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面罩与胸部体罩固定对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影响

2023-06-14 02:24赵世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面罩靶区放射治疗

赵世杰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三科 455000

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由于食管癌患者在发病早期缺少典型性的症状表现,因此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往往已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在食管癌患者当中,约有15%的患者病灶部位集中于胸上段与颈段,由于这部分区域分布有肺脏、心脏、脊髓等多种重要组织器官,因此临床手术治疗难度较高,即便是放射治疗也具有较高治疗精度要求。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现代医学水平发展进步过程中所诞生的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案,其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提升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并有利于提升患者病灶周边器官的防护效果[2]。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当中摆位是一项重要环节,摆位误差将对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分布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放疗效果。因此为了降低摆位误差,有必要选用更加有效的辅助装置对患者实施体位固定。本文就头颈部面罩固定与胸部体罩固定在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观察两种固定方案对患者摆位误差、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3.16±4.72)岁;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Ⅱ期14例,Ⅲ期26例,Ⅳ期1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3.64±4.38)岁;AJCC分期:Ⅱ期15例,Ⅲ期24例,Ⅳ期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纳入标准[3]:(1)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2)患者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患者具有清晰意识,且能维持仰卧体位不少于15min;(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患者具有强迫体位,双臂无法自由上举或维持水平置于体侧;(3)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脏、肾脏器官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胸部体罩固定。患者在体部固定底板上保持平躺体位,双手以抱肘姿势置于额头处,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使患者机体正中矢状线与纵轴激光线保持一致。用70℃左右的热水浸泡体部热塑型网罩,待网罩变为透明后为患者制作体罩,制作完成后晾干体罩30min,之后完成体位固定,并将患者姓名与制作日期标记在体罩上。

研究组患者采用头颈部面罩固定。患者在定位床上保持仰卧体位,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颈部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塑料头枕。调整患者头部体位,使其双侧外耳孔处于同一水平,并将机房两侧的“十”形光线投射至双侧外耳孔的同等位置,确认患者机体正中矢状线与纵轴激光线保持一致,用70℃左右的热水浸泡头颈部面罩,待面罩变为透明后为患者制作面罩,制作完成后晾干面罩30min,待面罩冷却成型后将患者姓名与制作日期标记在面罩上。

两组患者均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开始前对患者实行胸部CT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导入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当中,通过三维放疗计划勾画出患者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与临床靶区(CTV),并标记出患者心脏、双肺、脊髓等重要器官。选用6MVX线对两组患者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单次治疗剂量控制在1.8~2.2Gy,每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5次,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CT模拟机,经激光灯摆位,初步建立以左右方向为X轴,上下方向为Y轴,前后方向为Z轴的坐标系。依照位移数据在CT模拟机上进行位移模拟,并确定治疗中心。在放疗前进行复位,并每周对患者实行CT扫描1次,测量并记录患者中心点X轴、Y轴与Z轴的位移数据,并计算坐标轴各个方向的绝对摆位误差与相对摆位误差。患者共接受5次CT扫描测量。(2)对患者放疗期间肿瘤靶区最高剂量(Dmax)、最低剂量(Dmin)与平均剂量(Dmean)进行测量,并计算均匀性指数(HI)与适形度指数(CI)[4]。HI指数为剂量分布最高5%体积与95%体积最低剂量比值,HI指数的理想值为1。CI指数为剂量分布等于或大于参考剂量的靶区体积与靶区体积比值,CI指数范围介于0~1,数值越大则表示适形度表现越好。(3)检测患者双肺受照剂量≥20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20)、双肺受照剂量≥30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双肺平均受照剂量与脊髓平均受照剂量[5]。(4)放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实施食管钡餐造影检测,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展与稳定4个层级。食管钡餐造影结果显示病灶消失的患者即为完全缓解;病灶最大直径缩减幅度超过30%的患者即为部分缓解;病灶直径扩张幅度超过20%或有新病灶产生的患者即为进展;未达到以上评价标准的患者即为稳定。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对比 研究组患者X轴与Z轴绝对摆位误差大于对照组,Y轴绝对摆位误差和相对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X轴与Z轴相对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方向摆位误差对比

2.2 两组放疗剂量分布对比 两组患者肿瘤靶区Dmax、Dmin与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指数低于对照组,C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放疗剂量分布对比

