研究,引起了当地摄影师和媒体的注意,并最终使她受雇于农业安全局。

1941 年,兰格因在摄影方面的成就而获得了久负盛名的古根海姆奖学金。1945年,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邀请兰格到加州美术学院(CSFA,现称为旧金山艺术学院)的美术摄影系任教。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和米诺·怀特(Minor White)也加入了该学院。1952年,兰格与他人共同创办了摄影杂志《光圈》(Aperture)。她于 1965 年 10 月 11 日在旧金山因食道癌去世,享年 70 岁。在她去世三个月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兰格协助策划的她的作品回顾展。这是该美术馆首次举办女性摄影师作品回顾展。2020年 2 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次展出她的作品,展览为“多萝西娅·兰格:文字和图片”(Dorothea Lange: Words & Pictures)。

1.?多萝西娅·兰格,《温纳附近的大平原,南达科他州》(On the Great Plains, nearWinner, South Dakota),1941,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多萝西娅·兰格,《萨克拉门托谷,加利福尼亚州》(Sacramento Valley, California),1940,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多萝西娅·兰格,《拖拉机犁地后,柴尔德里斯县,德克萨斯州》(Tractored Out,Childress County, Texas),1938.6,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多萝西娅·兰格,《圣华金谷,加利福尼亚州》(San Joaquin Valley, California),1935,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多萝西娅· 兰格, 《韦斯特利附近,加利福尼亚州》(N e a r We s t l ey,California),1938.4,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 多萝西娅· 兰格, 《佃农家庭, 佐治亚州》(Sharecropper's Family,Georgia),1937.7,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多萝西娅· 兰格, 《年轻的母亲, 移民,加利福尼亚州》(Young Mother, aMigrant, California),1937.3,圖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多萝西娅·兰格,《中国莓树旁,蒂夫顿附近,佐治亚州》(By theChinaberry Tree, near Tifton, Georgia),1938,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5.?多萝西娅·兰格,《一人一骡,格林尼县,佐治亚州》(One Man,One Mule, Greene County, Georgia),1937.7,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6.?多萝西娅·兰格,《帕特里克·弗拉纳根在 Tubber Green》(PatrickFlanagan on Tubber Green),1954,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7.?多萝西娅·兰格,《牧羊人,埃及》(Shepherd, Egypt),1963,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玛格丽特·伯克-怀特,《风洞施工,佩克堡大坝,蒙大拿州》(Wind Tunnel Construction, Fort Peck Dam, Montana),1936,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奥迪斯钢铁公司高耸的烟囱,克利夫兰》(The Towering Smokestacks of the Otis Steel Co., Cleveland),1927—1928,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3.?玛格丽特·伯克-怀特,《佩克堡大坝,蒙大拿州》(Fort Peck Dam, Montana ),1936,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 ),1932,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5.?玛格丽特·伯克-怀特,《高炉,福特汽车公司》(Blast Furnaces, Ford Motor Company),约 1930,图片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White

1904—1971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是一位开创性的摄影记者,她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俄罗斯、德国工业以及美国中西部大萧条和干旱的记录,所拍摄的富有洞察力的照片为她赢得了声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在位于埃尔拉和布痕瓦尔德的德国集中营内拍摄了第一批照片,并在印度拍摄了圣雄甘地的最后一张照片。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于 1921 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爬虫学;然而,第二年,在克拉伦斯·怀特摄影学院由克拉伦斯·怀特(Clarence H. White)教授的摄影课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程中,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收到了她的第一台相机,这是一台二手的 3 × 4 英寸 ICA Reflex,镜头有裂痕,她使用玻璃板拍摄了她的第一张照片。尽管她继续在密歇根大学学习动物学,但从那时起她就再也离不开暗室了。

1927 年,玛格丽特·伯克-怀特从康奈尔大学毕业,获得生物学学位,但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在她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公寓里开设了她的第一间工作室。凭借建筑和工业的照片,她赢得了佣金,并引起了《时代》(Time)杂志和《财富》(Fortune)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的注意,后者于 1929 年邀请她成为《财富》杂志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她回到纽约,并于 1930 年在克莱斯勒大厦建立了摄影工作室。当亨利·卢斯于 1936 年创办《生活》(Life)杂志时,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加入了工作人员行列,她的照片《佩克堡大坝,蒙大拿州》(Fort Peck Dam, Montana)出现在了第一张封面上。

1.?黛安·阿博斯,《臥室里的三胞胎,新泽西州》(Triplets in their bedroom, N.J.),1963,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3.主观介入与社会风景

