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轶
一、西湖集锦
我是凭着断桥的传说找过去的。景致再好,若是少了故事,游历再多也只是过客。而怀念,却纠缠着笑靥如花的沉醉者。
断桥边有家丝绸店,我挑了许久,终究还是选了青色的满天星。我想起苏小小和白娘子的传说,不禁感伤。一个人旅行于如此情绵意浓之处,我本不想这样。但我只是个简单的人,简单到只為一睹《文化苦旅》这本书上提到的美。
不过是湖平如镜,不过是塔直入云,不过是雾叠远峰,不过是散桥残亭。我凭什么贪恋于此?改写我行走之篇章,穿越我生命之旅程。许多年间,我痴妄过“北上广”的机缘和奢华,淡漠过或近或远的江河湖海,却念念不忘西湖的故事。不因名冠《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唯一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不因历代才子钟情,只是单纯地应了《小窗幽记》里我最爱的那句:“梦醒心不归。”
三游西湖,三次都是巧合。
初访西湖,是我如愿考上本科时。我一直以为,灰色是最温柔的颜色,或许是气质使然,我不习惯太闪亮。为了给自己一点儿灵感,也希望予别人以震撼,我忽然希望生活过得精彩一点儿。我拿出在湖北省建设厅做广告实习编辑时的全部积蓄,买了几套清丽的装束。铂金缠魂琥珀项链,背面暗扣修身T恤,泪珠绣边荧光羽翼图案印花仔裤,侧畔粉红休闲板鞋。装扮得漂亮一点儿,便幸福出喜悦,眉目间尽显夸张的得意。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我跟随法语班的同学,带上《小窗幽记》,穿上如此易于取悦观众的服饰,漫游于湖光山色之中。美丽了心情,轻盈了脚步。不过是湖平如镜,不过是散桥残亭,我却因心装有了舞台,欣然沉醉着。
后来,我们都没有去憧憬无限的法国留学,有人没有资金,而我没有资格。正如《文化苦旅》中那些十年寒窗博览文史,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的暗淡群体。我们的梦想断了,只剩隐隐的不甘和微弱的压抑在年华似流水的生活中。心灰意冷的美是动人的,死心绝望的美是刺痛的。毕竟适合自己的服饰固然协调,却无法定格在那跃然出彩的闪耀。
初行的记忆,刻画成色彩凄厉的蝴蝶图案,翅膀上用无数眼睛点缀,对比反色处理,触目惊心。
故地重游,仍是如此陌生。色彩,是破碎的光。自那幅凄厉的图之后,我温习了一些美术基础,只愿看得通透些。然而,景致再好,若是少了故事,游历再多也只是过客。那一年考研时的雪下得太大,竟模糊了雪以外的一切记忆。
我是在一个春节前往,又在那年情人节回归的。
也许是那场雪太突然,我需要给自己一点儿温柔。我用春节的压岁钱买了一件粉红棉袄,一条粉红长裤,一个粉红皮包。无奈温柔挡不住严寒,我只有走过场一般穿过那些承载着特色文化的地方,来不及凝神细观,便匆匆而去。回程翻出太多简介来填补,终究还是硬生生的图文,展不开鲜活的画面。
之后的那段时间,我一直着男装—粗线的男式毛衣,宽腿休闲裤,登山专用运动鞋,毛领夹层牛仔外套。冬天不是依靠温柔就能度过的,我太了解了。有的人身体残缺,如我,徒劳守着隐秘的内伤。若非带着同情,再多保护也只是形式。
昨日再见,我不愿多言,以存在为信念,这就是牵挂的力量。我怀念的,不过是那湖平如镜,不过是那塔直入云,不过是那雾叠远峰,不过是那散桥残亭。那些不变的景致,横亘在我心中,穿越我生命之旅程。我怀念的,是一种原始的温暖。
摄影,是用光线描写作画。我是个简单的人,简单到只为一睹某本书上提到的美。我一个人行走得累了,却为了一份莫名的开端,不得不完整画卷。如此情绵意浓之处,穿越爱情的传说,拍摄美丽的景致,我本不想这样,我也只能这样。
我着白色淑女套装,黑色高跟鞋,黑色旅行包。如此素淡,只有青色的满天星跃然那出彩的闪耀。醒着顾影自怜,醉着孤芳自赏。二十四小时井然有序的温顺生活,竟是我奢望并怀念的全部。
(二)雷峰塔
烟雨蒙蒙时节,西湖还是很多人的,山峦层叠微隐微现,很适合作画。雷峰塔也不远不近,我还记得大雪的那些日子……画舫小船华丽的黄顶红梁,复古的质感一直是我向往的。
小棚的工艺品我也是禁不起诱惑的,雕版花木很合我意,月桂指戒也是好看的,还有贝雕联排的胸针……都是令我心花怒放喜形于色的。
本来想行至水尽处小试画笔,可店家色盘尚未备齐,只好涩涩写了名字的小诗。
湖鸥扑腾争鸣,是活泼的;鸳鸯双双对对,是美好的;人们簇簇拥拥,是繁盛的。真好。
(三)孤山
我不喜欢繁华的城市,但是杭州不一样;我不喜欢耀眼的美景,但是西湖不一样。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孤山是好的,山顶处有印章般的周易印,路人甲很胸有成竹地对路人乙说:“字迹依稀辨作‘风和日。”我说:“你是说《周易》吗?”他说:“是的,《易经》的卦辞。”我说:“我只知道飞龙在天。”路人甲说:“那是五卦的……”
其实我真的就看了那么一点点,于我而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但我还是欣赏了类似的显摆。就像杭州的豪车还是常见的,骄傲就骄傲吧,人家凭什么不炫耀。
繁华或是耀眼,多数时候我都是不喜欢也不向往的;但我很努力很努力也没有做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为什么我感到的只是温暖?
