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桥保护与活化

2023-06-13 00:50张艺凡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桥改造保护

摘 要:我国乡村古桥是建筑技艺与文化艺术的载体,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部分古桥无法顺应社会飞速变迁而逐渐荒废,如何使其融入现今社会,并使其持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桥的保护与活化得到了重视,通过对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上二桥周边进行景观微改造,实现乡村古桥的保护与活化,使人们的乡愁得以留存,使古桥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古桥;保护;活化;乡村振兴;微景观;改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桥之国度”的美称,古代桥梁文化更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极为辉煌的一部分,其在建造形式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在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的高超性,以及艺术与功能之间的平衡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给予中国古代桥梁极高的评价:“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不小程度上是合理和浪漫的巧妙结合,这一点在建筑工程上也产生了效果。中国古代的桥梁没有一座是不美观的,而且不少是非常美观的。”[1]现今留存下来的古桥已不仅是简单的“桥”,更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一、中国古桥保护与活化

(一)古桥保护与活化的价值

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独木桥到各类景观元素相互融合的现代桥梁景观,桥梁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并且,古桥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技术与特色,反映了古人建造桥梁的智慧高度,承载着古代桥梁建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特征使得古桥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而时代发展则决定了古桥将通过活化这一方法融入今人的生活。

1.交通价值

为了跨越各种障碍,人们修建了各种桥梁。桥梁是交通线路中的重要部分,交通运输因此成为桥梁的首要功能。桥梁也可使道路和水路进行有效连接,形成运输网络,使得水陆交通运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

2.科技价值

现今桥梁科技多来源于古代桥梁。古桥自身科学的建筑结构、优良坚实的材料使其保存至今。其中的力学原理在现代桥梁中依然适用,为今天的桥梁建造提供参考。例如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总长达到50.82米,足见中国古代桥梁科技价值之高。

3.艺术价值

古桥在中国乡村中数量庞大,具有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等特点,很多现存的古桥除交通和科技等价值以外,艺术价值之高也不容忽视。其中,乡村古桥在空间上常体现出变化多、结构巧、造型雅的特点,在造型上具有柔美且秀丽、温婉且挺拔的特点。

4.文化价值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古桥建筑本身与当地的社会风俗、民间轶事、神话传说等紧密关联,是桥梁文化和环境美学的载体,以及文人墨客吟诗写文的创作对象。在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古桥不断融合建筑学、美学、文学、绘画、篆刻等多种文化,持续发挥着各类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传承的作用[3]。

(二)古桥保护与活化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中国古桥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现今仍保留下来的古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数量急剧下降。昔日古桥逐渐丧失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批古桥在现代化进程中摇摇欲坠。

1.居民保护意识薄弱

古桥遭到破坏的原因不仅仅是历史变迁,民众保护意识的强弱也与古桥保护程度有直接关系,一些人为因素对古桥的损坏是致命的。乡村中的古桥如果略有损坏,有的居民可能会将建桥的材料带回家中另作他用,使古桥淹没于杂草之中,甚至逐渐沦为乡村中无人问津的废弃场所。

2.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化进程加快,水利建设等进程加快,城市扩建,使古桥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例如,咸宁市咸安区清代福禄桥原为砖木结构桥梁,因功能需求,村民在桥上修建了两座木桥亭,以便临时存放物资和供他乡游人稍作停留。道路建设得以发展,居民生活逐渐稳定后,木桥亭日益荒废,原有木质结构也已不复存在,令人惋惜。

3.修复有余,活化不足

古桥的现状虽不容乐观,但其面临的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古桥焕然一新,甚至失去了古桥原有的韵味,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诸如此类的表面“修复”层出不穷,深度“活化”却极少被关注。“活化”是使古桥焕发新的活力的关键,仅仅使古桥外表恢复如初,并不能改变其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事实,如何使古桥实现功能转变并创造附加值是影响古桥命运的重要一环。

(三)古桥保护与活化的目的和意义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桥梁的情感深厚而无法割舍,桥梁成为历史的象征和数代人的记忆。对古桥进行保护与活化,其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恢复古桥固有的交通运输功能,发挥其作为“桥”的原有价值;二是避免使古桥的历史文化氛围与周边现代景观产生不和谐的画面,通过古桥微景观改造使桥与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三是通过古桥微景观的改造,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乡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只有使古桥的“古”和现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相结合,使古桥适应现代乡村的生活方式,才是对古桥最好的保护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古桥活化,使古桥更好地存在下去。这也是古桥微景观改造的意义所在。对古桥周边进行微景观改造,使其与现代乡村建设相和谐,成为美丽乡村建設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二、乡村振兴和古桥保护与活化的关系

“活化”指在对建筑进行基本的、最小幅度的改造的基础上,赋予其新功能,使其创造新的价值,产生新意义[4]。古代桥梁是中国乡村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了解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一)乡村振兴推动古桥保护与活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注重保护自然,保护乡村气息,保护乡村景观和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乡村[5]。这与对古桥进行保护与活化的核心是一致的。首先,在古桥保护与活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切合实际地制定科学的古桥活化方针。其次,当下许多古桥都面临桥体结构损坏、功能丧失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则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策略,也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地区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得以解决。最后,现今乡村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遗产失活、保护不当等问题,需要改变固有思维,在对桥体本身进行合理修复的同时,实现其活化和发展,在修复古桥建筑的同时留住乡愁,使乡村和古桥互为依托。