纪实摄影为保存与改变世界的立场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有所转变,重点从关注社会转移到个人主观与自由的表达。纪实摄影的客观性并不是绝对的,因此摄影师的拍摄也会受到质疑,摄影师的主观介入索性便将自己的存在注入到照片中,观众可以从照片中感知到摄影师框取的选择。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主观的介入也意味着场景中的作者是真实在场的。20 世纪 50 年代的德国就曾出现过“主观主义摄影”,法国则出现了以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伊齐斯·比德马纳斯(IzisBidermanas)、爱德华·布巴(?douard Boubat)和维利·罗尼(WillyRonis)为代表的温和且现实的作品。后续便是更有影响力的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和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他们的作品又进一步影响了后来的摄影师。

在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 负责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之后,作者的主观性得到特别推广。黛安·阿博斯、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和加里·温诺格兰 (Garry Winogrand)非常符合他的纯粹摄影美学,因而在 1967 年为他们三人举办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纪实”(New Documents)展览。该展览的标题意指与 20世纪 30 年代的纪实浪潮有所不同,约翰·萨考斯基认为这三位摄影师的作品夸张且无序,他们每个人的创作在个人的主观与客观差距中隐喻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状。在他们的作品中,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更为重要,摄影的见证职责处于次要地位,这也体现了策展人约翰·萨考斯基坚持的现代主义美学原则。1976 年,约翰·萨考斯基策划的“威廉·艾格斯顿的指引”展览被誉为新彩色摄影的开端。选择为威廉·艾格斯顿举办个人展览同样是约翰·萨考斯基纯粹摄影美学的体现,相对于其他摄影师将色彩作为画面构成元素的创作方法,威廉·艾格斯顿使用彩色胶片拍摄了美国南方乏味的现实,照片充满美国大众文化中的空虚色彩,彩色在他的摄影创作中不仅是再现事物的方法,也是时代感的体现。

1966 年,摄影教育家纳撒·里昂斯(Nathan Lyons)提出了“社会风景”(social landscape)的摄影记录风格,之后在此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关于当代文化景观的摄影作品。1975 年,在乔治·伊士曼之家举办了“新地志,人类改变后的风景”(New Topographics: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 )展览,展出的便是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兹(Lewis Baltz)、贝歇夫妇(Bernd andHilla Becher)、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等摄影师继承“社会风景”理念的作品。“新地志”展览展出的作品以一种无倾向性、无表情的外观面向观众,以平淡无奇的风格客观记录真实存在的工业文化和消费主义景观。关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切,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德国,贝歇夫妇便开始采用标准化描述的方式拍摄工业建筑,比如高炉、矿井、水塔等,他们的创作延续了桑德的理念。

纪实摄影的演变并未就此止步,比如艾伦·塞库拉(Allan Sekula)等人还在提出新的纪实概念。时至今日,纪实摄影的内涵亦在不断变化。

2. ?黛安·阿博斯,《空荡荡的电影院,纽约》(An Empty Movie Theater, N.Y.C.),1971,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3. ?黛安·阿博斯,《拳击手与拳击袋,纽约》(Boxer with a Punching Bag, N.Y.C.),1964,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黛安·阿博斯Diane Arbus

1923—1971

黛安·阿博斯是一位美国摄影师。她的作品改变了摄影艺术,有助于使边缘化群体正常化。1941 年,18 岁的黛安·阿博斯与青梅竹马的艾伦·阿博斯(Allan Arbus)结婚,婚后不久,黛安从艾伦那里收到了她的第一台相机 Graflex。此后不久,她报名参加了摄影师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Abbott)的课程。阿博斯夫妇对摄影的兴趣使他们参观了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的画廊,并了解了摄影师马修·布雷迪(MathewBrady)、蒂莫西· 奥沙利文(TimothyO'Sullivan)、保罗· 斯特兰德(PaulStrand)、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和尤金·阿杰。

20 世纪 40 年代初,黛安的父亲雇用他们为百货公司的广告拍照。艾伦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通信兵团的一名摄影师。1954年,黛安·阿博斯跟随阿列克谢·布罗多维奇( Alexey Brodovich)进行了短暂的学习。1956 年,莉塞特·莫德(Lisette Model)鼓励黛安·阿博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大约从 20 世纪 60 年开始,黛安·阿博斯在《时尚先生》《时尚芭莎》《星期日泰晤士报》和《艺术论坛》等杂志上发表照片。

