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绿色金融助力辽宁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

2023-06-13 08:59李欣欣
辽宁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辽宁省

李欣欣

〔内容提要〕辽宁作为工业大省,目前已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经济上仍然存在明显的高碳特征,其经济粗放增长与碳排放要求之间矛盾较大,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还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本文在阐述辽宁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对此提出相應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旨在以绿色金融助推辽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绿色金融;双碳目标;辽宁省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产量在全国地位突出,石化、钢铁等产业总量巨大,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202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步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并在其中的“去产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共对3857万吨煤炭产能和602万吨钢铁产能进行了化解与淘汰。同时,该报告也提出了辽宁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目标,即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全面实现企业绿色化转型。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要形式的绿色金融,不仅是连接金融业与绿色产业的桥梁,也是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绿色金融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开展绿色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淘汰高能耗的运转方式,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改造;而企业采取绿色低碳经营策略不仅利于自身发展,也可为减少碳排放和其他污染排放做出积极贡献。另外,绿色金融还可引导资金、人才及其他社会资源汇集到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绿色项目中,用金融资源先行的方式有效推动绿色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为此,要在双碳目标下推动辽宁产业尽快绿色转型,既能保护绿水青山又能开掘金山银山,加速发展绿色金融已刻不容缓。

一、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的资金流动取向,并将环境因素对投融资决策的潜在影响纳入考量,在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中逐步融入与环境标准、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另外,推行绿色金融还涉及宏观调控政策,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通过应用信贷、保险、基金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来激励企业节能减排降碳,促进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的双碳目标是指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个目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时作出的指示,《辽宁省“十四五”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数智引领的绿色发展格局”。具体来说,即显著提升生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一步释放生态产业化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

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联合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辽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设立了三大发展目标,即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绿色服务品牌、助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该《实施意见》作为全省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补充性政策,不仅对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投入绿色金融市场建设,还从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对绿色金融推动辽宁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系统规划,从而引导资本向绿色领域进一步汇集。

二、辽宁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绿色信贷

随着2005年我国首例绿色信贷工具——清洁生产周转金的创设,近年来,辽宁不断推行绿色金融的发展。2021年8月,建设银行沈阳铁路支行投放了6.2亿元的信贷来建设绿色交通项目,用以支持沈阳铁路局对通大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同年9月,伴随着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全省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顺利落地,标志着其绿色金融业务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截至2022年7月,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525.96亿元,同比增长17%。

2.绿色债券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固定收益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7月末,辽宁共发行6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63.4亿元。2021年7月,在多方共同推动支持下,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规模为10亿元的碳中和债,这也是东北地方国企发行的首单碳中和债。2022年1月,由海通证券和建设银行主承销,鞍山钢铁成功发行了规模为20亿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为本年度债券市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中期票据。该债券的发行对提升东北地区投资信心,带动绿色金融项目创新,以及助力辽宁实现双碳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绿色基金

2020年9月,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辽宁成立了低碳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环保行业的优秀企业股权、环保设备制造、环保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以及碳汇交易等方面。该基金的设立帮助省内环保企业搭建金融平台,给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负债和融资成本,为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更多中小型环保企业向规模化、资本化的大型企业发展。

4.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但近年来辽宁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和创新难以契合市场及企业的需求。截止到2015年末,辽宁省对420家造成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提出绿色保险的强制试点要求,但最终按要求办理的企业仅占30%左右,未能完全发挥出保险的社会职能。据统计,现阶段具体推行绿色保险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保险公司仅有12家;提供的绿色保险种类只有环境污染责任险、农业大灾险、森林保险等6种。

三、辽宁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学者胡张林和张水平使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辽宁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值为0.873,略高于全国均值0.796,但仍低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说明辽宁目前在污染处理和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其在能源投入、污染物产出方面高于其他地区,但在资源产出上则远低于其他地区,这就导致了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较低。2011—2020年期间,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效率增幅约为5.5%,低于全国整体增长幅度。因此辽宁工业仍有较大的绿色发展空间。

2.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挑战较大

辽宁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具有偏资源型、偏重化型的特点。在过去的十年间,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辽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见图1)。而第二产业的增速虽然相对放缓,但其在全省经济发展结构中仍处于重要位置,冶金、石化等能耗较高的行业迄今仍是辽宁工业的主要构成部分。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将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因此,辽宁绿色转型升级任务仍面临较大挑战。

3.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辽宁省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信息未及时对外公布,使得企业在进行绿色项目合作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导致了投资风险的增加和投资意愿的降低。虽然现已初步建立了省级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银行征信系统也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考量,但市级绿色项目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还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企业信息不能及时被利益相关方获取,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4.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不足

虽然现今辽宁的银行和企业已开发了一些金融产品,但整体数量和种类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因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工业污染排放量较高,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部分企业拖欠污染排污费数额巨大,因此,辽宁对绿色保险的需求相对较高,绿色保险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而在绿色债券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规模在全国各省中排名较低,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绿色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既懂环保,又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绿色金融人才相对紧缺的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全省多数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绿色金融或碳金融专业,在金融类专业课程中涉及绿色金融方面内容也很少,因此,要培养出绿色金融复合型人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近十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速度加快,辽宁高素质绿色金融人才稀缺问题还相当严重。

四、未来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低碳转型政策措施

政府有关部门可从不同方面细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绿色信贷方面,金融机构一方面可将企业绿色信贷执行状况作为一项核心指标,纳入体系的评价结果中,并设计相关业绩评价,引导更多资本投入绿色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可发挥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类政策工具,推进污水和固废处理等绿色项目的实施,防止其因投资成本过高、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受阻。有关绿色债券方面,可通过税收减免、资产风险权重计量等优惠政策,引导更多投资者参与到绿色债券市场中。对于绿色保险,应将企业是否办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企业的上市环评、环保补贴等政策相挂钩,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风险管控和投保绿色保险的意识。

2.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省内的相关绿色金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市级信息共享平台,将碎片化的绿色金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绿色项目清单、指引目录等,提供给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使用。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有效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能明显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断提高资金与项目的对接效率,大大提升绿色金融投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绿色金融信息的共享也为省内企业与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便利。

3.推动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辽宁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较少,可结合地方需求,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首先,为做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可先从已有的种类入手,在先前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是拓展绿色债券种类,发展绿色企业债和绿色熊猫债等;二是基于辽宁产业结构特点,开发绿色保险种类,尽快发展针对重点行业的绿色保险项目;三是进一步丰富绿色基金种类,推动资源的优化组合开发模式,用高收益项目带动低收益项目的快速发展。其次,逐步过渡到探索和研发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碳金融、气候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还可以将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统计和推送监管数据,进行数据信息的痕迹化管理,并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绿色业务信息的精确识别,进而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金融风险。最后,要建立特色化的绿色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可基于辽宁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相关情况,对绿色金融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划,鼓励企业和机构等发展绿色金融的主体进行绿色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金融体系当中。

4.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绿色金融人才

高素质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将成为推动辽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今,各行业对于绿色金融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高校与金融机构既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以便适应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首先,省內高校应开设绿色金融专业课,在专业课中融入绿色金融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次,可对应用绿色金融企业采取税收上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并加强在岗人员的绿色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自主培养绿色经济下的复合人才;最后,应制定绿色金融人才的就业补贴政策,鼓励学生选择相关专业,并大大吸引其他地区优秀绿色金融骨干人才前来就业,为辽宁绿色金融有效助推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辽宁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