(四)白堤
《西湖志》载:“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
文化功底不强的人,艺术修养不够的人,是不该糟蹋浪费美景的。我行来绕去,总不过是年复一年同样的地方。江滩湖畔海岸,一处数年。
断桥残雪的冬日西湖,离了荷塘艳色也好,深浅层峦的淡雅灰仙云落幕般跌到湖心,暖洋洋的日光牵引着把西湖水的波纹镀金染银,不忍消沉。
水平有限如我,山水描摹都是败笔。实力太差,满满诚意只有岁月可鉴。春日吟隐的竹林,夏日墨香的莲池,秋日赶追的孤山,冬日遥望的断桥。
我要对得起这一湖风光,需要怎样的功力,都是不敢、不忍、不能提笔的;但好在这咫尺之地美不胜收已盛名,传说的,典故的,青史的,野径的。把浩浩渺渺的触之不及,“一寸光阴一寸金”地融进人生的河流,印成一个一个盈满泪光的故事,活生生地拉扯着情愫挥之不去。从此浩大不再触不可及,得寸进尺的,把心事泛滥出去。
(五)烟雨
我又要抒情了,西湖的浪也有汹涌的时候,我在杭州的四季还是完整的。躲在室内看风景不是我的作风,风和雨都要灌到我身上。海浪也是,湖光也是。
孤身一人的这一年很好,该吃吃,该喝喝,胖就胖,蠢就蠢。今年之前我应该没有怎么写过美食,因为真的没有兴趣。自从自暴自弃以来,什么都觉得好好吃:早点有早点的滋味,普餐有普餐的清欢,招牌更厉害了—有名堂、有讲究、有秀色、有地道。
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真好,不会跳楼,不会吵架。有什么好寝食难安,那都是不洒脱的;有什么好人生无望,今年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不再庸人自扰,做个俗物,挺好。
该写美食了,柒园的西湖醋鱼很不错,笋壳鱼鲜美丰厚,皮纹确如笋壳,比斑小巧,比点牵牵连连;头牌菜珊汁沙律大虾,异曲同工了水果色拉蛋的造型,我以为名厨一定是故意的,又不会就少那么一分心思,一样的食器白巧克力球煲掌上明珠般捧了去,极好的精选白嫩食材,色拉和沙律也不突然,珊汁的别致不用懂的;贵妃蒜头拌爽螺的配艺蝴蝶兰和我最喜欢的拉丝蜜饯配花相仿,点染的甜豆有国画境界之用笔用意,味道难得是重的;荷花酥也精致,瓣瓣层层,酥得有模有样的,像未曾有过的爱情碎了一地……
独在异乡的日子我总是撑不过半年,如新马泰和北京,所幸有一年的,只有安徽和杭州了。安徽的日子我已借张爱玲浅浅发表过学术论文,杭州的日子呢,其实有关郁达夫我也在同篇有提及。
到杭州以来有五个朋友刻意或者无意路过,我见过几个,也有来不及见的。他们都觉得我来去匆匆,忙碌得不知所以然,却又没有苛责我什么。我以为吧,寻山访水的日子,留给一个人的静谧是顶好的,遥遥相望绝口不提各奔前程。
我是一个疏于言语的人,书画就可以了。西湖是适合书画的,东湖可能更适合摄影。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才应该是我分内的专业的事情,但是只有适合书画的,才够我沉沦再洋溢。东湖太通透、敞亮、豁达;西湖不是的,西湖敞开她无际的柔情,却总是有种灰调的惆怅。
(六)故乡
我想想一无所有的人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浮浮沉沉,虽然差距让我明白我不配出去看风景,不配春节回家,但我还是去了。温暖或是温情,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最后一名还有勇气微笑活着,那是多大的错觉啊……但转念想想,我还有下沉的空间可以嘚瑟的。
本来我想想我的论文、我的新职都需要我一往无前地背井离乡,但一季一季的西湖水从不失望地給了我春夏的山色、秋冬的湖光,让我贪恋一无所有的无味人生。
而故乡—我哪里有什么故乡,我不过是个游子游客,谈什么故乡?
