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砚砚
换了油烟机,大纸箱没扔,变成儿子的“小房子”。一开始爸爸不让玩,说家里会变乱,要拿去卖废品。我理解小孩子的盼望,坚持留下给儿子当玩具。
箱子够大,小男孩坐在里面刚刚好,腿能伸开。我精心布置了一番,造了门、窗、烟囱,放有书本和零食,还垫上两个软乎乎的垫子,贴了墙纸,它看起来就像一个真的小房子,一个温馨的小窝。
儿子在里面玩得别提多开心了,看书、玩耍,甚至午睡,谁想进小房子还得和他打招呼。
这个纸箱屋给儿子带來无数的快乐,纸箱子实在太破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扔掉。
小孩子都喜欢小小的空间,看到空地就想往里钻。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去挖沙子堆,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和树枝挖沙子洞,生怕塌了。挖通后孩子们从隧道里伸进胳膊去拉手,一个个乐得不得了;冬天的晚上下大雪,我带儿子去广场玩雪。儿子欢快得像个小鸭子,堆雪人、雪山,在雪山中挖洞,问我:“妈妈,我能不能钻雪洞?”还没等我回答,他便从这边钻进去,从那边露出脑袋来。
孩子留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小空间,而是独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为了满足他,我又在立柜里留出一个角落,他钻进去把自己藏起来。我经常陪他玩,假装找不到,我想他藏在里面时,心一定快活得怦怦跳吧。
我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也是捉迷藏游戏。捉迷藏时,一个人躲在小角落里,害怕被发现又希望被发现,那种怦然心动的快乐抵上吃一整个棉花糖。记得有一次搬家后,两个房间还没有打通,晚上父母在另一间屋子,我们三个孩子关起灯来玩捉迷藏。往空柜子里、床底下、桌子底下钻,拿块布把自己盖住,玩很久才睡觉。屋子就那么一点儿地方,一找就找到了,可就是玩不够。
因为我自己体会过这样的快乐,所以能理解小孩子有多需要这样的游戏。
我二十来岁还没结婚时,我姐姐带女儿回娘家,外甥女最喜欢钻到我的床底下。我清理得干干净净,专门让她钻着玩。她把床单放下挡住,给自己戴头纱,假装住在公主屋里;有时候看书、吃水果,很久很久不出声,天知道她是怎么能待那么久的;要是谁惹她生气了,她就钻到床底下躲一会儿。这样的游戏一代一代,不用谁来教,是孩子的天性决定的。
我常常遗憾没有能力让儿子体验我童年所享受到的快乐。
我家住在山脚下,一大堆孩子去山上找山洞探险,我们用树枝和草把洞口挡住,留给好人和坏人打仗时隐蔽;院子下坡处有个旧砖窑,里面全是一格一格的土房子,玩捉迷藏最合适,有时我们分房子,一人一间串门过家家;山里有一个地道,我们弄了一个火把,一大拨人去里面探险;山上很多歪歪扭扭的大树,我们常常钻到大树的怀抱里聊天……
儿童对于狭小空间的喜爱,也许源于自身弱小。一方面渴望成长,如大树一样张望着蓝天,一方面又想置身于狭小的空间里寻找安全感、归属感、掌控感,从而获得最天然的快乐。
有一天儿子和几个小伙伴在楼下玩,我看到他们捡了一些旧纸片和木片,几个孩子搭了一个简易小房子,玩得不亦乐乎。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有时,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够了。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