1963 年,古根海姆基金会授予黛安·阿博斯一项奖学金,以表彰她题为“美国礼仪、习惯和风俗”的提案。1966 年,她获得了续签奖学金。1962 年至 1991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摄影总监的约翰·萨考斯基支持她的作品,并将其与李·弗里德兰德和加里·温诺格兰 的作品收录在 1967 年的“新纪实”展览中。该展览评价两极分化,同时受到赞扬和批评。

黛安·阿博斯一生受抑郁影响。1971年 7 月 26 日,她服用药物并割腕自杀身亡。1972 年,即她自杀一年后,黛安·阿博斯成为第一位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摄影师,她的照片在美国馆引起轰动。

1.?黛安·阿博斯,《无头男人,纽约》(Headless Man, N.Y.C.),1962,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2. ?黛安·阿博斯,《无头女人,帕利塞德斯公园,新泽西州》(Headless Woman, Palisades Park, N.J.),1961,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3. ?黛安·阿博斯,《在公园里跑步的孩子,纽约》(Child running in park, N.Y.C.),1959,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4.?黛安·阿博斯,《无题(6)》[Untitled (6) ],1970—1971,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5.?黛安· 阿博斯, 《三个马戏团芭蕾演员》(Th ree Ci rcus Ballerinas),1964,圖片来源于佳士得

6.?黛安·阿博斯,《柜台前的吸烟女性,纽约》(Woman at a Counter Smoking, N.Y.C.),1962,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7.?黛安·阿博斯,《时代广场的花生先生,纽约》(Mr. Peanut in Times Square, N.Y. C.),1956,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1.?威廉·艾格斯顿,《无题(停车标志)》[Untitled, (Stop Sign) ],约 198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2.?威廉·艾格斯顿,《韦伯,密西西比州》(We b b ,Mississippi ),1969,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3.?威廉·艾格斯頓,《无题》(Untitled),197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4.? 威廉· 艾格斯顿, 《无题( 洗衣机上的熨斗) 》[Untitlted (Iron on Washing Machine) ],选自路易斯安那项目(Louisiana Project),198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5.?威廉·艾格斯顿,《无题》(Untitled),1982,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威廉·艾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

威廉·艾格斯顿(1939 年 7 月 27 日出生)是一位美国摄影师。艺术界普遍认为他使彩色摄影成为一种受到认可的艺术媒介。威廉·艾格斯顿的著作主要有《威廉·艾格斯顿的指引》(William Eggleston'sGuide, 1976)。威廉·艾格斯顿出生于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在密西西比州的萨姆纳长大。小时候,艾格斯顿性格内向。他喜欢弹钢琴、画画和使用电子产品。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被视觉媒体所吸引,据说他喜欢买明信片和从杂志上剪下图片。当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位朋友送给艾格斯顿一台徕卡相机时,他对摄影的兴趣生根发芽。

艾格斯顿早期的摄影作品受到瑞士出生的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和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的著作《决定性瞬间》的启发。在一次采访中,约翰·萨考斯基将自己在 1969 年与年轻的艾格斯顿的第一次相遇描述为“完全出乎意料”。在回顾了艾格斯顿的作品之后,萨考斯基说服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委员会购买了艾格斯顿的一张照片。

艾格斯顿于 1973 —1974 年在哈佛大学任教,他注意到染料转印工艺。艾格斯顿一些最引人注目和最著名的作品使用染料转印工艺制作,例如 1973 年题为《格林伍德,密西西比州》(Greenwood, Mississippi)的照片。艾格斯顿的作品于 1976 年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尽管这已经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艾略特·波特(Eliot Porter)彩色照片个展的 30 多年后,也是展出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彩色照片的 10 年之后,但艾格斯顿的展览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彩色摄影展并且经常被重复。1976 年的展览被认为是摄影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用马克·霍尔本(Mark Holborn)的话来说,这标志着“最高认证机构对彩色摄影的接受”。

艾格斯顿的美学以其普通的题材为特征。他的照片中可能包括旧轮胎、废弃的空调、自动售货机、空而脏的可口可乐瓶、撕破的海报、电线杆和电线、街道路障、单向标志、绕行标志、禁止停车标志、停车收费表,以及挤在同一路边的棕榈树。他看到了世俗世界的复杂性和美丽,它比任何主题都更富内涵。

1.?罗伯特·亚当斯,《热那亚,科罗拉多州》(Genoa, Colorado),197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2. ?罗伯特·亚当斯,《房地产招牌,黄昏,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Real Estate Sign, Dusk, Colorado Springs),197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3. ?罗伯特·亚当斯,《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1968,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4. ?罗伯特·亚当斯,《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1968—1971,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5. ?罗伯特·亚当斯,《瑟曼,科罗拉多州》(Thurman, Colorado),1969,图片来源于佳士得

