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喜欢通过走路來锻炼身体,殊不知,这是脚痛的罪魁祸首。如果您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无明显疼痛或者疼痛较轻微,休息一段时间后站起的瞬间感觉足底、足跟或前足剧烈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有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也会感到明显疼痛——这种表现一般是因为足底筋膜炎导致的。
足底筋膜炎是指连接跟骨与趾骨的坚韧带状组织的炎症,位于足跟周围、足底或前足。发病确切原因未知,推测为长期行走、跳跃、站立等导致足底筋膜组织反复轻微损伤-修复循环,最终转变为慢性足底疼痛,类似于肌腱炎表现。
足底筋膜炎可这样治疗:
休息 尽可能少走路,减轻足底筋膜反复损伤,可适当增加非负重下肢肌肉锻炼以达到慢性系统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要求的运动量,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
热敷 通过热水泡脚、超短波、红外照射等增加局部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缩短病程的目的。
换鞋 穿宽松、舒适、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减轻足底筋膜组织的损伤。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穿高跟鞋、皮鞋、较紧的靴子,患足底筋膜炎的几率明显增加。
服药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依托考昔、艾瑞昔布、洛索洛芬纳片等)及肌松剂(盐酸乙派立松片、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疼痛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外用涂抹药物及外敷膏药效果不佳。
特别提醒:谨慎选择小针刀、封闭等有创型治疗方式。
如何预防足底筋膜炎反复发作?
首先,对于运动量较大的人群,建议改变运动方式,多选择如游泳等非负重的运动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运动量的需求。其次,建议穿宽松、舒适、合脚的软底运动鞋,避免穿高跟鞋、皮鞋、靴子、拖鞋及不合脚的鞋子,尽量避免赤脚走路,减少足底筋膜炎损伤的概率。再次,运动后增加足部局部加温,如热水泡脚、超短波、红外照射等,促进损伤筋膜的修复。最后,反复发作的足底疼痛,上述治疗无明显效果须及时就医。
(光明网2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