(七)断桥残雪
杭州三年,终于等到了断桥残雪,毕竟杭州的雪总是来得容易去得快。风吧,呜呜咽咽总是常见;雨吧,淅淅沥沥都是常态;雪吧,熬不出个明天来。这第三年断断续续的日子,偏偏是忽然得很,才有了一场铺得了漫山漫树的轻薄的雪,也是奇迹般喜人了。平平常常的日子,未曾寻常见识,哪能不费点儿心思去感悟了。
果然还是节庆般的人潮汹涌,行车是断不能的,步行连拍照都分不清个主次。也有娇花不畏寒冬的,点缀着看不透的冰清雪雾,西湖有了妖艳姿色;也有浪漫派的蹭着轻薄小雪塑了巴掌大的小雪人儿,漫街漫道的,花坛小柱子上一个挨一个的,都是差不多的小表情,和颐和园的石桥小狮子似的,细了解,还是有些相似的,也都片叶沾身地显摆上头了。
断桥残雪还是一样的古桥古韵,冬雪的日子和别的季节是不一样的迷离。隐了波澜,正色了凛冽,很有些惨白的味道。别的季节,西湖是耀眼的青荡。
白堤走过,平湖秋月。古亭泛乐花好月圆,情调氛围不错的,不送落日、不迎上月的暗调很适合冬雪微寒的意境。
此一记。
二、江南古镇
(一)西塘故事
太急没有故事,太缓没有人生。我只要故事,不要人生。所以,我自然会到那个县上,享受我的西塘时光。
人间四月真是大自然好客的好季节,到处桃红柳绿,我不负春光的应景,乌镇的水滴领旗袍和千层底绣花鞋,刚刚好。
入住的是“清风别院”,我喜欢这个名字。想起那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四月的西塘,桃红柳绿都是盛开仍含苞的样子,像昨日的那片郁金香,像与爱情有关的故事。
导游带我们穿过明代建成的五福桥,参观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地倪宅,《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拍摄于此。我的祖父母居住在华中科技大学,我的外祖父母居住在昙华林,也都是武汉必去的景点。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那么好的出生环境,我喜欢而向往的一切只因为亲切。于是,我看任何值得敬畏的风景都有了一层淡淡的欣赏,因其生动而想靠近。
本来游古镇我一般不需要导游,直到去了江南瓦当陈列馆,觉得确实多了一个知识点。所谓“瓦”是寻常百姓家喻户晓的,所谓“当”是大户人家才有的,更显错落有致和完整流畅的美感。我今年第一次自己设计装修自己的房间,深深体会到细小纹路是如何影响到整体风格确定的意义。所以,读万卷书真的要行万里路。
石皮弄,石薄如皮,弄深而窄,是最有感觉、最具特色的一处弄堂。身下青石板极薄,轻触有悦耳的乐音,清脆亦悠扬。很想赤脚踏上,慢慢抚弄,可惜游人如织,无法驻足贪享。但念她旧日“庭院深深深几许”,如此等到今天,迎门见客,已是幸事。
西塘的雨廊是江南水乡独一无二的,烟雨长廊正好微微下着雨,真是浪漫。粉墙乌瓦,散墨沉影,已是醉人,更有微温小雨撩人,鲜活而惬意。我在长廊的小商铺里选了一双合脚的皮鞋,几百颗手工串珠组成的粉嫩櫻花落在粉蓝柔软的鞋面上,很是精美漂亮。走路的时候总是要很小心,好像怕我的那些花儿会不见。这双鞋子比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得到的第一双粉色高跟鞋更有味道—因为二十岁的故事充满绝望,现在的故事,充满希望。
(二)乌镇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说
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乌镇的木心故居收录了许多书,我竟找不到这篇《从前慢》,但也可以的,因为,我记得。
上一次到乌镇也有四五年了吧,广西班结业的暑假,那时满目都是西塘的瓦当石皮弄雨廊,乌镇东栅没有多么热热闹闹的;况且,好像也没有多么显赫。或许因为,我都是白日里看的,见多习惯的生活平常,并未领略她的夜阑风情。而今我仍是白日,却也就了乌篷船的小摇窗,慕了水乡木屋里的人们。
江南的大雪节气,却是温暖的,蓝天白云秀林如春,白墙黑瓦玉石板,美得似乎是千篇一律的。但倘若是刻意寻味而来,还是微微不同的。比如,那迎门的木兰含笑花,隐了她醉人的香气。我寻思吧,不觉冷的冬也是冬,她能任性地结个花来,怕不是着急了季节,香不香都是芬芳的。竹林和水杉就无须担心了,总是兀自挺拔坚强向上的。贡献了沿岸边际的木色与青色,一如小镇的守卫般,一岗一哨,一桥一水,三屋四户,规规整整的。
水自然是极清澈的了,琉璃一般印着,水里画的,还是一岗一哨,一桥一水,三屋四户。水波照进了沿岸的窗户里了,像瀑布一样落落的,一帘秋水。
(三)塘栖风情