2.3 两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对比 研究组双肺V20、V30、双肺Dmean与脊髓Dmea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对比

2.4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近期病情缓解率无明显差异(χ2=0.158,P=0.691>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食管癌患者的具体病因尚未探查清晰,在临床研究领域当中普遍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患者食管在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柱状上皮化生问题存在紧密联系[6]。我国作为食管癌的高发区域,近年来临床上食管癌的病发率与死亡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重视食管癌问题,积极接受临床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等治疗干预措施。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当中,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其能有效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加强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改善[7]。而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人们对机体健康的诉求逐渐提高,常规的放射治疗方法难以满足当前食管癌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期望,因此怎样有效提升放射治疗的精准度逐渐成为临床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临床治疗方法,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临床治疗当中通过影像学技术的辅助,能够将放射线集中于特定区域当中实施治疗,能有效提升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并减轻患者病灶周边器官在放射治疗中所受到的损伤。摆位治疗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当中重要一环,食管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反复接受多次摆位治疗,而每次摆位后均会导致放射治疗位置有所变化,由此产生摆位误差。在摆位误差的影响下,患者部分靶区无法得到充足的放射治疗,从而对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与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8],在食管癌患者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较大会导致肿瘤靶区与临床靶区的受照剂量降低,此外,部分患者双肺、脊髓等危及器官组织的受照剂量提升,甚至严重超过患者的耐受量。因此降低摆位误差是提升食管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关键。头颈部面罩固定与胸部体罩固定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两种固定方案,其均能有效提升射线在放射治疗中的精准度,并对患者病灶周边的器官组织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但目前临床上对两种固定方案对摆位误差影响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头颈部面罩固定与胸部体罩固定两种方案对上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影响展开探究。

绝对摆位误差是指摆位偏离治疗中心的绝对误差值,其不具有方向性,能够直观展现出摆位误差的实际大小,而相对摆位误差是指各个方向的实际值,其具有方向性[9]。在文中,研究组在X轴与Z轴上的绝对摆位误差均高于对照组,Y轴上的绝对摆位误差与相对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X轴与Z轴上的相对摆位误差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胸部体罩固定中,患者通过双手抱肘置于额前,能够减少X轴上所发生的摆位误差,并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但由于X轴与Z轴在相对摆位误差上不具有明显差异,说明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患者体位摆放的配合度等方式降低X轴上的绝对摆位误差。由于相对摆位误差具有方向性,而本文中两组患者的Y轴相对摆位误差均为正值,即表示误差均偏向于患者头侧,且研究组在Y轴的相对摆位误差与绝对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判定头颈部面罩固定方案在改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Y轴摆位误差上较胸部体罩固定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表现。其原因或许与胸部体罩对患者上抬的上肢不具有固定作用有关,在胸部体罩固定中,患者在每次摆位治疗时需将交叉抱肘置于额前的双臂进行上举,而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随着患者双臂的反复上举,导致患者皮肤的定位标记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在胸部体罩的固定过程中,由于两侧动作不同步进行,患者两侧受力不同会导致患者向受力较小的方向发生小幅度移动,进而引发摆位误差[10]。

三维放疗计划系统也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其以建模的方式对放射源与患者的肿瘤靶区展开分析,进而计算出放射治疗中的射线剂量与分布情况[11]。在本文中,两组患者的Dmax、Dmin与Dmean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对患者肿瘤靶区的射线剂量无明显影响。但研究组HI指数与C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头颈部面罩固定在HI、CI指数上较胸部体罩固定更具有优势,能有效提升射线的剂量分布的均匀度与适形度,其原因与头颈部面罩固定的摆位误差较小有关。此外,在本文中两组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上,研究组患者的双肺V20、V30、双肺Dmean与脊髓Dmean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头颈部面罩固定能有效减少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病灶周边器官在放疗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有利于提高放疗射线的精准度。

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12],当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放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通过追踪调查发现,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有10%。而本文中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4周后的症状缓解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不会对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相较于胸部体罩固定,头颈部面罩固定在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降低摆位误差,改善放射治疗中射线剂量分布的均匀度与适形度,减少放射治疗对患者病灶周边危及器官所造成的损害。

猜你喜欢
面罩靶区放射治疗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理想面罩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