6. ?罗伯特·亚当斯,《朗蒙特,科罗拉多州》(Longmont, Colorado),1979,圖片来源于佳士得

罗伯特·亚当斯

Robert Adams

罗伯特·亚当斯是一位美国摄影师,题材专注于美国西部不断变化的风景。他的作品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通过他的著作《新西部》(The New West, 1974)和他在1975 年参加展览“新地志,人类改变后的风景”而首次崭露头角。他获得了两次古根海姆奖学金、一次麦克阿瑟奖学金、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奖和哈苏奖。

罗伯特·亚当斯于 1937 年 5 月 8 日出生于新泽西州奥兰治。1955 年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就读,但第二年决定转学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雷德兰兹大学,并于1959 年获得英语学士学位。之后,他继续于 1965 年在南加州大学获得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60 年,雷德兰兹遇到了瑞典人克斯汀·莫内斯坦(Kerstin Mornestam)并与之结婚。1963 年,他们搬回科罗拉多,亚当斯开始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科罗拉多学院教英语。

同年,亚当斯买了一台 35mm 相机,开始主要拍摄自然和建筑照片。他很快就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美术中心阅读了完整的 Camera Work 和 Aperture 系列。他向居住在科罗拉多州的专业摄影师迈伦·伍德(Myron Wood)学习摄影技术。1964 年,他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开始摄影。1966 年,他开始兼职教书,以便有更多时间摄影。他遇到了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策展人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 并于 1969年前往纽约市旅行。博物馆后来购买了他的4 幅照片。1970 年,他开始担任专职摄影师。

评论家肖恩·奥哈根( Sean O'Hagan)在《卫报》(The Guardian)写道,“他的主题一直是美国西部:它的辽阔、稀少的美丽和生态的脆弱。……他不断地拍摄的——在不同的灰色中——是已经失去的和剩下的”以及他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潜台词是沉默。

1.?陈荣辉,《主攻手,龙井》, 选自《空城计》系列作品,2017,图片由摄影师与 Cadence 画廊提供

4.自我的亲历

在展览“自我: 新纪实摄影”中,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根据当代摄影师的创作路径,提出了关于纪实摄影的新概念。

“纪实摄影”这个词组的使用或许就有失考量,因为摄影都是现实的记录。摄影师在镜头里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取景器里截取的总是现实的一角。泰特现代艺术馆将纪实摄影定义为:“一种以直接、准确呈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为主要诉求的表达方式,常常用在新闻报道中。”同时,纪实摄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历,这在许海峰和张博原的展览作品中得到了反馈。

随着目击者作为“客观的眼睛”这一角色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的逐渐弱化,年轻一代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仍倾向于用摄影媒介维持着属于他们描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的“坦诚”,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画面中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作为旁观者,或许可以将之理解为自我的客观,陈荣辉、廖逸君和马海伦的肖像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里,时代的特性,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触觉在拍摄对象的情绪中得到了表达,并且这不仅仅只是某件作品的特点,而是体现在大量作品当中。

这些摄影师的想法都在一系列相连但又独立的画面中展开。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发散思维的过程,这种方式区别于强调时效性的传统新闻摄影。传统新闻摄影成功的拍摄是能够在一帧画面中完整并且清晰可辨地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相关人员。如果新闻摄影的本质是将一个复杂的故事压缩在单一画面的视觉空间里,那么,在这个展览中每位年轻摄影师则用一幅幅作品将故事面面俱到地做了呈现。

陈荣辉Chen Ronghui

1989 年出生于浙江丽水,2021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曾任澎湃新闻英文版视觉总监。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的方式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与城市的关系。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中国城市化景观摄影三部曲”。到美国学习生活后,他开始利用摄影、文本、视频等媒介重新发掘被隐藏的历史个案和脉络,重构东西方之间的叙事关系,反思全球化中的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陈荣辉先后出版多本摄影画册:《空城计》《野望》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陈荣辉》,其中《空城计》入围美国光圈基金会的年度最佳画册。他的作品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二等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三影堂摄影奖-ALPA 奖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摄影奖项。作品被收藏于香港 M+ 博物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慕尼黑亚历山大·图切克基金会、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光社、中国港口博物馆、丽水摄影博物馆等。