清晨被它吵醒了,它有着黑色的毛、白色的皮。窗外微雨不歇,窗棂上,挂着和我眼里一样滴滴答答的水。我想我应该把《古镇纪事》写完,开头应该是这样的:白墙黑瓦,白衣黑影,白底黑字地记着,那一片似曾相识的相思。素人如我,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有良田数亩精雕细刻,兀自芬芳。所幸,我有;所不幸,我走。
我怎会不解那些粗糙的温柔,坚贞如磐石,固执己见的笨拙,延伸出运河上不可或缺的小桥,台阶那么低,低到尘埃里的,凌乱单薄,还不如那当街里弄的经营有模有样。各色斑驳的低阶还是好看的,粉的、紫的、绿的,把沉甸甸的历史老桥悠然混迹出踏青的味道。我以为,古镇的水应该是清碧的,却略显昏黄;居户生活和泥沙堆积,还是有失落的,为了适宜的生活而丢了仙气。母亲河还是不如西湖的美,西湖就明丽多了,引了钱塘的活水,又深刻又清澈。
我不爱那昏黄,即使方志馆有云,“韫玉良缘”,韫也是带着那抹挥不去的愚顽的。凝重着磐石古木的魂,若不是蔓藤绕梁的婉转,总是冷淡的。俗气的温度留给藤蔓,家的一半是家居,各种藤艺家居,落俗得挺好。
古运河的风光画风还是正的,七孔的广济桥彰显着此处曾为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千年重镇。而今周末的时候,亦可行至杭州的市中心。生活是自己的,朝圣是别人的;风骨是自己的,繁华是别人的。古典就好,雅不雅致都可。古朴和简朴毕竟是千差万别的。古运河是有故事的,所有的“古”都有深远流长的历史,不可能不迷人的。去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偏爱。我从来都不喜欢“攻略”这个词,“游”和“记”这种文体很美的。
上游的商业街镶满了昏黄的壁灯,造型有编钟之感,很有韵味。大红的灯笼也是有的,也是那抹昏黄,温温软软的,柔情蜜意的。
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富甲一方的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深宅大院引生出一条又一条的培路,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塘七十二条,标准的水乡,处处是河。
很喜欢水乡,每一步都是诗。处处散发着独具匠心的宛若天成,精致唯美的格局,令人赏心悦目,望尘莫及。昼行夜温,白日的古朴雅致,净墙黛瓦。入夜的韵致出彩,鳞次栉比的万家灯火,好似人间银河。恰是墨色漾开漫树生花,阁楼如玉砌精雕,里弄人家的灯火温润明媚,重彩沉淀。夜游千年古城的古运河,行船上导游软软地浅吟着《春江花月夜》和《茉莉花》,你会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吴侬软语弥漫而悠长,嗲嗲的,凝聚着江浙情感和抽象思维的语音社会表现,塞音韵尾丰富,调类首屈一指。
塘栖的街市最为出名的特点,便是遍连全镇的廊檐街。清代诗人王拭曾有一首描写塘栖廊檐的诗,诗云:“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廊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曲曲直直的长廊将全镇连成一片,出门连下雨都用不着戴笠穿屐了。缘何空了那廊坊,躲雨躲成了等雨似的,还连绵成了特色风情。
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那一条条河道、一条条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桥相连,全镇共有石桥三十六座半。就连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桥上,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这廊檐街之广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
水北街区的历史遗迹最多,美食最丰富了,能够体验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南独有的传统艺术。我想说那一碗鳝丝面是真的好吃,杭州这一年,哪家面我都看不上,干脆不吃。那一家有我大武汉热干面的感觉,千里万里,还是只有热干面和类似热干面的美食,才可以打动我到热泪盈眶啊……
