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
4月春深,山青水碧。南京溧水的李巷、里佳山田畴间菜花泛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回峰山下来了一批年长的访客,他们是江旅安、王苏炎、钟德苏、钱瑞娟等17名新四军将军的后代。80年前,他们的父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付出过青春,挥洒过热血。
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耸立在半山腰间,背靠青山,面向广阔田野,松柏葱郁,巍峨壮观。
80年前,这儿曾发生了一场残酷的鏖战,179名新四军战士长眠于此。为缅怀英烈,1985年中共溧水县委、溧水县人民政府,在回峰山北麓建造了此纪念塔。
纪念塔共有221级台阶,暗喻当时参战的新四军十六旅及其所属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五十一团和抗大九分校。
他们沿台阶拾级而上,前往纪念塔前祭奠英灵。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江旅安84岁,王苏炎82岁,钟德苏80岁,王晓峰、邓春兰、张晓宇等也都70多岁,但他们精神矍铄,毫不言累,原来坐在轮椅中的钟德苏也在人搀扶下,步行上山。
站在庄严矗立的纪念塔下,新四军后代们思绪翻卷,80年前父辈们青春的影像在他们眼前展现。
1943年4月间,蒋介石、顾祝同调集了12个团约1.5万人,气势汹汹直逼两溧地区,他们来势汹汹、步步紧逼,企图一举全歼在溧水一带的新四军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
情况万分紧急,十六旅团以上干部齐集李巷,邓振询、钟国楚、吴钟超、欧阳惠林,抗大九分校的刘季平、杜屏等围坐在江渭清、王必成周围听候指示,旅参谋长陈铁军汇报完敌情,江渭清根据粟裕电报指示,向所属4个主力团负责干部作了具体分工,并下达迅速突围的命令。最后江渭清以严厉的口吻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若在平常,性格温和的江渭清很少说这样的话,可见此时情况之紧急。因为这是顽军精心策划的一场“围剿”,必须绝地反击,才能杀开一条血路,脱离险境。哪知,江渭清话音刚落,王必成站起身来话语铿锵地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军中无戏言,完不成任務,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简短话语,显示了“王老虎”的刚猛性格。
这场苏南反顽战役于4月12日凌晨打响,14日午夜全军突围止,3个昼夜,6场战斗,新四军十六旅和抗大九分校将士面对3倍于己之敌,毫无畏惧,殊死决战,最终粉碎了国民党顽军12个团的围攻。
6场战役,西线阻击战打得尤为惨烈。
铜山不大,是一座光秃的石头山,由抗大九分校一大队负责坚守,因石头太硬,无法挖掩体,敌人的子弹击来,在石头上溅起火花,长时间的血战,一大队伤亡惨重,大队长唐万一、政委汤坤元、副大队长文言武先后牺牲,部队被迫撤向曹山和芳山阵地。
“不管多大困难,也要掩护苏南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把所有的部队带出去。你们看,甩开敌人向北冲,有没有把握?”王必成面对严峻战局,指挥若定。
坚守曹山的将士,冒着顽军的炮击,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为机关突围赢得宝贵时间。三连连长宋玉琳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之际还断断续续地嘱咐大家:“要打退……敌人……守住曹山!”
13日傍晚,十六旅主力从东线返回,向回峰山、北经巷发起进攻。守敌被打得措手不及,除一部分溃逃外,其余全部被歼。
第二天天亮后,国民党顽军从东、西、南三路合拢而来,可新四军十六旅将士在14日午夜已全部跳出顽军包围圈。粉碎了顽军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的阴谋。
英雄赞歌的旋律响起,在山谷间回荡,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和新四军后代代表、江渭清之子江旅安向烈士们敬献花篮,后辈们集体向先烈致敬。
随后,后代们走进李巷、走进里佳山,驻足在当年父辈居住的茅屋前,望着墙上一张张父辈们战斗生活的照片,陷入深情回忆之中。王苏炎等新四军后代纷纷向此次活动的主办方铁军杂志社和新华美溧表示感谢,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让他们循着父辈的足迹重拾旧梦。
那一刻,清新的风吹过田畴山峦,似有回声轻响。
(责任编辑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