(二)古桥保护与活化支持乡村振兴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古桥的保护与活化是一种方式和目标。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古桥对于乡土文化有活跃和丰富的作用,对古桥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活化也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从历史层面看,古桥将历史、文化、艺术融入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从实际角度来看,古桥拥有较高的经济、文化、艺术等价值,属于乡村振兴中重要的物质资源。先辈们通过古桥传达对家乡的情怀、实现对建造技术的经验总结及对文化的认同,这都对乡风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三、古桥保护与活化的措施

(一)加大古桥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将具有使用价值和重要文化意义的乡村古桥全部列入保护名录并依法公布,使其受到法律保护。同时对于重点保护桥梁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对桥梁进行全天候监控,掌握古桥实时动态,对古桥周边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监控和提升。如果产生人为破坏及污染,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树立全新的保护观念,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在古桥保护过程中可采用新思路、新模式解决古桥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于古桥自身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应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形式感。对于社会发展较快带来的与环境不相宜的问题,可以远离古桥建新桥,减少其承受的交通压力。在古桥遗址外建博物馆、展覽馆等建筑,将古桥遗址纳入其中,可全方位保护遗址,供游客实地参观学习,提升当地人和游客的保护意识等[6]。

(三)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推进地域文化建设

正所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在保护古桥文化底蕴、丰富古桥文化内涵中,首先应保护地域文化特质,传承古桥发展脉络。可以发展特色主题公园等生态改造工程,有机结合新旧乡村人文景观。其次,应塑造特色古桥文化形象,加强地区文化新风建设。在火车站、高速路出入口等地方进行景观营造作为古桥文化的“点缀”,提升乡野古桥的文化品质。最后,发展古桥文化旅游,推进古桥文化与社会连接。全方位展现古桥村落的文化景观,整理古桥相关的特色民间故事、民谣传说、风俗典仪等,邀请名家进行撰文、作画、题词,并组织文化宣传活动对古桥文化进行赋能。

四、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上二桥微景观改造

(一)项目概况

刘家桥村是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的一个古村落,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也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书香之地[7]。刘家桥村取桥名为村名,其中地标建筑刘家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上二桥是位于刘家桥村河流上游的一座单拱石桥,水深较深,周围有山地良田环绕。经调查,上二桥主要具有以下三点优势。一是古桥桥体保存完整,造型古朴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二是周边自然风光优美,有良田、河流、山川、碎石;地形地貌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三是上二桥历史悠久,承载着刘家桥人的乡愁。虽丧失了部分固有功能,但其文化底蕴和精神犹存,值得进行保护和改造。

(二)项目存在的问题

上二桥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劣势与不利条件:一是从桥体结构现状来看,桥体杂草丛生,其根系对桥体结构造成一定破坏;二是从周边环境来看,古桥周边一些居民自建的围栏缺乏审美价值,对古桥周边景观造成一定破坏;三是古桥周边缺乏适宜的观景平台,无法从最佳角度观赏古桥,无法使游客或村民与古桥进行对话。

(三)项目设计应用与实践

第一,主题确立。在对上二桥进行改造之前,确立其主题是必要前提。首先,“圆”与“缘”同音,古桥实体与水中倒影形成一个圆,游人在古桥相遇亦是“缘”,相伴度过则有情缘深厚、情深如潭水的寓意。故取谐音“情缘”二字,为桥之立意。其次,“圆”与“缺”皆为美,在河流旱期时,桥洞与倒影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圆,河流汛期时,则为一个不规则的圆。“圆”或者“半圆”皆为月亮常态,通过自然的变化,启迪人生有圆满得意之时和不如意之时,体现中华民族通透豁达的人生哲学。

第二,方案形成。通过对上二桥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以及主题的确立,现得出了如下三条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首先,对于杂草丛对桥体结构造成破坏、影响美观的问题,适当清除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以保护桥体;但对根系顽固、深入桥体结构的植物不予以清除,避免发生坍塌。其次,针对周边居民自建围栏,与古桥历史文化氛围不符,缺乏意境的问题,将栅栏材质替换为与古桥统一的毛石,在视觉效果和文化脉络上进行统一。毛石护栏错落搭配植物,增加景点美观度和生命力。民居距古桥较近,破坏其意境,故用当地植物或竹子进行适当遮掩,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最后,增加观景平台,在古桥周边适宜位置增加与古桥风格一致的供游客驻足的平台,使古桥环境更加和谐。

五、结语

古桥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重视古桥保护与活化及其文化传承是现代文明走向成熟的表现。对古桥的保护绝不仅仅是表面的美化和修复,更是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活化与赋能。对于古桥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条例。村民则应该树立保护古桥的意识,维护家园生态和谐。应大力加强对古桥文化的普及和宣传,使古桥真正“活”起来,并与现代化建设和谐共存共生。

参考文献:

[1]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9-232.

[2]贾学正.谈我国目前古桥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1(35):152-153.

[3]朱铁军.江南古桥本体及文化综合分析和规划保护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7-101

[4]龙彬,路斯奥.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以大足玉峰村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9):101-106.

[5]李燕,束有春.远离古桥建新桥:江苏古桥保护模式[J].东南文化,2006(4):85-88.

[6]2018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J].湖北林业科技,2019(2):92.

[7]王海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遗产的活化与保护:以浙东唐诗之路新昌古村落旅游开发为例[J].大众文艺,2020(10):250-251.

作者简介:

张艺凡,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古桥改造保护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