(四)柯桥古镇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分付画船且慢者。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有人说,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江南的小镇,杭州这数年我寻访了些许,不远的绍兴,我尊崇的只是鲁迅,却总有人说吧,那里的水乡墨韵百桥交织,是真江南,那我还是信了吧,再看一眼,江南小镇。
果然是用了心思的,每间的亭台楼阁都勾了边,犹如写意工笔,生怕临摹得不够细致,框得那主体分分明明的,恨不得有些再题了字、题了图去,清清楚楚地摆明了心思。把婉约的绵柔留白认认真真地再匡正一遍,小心翼翼,又确确凿凿。
“百桥千街水纵横,三山万户巷盘曲。”古镇人家,走过的廊桥也是特别的,圆孔拱桥环门是我眼里常见的江南;却也有方正的,方门平桥,听说那是给平民百姓备的。和别处一水二岸桥桥平行、楼楼相望不同,柯桥的桥是纵横交错的,直来直去的平桥虽是少了些许顾目流盼的停泊味道,却也不是那么的行色匆匆,还是有铺垫的,还是有浅抑的念想的。
楼阁也是不齐整排列的,好像一排抢镜的小姑娘,争先恐后地露出个头来,生怕人家挡了去,这边一点那边一侧的,纵了一排,横了也要来一排,高高低低的,像小姑娘掂了脚尖生怕隐没了去,小小的心思。就这小心思,定然愿意了,就能左右逢源的。有的楼顶还有亭台般的阁楼,这也是吴越特色吧,这闲逸的奢侈入了骨了,连亭台都要收了家里去,走出几步都不肯的,自己的一方自在透气。廊前一排排的灯笼也是好看的,绘了各色的竹子,也有兰花的,连起来,并不孤单。
坊都的柯桥月市都是惯例好了的,一月年市,二月灯市,三月花市,四月茶市,五月纺市,六月乐市,七月宝市,八月扇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冬市。巷弄子也是各有各的精妙门道,古巷是离不开古乐的,鼓坊的人还是多的,酒吧还是餐吧的歌者有些水准的。她唱了《画皮》的配乐《画心》,我最尊崇的还是蒲松龄,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最深处是陆游雕像,立了古琴陪着。陆游的诗,我做了座右铭的是《示儿》。旁边还有一处化石馆,楼面有如开启的书籍,中间望上抬,异于通常的江南楼台廊阁的避雨式中间往下落,我也看不出个究竟来。旁边还有一处文物保护,竟是和钱锺书故居一般做了餐厅,门口摆了二道水雕,朋友告诉我应该是寓意细水长流。
冬天的武汉昙华林,春天的南昌安义古村,夏末秋初的绍兴柯桥古镇,匆匆忙忙的暑假,就以此纪念一下吧。月记成了季记,懒懒散散的,零零碎碎的。秋天的风不错的,凉得渗渗的。夜里视线不那么清晰,踩了一大片落叶,我竟然惊了频频回头,落叶嘛,还是素洁的,就没有什么惊讶的了。我总在眷念上一季的凌乱的时候被下一季的堆叠惊扰,那就堆叠吧,把薄凉堆叠成自己的浮华。
三、杭州临平山纪实
(一)东来阁
我本来是一个慢性儿的人,风景我会挑有底蕴的再看,资本这种东西,我不要只是徒有其表的数字而已。
我不喜欢匆匆地赶趟儿,杭州那临平山的东来阁,每天都在我栖息处的窗户那儿印着,就那么闪闪烁烁的。白天的时候和黄鹤楼有点儿像,晚上的时候就像大桥下江滩的房子,定个睛,变个色,眨个眼,变个色,我心情就那么豁达一下,人间也不是那般的寂寞了。
只是消愁是对不起山的,读山探海,我都是认真的。夜行东来阁和西佳阁,我都是浅浅了解一下。
九层的东来阁还是很亲切的,自上而下,顶层的日月同辉可同期……如果九月我顺利开学了应该会有心情再看看,我喜欢临山望日出的壁画题联,“日月悬相抱,登临起暮愁”。
八层的宝幢叠华、断山残雪、鼎湖玩月是我寻过的景致,宝幢叠华的梁像极外公的私宅,很亲切的。“断山残雪”,顾名思义定有凄美的典故,司机也曾很是诚恳地告诉我,他以为那是临平山最好的景致了,而我实在熬不起再多一程冬天。鼎湖作为临平的东湖,并没有予我更多的联想思念或是隐喻寄托,或许还是契机不够的缘故吧。
七层的藕洲泛艇、龙洞祈年、安平晚钟,染尽那一路的风雨,我就是故意的。我喜欢那些字句,水香浮月华,落日临平路,竹烟敲火煮山泉。
六层的苏村桃李、梅堰渔火、洋园春晓,也是意境确凿的,“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過去水生风”。落日半街霞未徽。
五层、四层、三层平台远眺是很通透的,有中文极好的加拿大人,看着仿佛很喜悦的。“杨花卷尽藕花开,今人古人俱到来。”
二层仿佛是有餐厅或者茶楼的,我还没有研究清楚,一层的历史画卷很清晰……
(二)临平山