2. ?陳荣辉,《塑料花,双鸭山》,选自《空城计》系列作品,2018,图片由摄影师与 Cadence 画廊提供

从许海峰和张博原到陈荣辉、廖逸君和马海伦,这些年轻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用写小说的方式从事着纪实摄影。一帧帧画面中可能隐藏着,也可能翻开了一个个故事,因为作品的主题作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叙事片段,逐个场景、逐个角色地构建了一个可能的故事。如果小说的叙事手法是用一个个“章节”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他们用文字构造的世界,那么在这里,摄影师则偏爱为人熟知的视觉语言,用一幅幅图像让观众在故事中与他们感同身受。特别是将镜头都转向一组特定的人或者故事去描绘自我和至交的情境下,这尤其有效。也许用这样的方式,艺术家就能在画面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所见,并呈现在你我的面前。正如 20 世纪伟大的摄影师沃克·埃文斯写于 1931 年的那句话:“摄影为观察者众多关心的猜测提供了一个出发点。”(本章节编辑自“自我:新纪实摄影”展览前言)

廖逸君Liao Yijun

廖逸君是一位出生于上海,现居纽约的艺术家。她的长期摄影项目“实验性关系”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她还在其他影像和雕塑作品中探索女性身份。她的作品曾在FOTOGRAFISKA 摄影美术馆、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亚洲协会、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等展出。

1.?马海伦,《亲密关系》, 选自《亲密关系》系列作品,2021,图片由摄影师与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马海伦Ma Hailun

1992 年出生在中国新疆,在纽约的时尚摄影经历激发了她重新用镜头发现故乡新疆;艺术家于 2017 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学士学位,于 2018 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时尚摄影专业研究硕士学位。从马海伦 2018 年以来的探索性摄影作品中,她表现出对新疆潮流文化,女性时尚和新一代 “90 后”“00 后”个性的浓厚兴趣和观察。马海伦的作品由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代理,作品先后在 i-D、《纽约杂志》、Vogue和 Artinfo 等媒体刊登发表。艺术摄影作品先后在伦敦、纽约、迈阿密、香港等地展出。过去三年,马海伦在高台当代艺术中心、Mine Project 画廊、Alter 画廊分别举办了个展,她的作品也列入了白兔美术馆,松美术馆,X 美术馆,光社(北京)等众多机构和私人的影像收藏。

2.?张博原,《收废摩托的人》,选自《我的塔里木》系列作品,2018

张博原Zhang Boyuan

创作者、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摄影系。曾获 SWPA 索尼世界摄影大赛、LensCulture 新锐摄影奖、TIPC 东京国际摄影大赛、亚历克夏基金会报道摄影奖、Top·20 中国新锐摄影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曾在伦敦萨默塞特宫、东京国际摄影大展、贝尔法斯特摄影节、纽约布鲁克林画廊、浙江美术馆、PhotoFairs 上海、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等美术馆、摄影节及画廊展出。他主要以摄影为立足点进行艺术创作和工作,致力于创作有关“身份”及其与家乡新疆之间关系的作品。

3.?廖逸君,《干洗店》,选自《田纳西州,孟菲斯》系列作品,2008

4.?马海伦,《新疆牛仔》,选自《新疆牛仔》系列作品,2019,图片由摄影师与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1. ?廖逸君,《蓝女士镜子》,选自《未见过的电影剧照》系列作品,2008

许海峰

Xu Haifeng

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91 年开始摄影。主要作品有《 废墟的美学》 《 伤终──5.12中国汶川大地震纪实》《sleep》《观看中国》《虹镇老街》《每一幅阴沉的画面,都是对晴朗的渴望》《空房间》《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2003 年,作品《废墟的美学》在原点画廊举办展览;2008 年《伤终──5.12 中国汶川大地震纪实》获爱普生国际彩色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照片组二等奖;2012 年《sleep》参加韩国全州摄影节;2012 年,作品《观看中国》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社会生活类”作品优秀摄影师奖;2013 年,作品《台风来了》获第 24 届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纪录类铜奖;2021 年,领衔创作的《虹镇老街》获第十三届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多媒体金奖;2022 年,《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在 m50 创意园举办。

2. ?许海峰,《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1994-2005,图片由摄影师与睿品画廊提供

自我:新纪实摄影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

艺术家:陈荣辉、廖逸君、马海伦、许海峰、张博原

主办: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展期:2023.4.8—2023.7.29

3. ?许海峰,《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1994-2005,图片由摄影师与睿品画廊提供

猜你喜欢
格斯纪实纽约
纪念希格斯玻色子发现10周年
捕捉希格斯玻色子之手
我把纽约搬走了
砚边纪实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纽约往事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