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妤
1994年,中新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呱呱坠地。29年间,这片洼地摇身一变成为一方热土,从农田洼地到现代新城,这片中新合作的“试验田”逐渐成长为“高产田”和“示范田”。
如今,碧波荡漾的金鸡湖畔,一座活力四射、现代化的产业园区、魅力新城生机勃勃。苏州工业园区沧海桑田的背后,离不开新加坡这位“良师”的言传身教。从“仰望者”到“探路者”,当下园区
深入推进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争取在更大范围复制中新合作经验。
从勤勉学生到“青出于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好中新合作这一最大优势,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密钥。1994年2月,中新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自此,苏州城东的这片洼地开启了她的蜕变之旅。
一直以来,苏州始终把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摆在优先位置,以“学生”的姿态孜孜不倦地向新加坡学习。早在1994年8月,李光耀就曾在园区管委会一间会议室里说:“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够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更成功,即使长眠地下,我也会脱帽向你们致敬。”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和“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苏州工业园区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投入了400多亿元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基础开发。
越努力越幸运,在和新加坡的合作上,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如此。到了2003年,园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开发之初苏州全市的水平,相当于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
从新加坡身上,我们一开始学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和招商的经验,随后更多的是学习先进的社会和城市管理经验。
开发建设以来,以园区为平台,新加坡在经济、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被成功移植到中国,苏州工业园区也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在公共服务方面,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引入了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等先进模式,完善了区域公共服務体系,极大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29年来,新加坡贸工部、外交部等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企业在赴新培训、软件转移、优质项目导入等方面,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给予了大量帮助。一拨又一拨的干部从苏州工业园区启程,到新加坡培训学习,跨越数千公里“取经”。
回看过去29年,苏州工业园区并不是新加坡投资建设的唯一园区,新加坡在全世界投资建设了170多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2009年,在苏州工业园区15周年庆祝活动上,李光耀曾用“青出于蓝”来形容园区的发展变化。
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争取、努力作为,把和新加坡的合作打造成为城市最大的“名片”。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29年后,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绩单令人瞩目: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6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89亿美元,排名全市第一,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超380亿美元,当年新增外资项目298个,引进外资项目数累计超5100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数达138个,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摘得“七连冠”。
复制经验“走出去”,创新永远在路上
不止“引进来”新加坡先进经验,园区还要消化吸收后“走出去”。29年来,园区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不断地消化、吸收、再创造,日趋成熟的园区模式已经成长为独特的“园区经验”。
学人所长,创己之新。由当初借鉴新加坡经验,到如今向国内外输出经验,这是对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全新注释。在复制推广园区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新合作的旺盛生命力。
多年来,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化合作等方式,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在中国很多城市开枝散叶,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自2006年起,诞生了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高水平共建园区,这些园子均以园区为模板,成为所在地区最出色的开发区之一。
在将园区经验复制到各地时,包括多规合一、产城融合、白地灰地、基础设施高标准、滚动开发、适度超前等新加坡规划理念,也一起复制了过去。
产城融合是苏州工业园区一贯坚持的开发理念,在29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园区走出了一条以产聚人、以人兴商、以人为本的城市开发之路。因此,园区“走出去”的项目在产业招商之外,也会覆盖居住、学校、商业、文化、体育等园区配套。“当地政府不缺房地产开发商,缺的是像我们这样的真正的产城融合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詹宇介绍说。或许,以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态,演绎现代化园区的多面精彩,也是园区经验的一大特色。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硬件相比,园区更注重“软件”输出。作为“走出去”的一大优势,“软件转移”工作机制也一并推广到“走出去”合作项目中,苏州工业园区长期组织合作园区干部、员工到苏州工业园区或新加坡学习培训。
开发建设29年,苏州工业园区已经从发展初期的学习借鉴、要素集聚为主,进入了辐射带动的新阶段,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这一华丽转身,让园区再次承担起先行军、试验田的角色。“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成功带动了周边区域实现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发展,在“走出去”的发展道路上,园区还将携手地方政府共同创新,一起探索,在中国更多的地方以及更广阔的领域积极复制与发扬。
齐头并进,中新合作向未来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当前,双向投资是中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中新双方科创、投资等要素双向流动,早在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应运而生,两个中心虽相隔数千里,却遥相呼应、互通互补,共同赋能中新双向投资。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半导体、绿色科技等新加坡优势产业;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重点关注金融、软件与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截至4月底,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已经签约21个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中心已经签约了67个项目。
今年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苏州开放创新发展投资情况说明会上,苏州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把开放创新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方向,把服务贸易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把双向投资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特色。
访问期间,苏州工业园区14个产业投资、科技创新项目,16个专业服务、跨境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还举行了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化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将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产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深化中新苏州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二期启动,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和入驻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生物技术、集成电路、数字化医疗、材料科学等领域。
历经29年,从乘风者到御风者,作为“学生”的苏州工业园区一路冲刺,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御风前行。苏州工业园区的英文缩写是SIP,中间的“I”最早指的是Industry(工业),现在它似乎变得更加丰满起来,这个“I”也可以表示Innovation(创新)和International(国际化)。
古人云,三十而立。明年,苏州工业园区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站上新征程,苏州工业园区即将迎来发展的新命题:面向下一个30年,中新合作如何持续走深走实?
中新两国领导人在今年的正式会见上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中新合作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新双方共同擘画的新蓝图中,高质量将成为“中新合作最鲜明的标识”。
今年年初,苏州市领导带队赴新加坡开展经贸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其中提到,苏州坚持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面向未来,希望充分发挥苏州的产业优势和新加坡的创新优势、国际化优势,更好地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进双方友谊,共同推动苏新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布局下一个30年,苏州工业园区将持续发挥好中新合作“探路者”作用,围绕创新和国际化两个重要方向,不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深化拓展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中新合作,引领带动苏州始终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中新合作应时代而生,顺潮流而兴,如今开启了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新篇章。山高水长,苏州工业园区将不断发掘合作新机遇,推动中新合作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