凌晨两点半,我一个人逛临平山公园。山上还是有些许柔光,但更多的是空无一人的大片黑暗。我不是不恐慌的,我为什么要作死,妆容艳丽轻佻,大半夜地爬山,因为……我要走了,离别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伤。
我用了十天的时间稀释忧伤,成年人的世界,有什么好埋怨。临行前,我只想随便记住一个地方,哪怕一处就好。本来也想过躺进西湖湖心里,成本太高,还是日常一点儿吧,所以选了临平山,我步行可及的地方。
说它是山还真是平坦,“武大”的珞珈山千万不要比了,“华科”一百级的喻家山或许差不多吧,没有山的望而却步,却是秀丽的,是苏杭的味道。
“离樽闻夜笛,寥亮入寒城。月落车马散,凄恻主人情”,丘丹的作品我并不熟悉,但是雕塑壁画的那副字词,甚合我意。凭南远眺,我并不想看清任何地方,但视野开阔一点儿,心胸也会开阔一点儿吧。
东来阁是我每天上班都可以看见的,阁楼紧闭,题了“临平梦华”,难得的苍劲有力。我不习惯江浙的男子,毕竟我血液里还有山东的北方豪情。苏杭的景色是醉人的,苏杭的男人可能也是醉人的,但是我不知道。
我有一篇论文研究吴语,提纲、思路、参考文献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月底完工。要说我想起了谁,那是不值得的,只是我职业生涯应该作的论文而已。
苏杭的男子,若是太精致了,真是可怕—说话是温婉的,选人也是玲珑的,你一言来,我一语去,眼神也要似望非望了;连个“啊”都要一惊一乍的,短促的,很短促的,好像把无限的感情用最短促的表达就不会失了水准,饱和度高着呢……
我喜欢东来阁的钟声。哪里的钟声我都喜欢,但是别处总是很久响一会儿,东来阁的钟声风铃似的,它不带停的,就那么一扬一扬的,好像我要它唱它就唱了,其实它是不曾停的。好像要我写我就写了,其实我也是不曾停的。
我很想去日月同辉和断岭残雪,不忍心耽误同行,这匆匆的一瞥,就先这样吧。
四、灵隐寺
和小姐妹去灵隐寺求“逢考必过”和“十八子”,还是要纪念一下的。
我听说寺庙里不适合拍照,但是灵隐寺景致确实精妙绝伦,恰巧认识景区工作人员,不忍负了人家盛情,病了一周喘得颤颤巍巍的我还是匆匆地浏览了一小片区域。
别处的山总是山,寺总是寺,佛总是佛;而灵隐寺的山峰总是满载着尊尊佛像,寺庙也是,不单纯是主殿供奉着,各面的墙体都虔诚地堆叠着群僧众相。据悉,在飞来峰的崖壁间,镌刻有历代的石窟造像和摩崖题刻。飞来峰造像更是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浅叩大雄宝殿各面佛祖,敬仰拾级深山竹林,有弘一法师处,导游说正是《送别》的才人:“长亭外,古道边……”正殿再往山上,有司文科举的,我们很是小心翼翼地求拜了一番。
五百罗汉旁有现实版僧人念着经书,他们齐整地坐了好几排,我看他们各自的表情严肃而端正,并不过分的年轻的脸上凝着岁月时光的沉稳笃定。我们猜,恐怕都是硕博以上吧……
沿着寺外小瀑布走着,竹艺小店和素食小馆漫街漫道的,我还是选了素描餐厅,素描餐厅有着名副其实的感官,每一道出品都色香味俱佳,而我还是最爱那盅米酒,干冰缓缓仙云雾绕着,把隔不进的玫瑰花瓣和幽幽的香浸入无须醉的酒里。
五、西溪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西溪记,祝轶君同学嘱予作文以记之。
我知道“非誠勿扰”深潭口景区纯属无意,热气球也是无意。好多被刻意的经典景点,迟早会遇见。
避世如我,清酒浸书的日子年复一年;江南古镇也淌过,白墙黑瓦,白底黑字一篇篇的,也差不了多少。木屋银店、小点轻食、静水远流、低桥雕窗、幽灯探路。溪上人家兀自以竹疏离着距离的,仿佛那旁的浮华繁盛热络还是西湖的。小店的手工艺竹制品很是精巧,尤其女孩子的耳坠子,都是重彩的,水滴形的多,圈圈圆圆的;步摇也有的,上有垂珠,步则摇也,传神写意的灵动。
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天,只是晚风起得重了一点儿,漫天漫地的叶片如蝶舞,看不清悲喜的气氛,只是美。初春的暖风把深潭口的一岛梅香铺天盖地地送到游客的鼻翼唇梢,触着,扯着,浸透了去。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始起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现代。
三堤十景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彰显“梵、隐、俗、闲、野”的文化特质。河渚街“以岛为家,以船为马”的水乡,谁能想到,竟深藏了杭州唯一高空氦气球体验项目。莲滩鹭影时蒹葭泛月,渔庄烟雨时河渚听曲。
河渚街的古朴有了染坊的增色更是熠熠生辉,像汇了那天的蓝天和霞光的橙紫,或深或浅的,一行行摆了,再把那白木屋绘了重磅的名著,家喻户晓的。末了,却是裸裸一句“西溪且留下”,还不如那对面览胜的塔上对联通透满溢,“四时锦簇四时景,八面云开八面风”。
用了一个小时逛了西溪的“非诚勿扰”取景处,我经常想去某个无人问津的小地方躲个十天八天的,风景必须美如画,人迹罕至,幽幽静静的,容不下别的人。西溪的末班船我很想包场的,然而最终并没有,熙熙攘攘的人喧哗着,让我很忧伤。但是,河道还是好的,只容得下一叶扁舟的河道,还是尽可能狭窄了,把喧嚣熙攘降到了同船数人而已。不要交会,不要遇见,不要别的人。我只想静静地看着柳暗花明,静静地看着隔着西湖的山峦迭起,静静地听西溪浅吟低唱的小心思。
我甚至看了电影《非诚勿扰》,其中舒淇扮演的角色在跳海前说看到了自己的无助,所以她跳了。就觉得吧,果然富足还是好的,我这种无助的人顶多想想而已,格局还是差远了。
夕阳晚霞的华丽跌进水乡人家的浣纱溪,“莫许杯深琥珀浓……醒时空对烛花红”。把好端端的日光也恰似孤凄凄的静影沉璧似的,垂青了水花静月的孤绝,给予水村漫迹的温情遍洒。
其实,西溪的白鹤挺好看的。《红楼梦》中我最爱那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诗,但我也不知道那句放在哪里比较好,就这样吧。
六、钱塘江
钱塘江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史前时期约十万年前新安江支流寿昌江畔的古人类活动至今,钱塘文化跨度横亘古今,其文化底蕴是杭州发展持久深厚的力量。
钱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性,从时间维度看,它囊括了越文化、吴文化、三国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等;从地域维度看,它囊括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山水文化、水乡文化、钱塘文化、富春文化、新安文化、严州文化、西湖文化、南堡文化等。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外口大、内口小,形成被誉为“天下第一潮”的奇观“钱塘潮”。
每天都是论文论文,我真的很想写一下矫情的游记,如宋城的婉约、钱塘的潮水、塘栖的枇杷和孤山的梅花。因为我喜欢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蝶恋花》,喜欢钱塘江上大桥碑文—茅以升的《别钱塘》,喜欢塘栖的方志馆。
(一)不通透的惨淡
早上六点惊醒,准备上英语课,群里赫然写了下午两点上课……其实,有的人频频迟到,真的不是不重视,就像我再一次错过了回武汉的火车……
我要抒情了,要抒情就得选个题目,我看了看窗外的钱塘江,毕竟不是我熟悉的,就不好怎么抒情,恰好是听见有人念英语,然后我就很欢乐,虽然那么努力的人又不是我……
想来,还是写窗帘吧……这白纱窗帘是我的风格,就是摆了千千万万,我一定也会选这个窗帘的—这是唯一没有异议的,没有模棱两可。至于窗外是钱塘江还是长江,西湖还是东湖,由不得我选,或者也是都可以的,我也感性地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吧……
前些日子,我亲爱的小姐妹认为有篇她负责编辑的稿子是不是我用新的名字写的,我匆匆地看看,描写的句子的确是温柔的。但是,人家的温柔脉络清晰,我的温柔就轻浮多了,缥缥缈缈的,哪里有什么主题?
我请了十天的病假,准备回去做喉咙手术。其实,我觉得病中的声音并没有什么不好,比起我本色的轻飘飘的声音,总还是难忘的。
隔离完了关着上课,上课完了关着住院,我要的美好的与世隔绝,一想到不敢不上班和不敢坐吃山空,焦躁就不是一点点。村姑邱也是越来越入世了……
我要画一幅不通透的惨淡,你管我深不深刻。
(二)花青山峦杭帮菜
忽然觉得,清淡一点儿的杭帮菜也还是好吃的……这几天准备喉咙手术,难得请假休息又饮食清淡,看看风景、看看电视,写写论文、画画花鸟,活得真是梦一样美好。虽然英语课还是半懂不懂的,跟着混也还是勉勉强强的。
我算不算一个很努力的人?可能还是算的吧。一辈子做一件事的人真的不一定做到极致,很多时候很多人,就是平平庸庸地把一件事做得平平庸庸的,比如我—然后就继续不甘心继续放弃着,就像永远赶不回本儿地赌着。
写点儿美好的。其实傍晚时分看山峦,并不是黑色的,映着天的蓝,有花青的错觉。
那么,看得见美好,我还有什么不知足?
(三)夜行钱塘
凌晨四点繁星漫天,我在窗前一角数了数,七八颗吧。我想起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其实我是想写月亮的,但凌晨四点到凌晨五点,一个多小时,我一个字都没写。直到星光尽退,天色清朗透亮,云轻轻薄薄的却也向前走着。
钱塘我也写不出个端倪来。侧耳倾听良久,我觉得,不是哗哗的澎湃急促,好像流淌的河流。那个时候,有人演奏着《寂静之声》。
我还是一直在路上……凌晨三点起床匆匆赏月,只有几颗星星,遍处桂香还是甜美的;上了一整天的课,头还是晕的……
终于回到家,一轮满月还是攒足了情怀和思念的。
有某次不知道在某个地方或是某辆车上听过一首歌—《月亮偷着哭》。歌词中唱“天上海上没有路,月亮在偷着哭。思念如风吹不散心头的孤独……期待如酒,醉不出梦中的幸福……”
今天在合肥换乘,很想去一趟张爱玲的小姐房,太累了……牵牵落落的于车站一处小书店,前言后语。买了郁达夫和池莉的,却也看不动了,火车上一路睡着……
还是写月亮吧。我定睛看的时候,她正轻盈欢悦地穿着朵朵的云层。她是不是轻盈欢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月亮偷着哭。
(四)专业风格
课一如既往地听不懂,但做这周最后一次作业时,终于觉得老师教得好了。他竟然如此讲究图表的美观性,实在是学者必备。日常自学的文化课感觉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和我论述的结构极其相似,我猜他不是高校教师—果然,是某非遗保护中心的。我如此有自知之明,说明我的学术道路还很漫长……
晚霞很美,不小心又看见对面楼的小哥哥。他真的是无日无夜无节假日啊,此刻中秋节的晚上十一点他还在加班……
看了电影《峰爆》,除了怕水那段感觉矫情过了一点儿,其他感觉好真实。我就喜欢这种日常生活的电影,有人说灾难感不强,但是我以为,普通人的灾难本来就是那样,爆裂之后也只是浮出水面的山清水秀。
(五)钱塘夜游
我一般是很少出门的,在学校边上就不一样了,我就喜欢浪费时间慢慢逛街。那小叶子长了个“爱心”还泛了红色,就好生惊喜啊;还有那只小胖鹤,它走在水面浅石阶上,水没过腿,像极了我去江边、海边的样子。晚上,很多学生会在江边放孔明灯,他们会在灯笼上写满了心愿和名字,然后把灯笼放飞得很高很远。但是,我就很俗气了,我喜欢把自己画的灯笼挂在家里,风筝也一次都没飞起来过,也挂在家里,挺好看的,和壁画差不多。
我想了很久想到一个词,叫作“爱屋及乌”。本意就够了,没有人,我有梦。
(六)大风大浪大秋秋
博士最后一门定量分析8102考试,邱同学还是情不自禁地赶潮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学业和工作是一样的,我都没把握的,我怎么知道我能不能过关?但是,我还是很欣喜的,虽然我偶尔偷懒,但后来的杭州岁月,我还是学完了全部课程—这一段剥皮抽筋的日子,我毕生难忘。
该认真写潮水了。我第一次知道浪还是有时节的。作为一个长江边长大的人,我就没见过大风大浪,我就想见见大风大浪。从桥下那条白线隐约可见的时候,人潮就推着我到了观潮台,浪潮一直迎着我扑面而来,从很远很远到很近很近。可能我没有置身其中,感觉并不汹涌,还不如“新马泰”恶劣天气里的海浪,卷着我们的船好像随时都会倾覆。今天的小潮水还可以和海浪媲美一下的,毕竟江风太温柔,总觉得推不出个沉浮来。那是谁推着它走的呢?走得坚定,一波三折卷着一个个小旋尾,这么好看。一程程地穿过,赶趟儿似的。
云霞灿若皎皎,江水淡若依依。临江守望良久,终于还是再见了钱塘潮。
潮水并没有晚多少的,不经不意的,守着边的,直直的,仿佛走了很久。临了挨近了,一股脑儿扑涌着斜了一方,也还是直直的;又从另一方迎了,汇了,往前走了。这一年的时节,一迎一汇,就这么记住了。不甘心,再跟了看看,果然还是有惊喜的,退潮竟然各有退的不同。去年的余波回潮是台步似的,侧边退场;今年的回潮对接是台步亮相似的,主位恋着不肯走了,仿了群山万壑的,澎湃着。
(七)一帘秋水
我对下沙大学城的豪宅学生公寓不能不抒情。
公寓楼下是两条步行街,全是各种美食,我沿着街顺数试吃过几家,都是物美价廉的好味道。尤其别墅的装修风格也甚合我意,白天仅是建筑的形态各异就很吸引了我,晚上一片霓虹笼了去,就更是风情。那光是流转的,从上而下地洒了、落了,烟花开了似的,却不短暂,不徐不缓地续上,再一飘一躲的,却不闪开,迷迷荡荡的。
步行街往前是錢塘江。白天,总有那么几只小白鹤踩了光斑波得水面碎钻般的明耀;晚上,就把那霓虹收了去,晃着我的神儿,和那些烟花落了似的跌了躲了的,迎个满怀的,收了一池摇曳。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我就喜欢这样的天气,仙云淡雾的,风近微颤,雨近迷离。并不是薄凉地,把初春的味道渗得一寸寸地入骨。腰带终于不是摆设了,紧紧地,一步步地,亦步亦趋地,飘摇在深深的、氤氲的涤荡里。
(八)一览无余
这么多行李,我要收拾好多天……
今天的心情百感交集,面试发挥异常的好,有点儿得意忘形—但是,搬家真的让我好有失落感啊……
我要抒情了。楼下的水面看不出有什么波动,但光照在上面跳跳跃跃的,就不是那般静止。早上,我看见白鹭前的水面不是碎钻的斑斓,而是好几片规规整整一方一方的,有小桌子那么大吧。
我在说什么呢,我在说我的心情,欢欣或是失落,都是洋溢着表里一览无余的。那么大、那么多的一片光明,换了番景况的,变成了小闪烁,浮浮沉沉的。是什么牵动了我的情怀,我也是不知道的;风并没有和寻常有何不同,夜色的笼罩也是一样的,那是什么缘由让我失落呢?或许是因为我挥不去的普通而日常的对家的向往吧。
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职业本科高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C21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