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寮红军被服厂

2023-06-13 14:07刘海莲何小文
中华魂 2023年6期
关键词:缝纫机工人红军

刘海莲 何小文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会师纪念展厅内,陈列着一台缝纫机机头,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第一个军需工厂——桃寮被服厂留下来的原物,是一级革命文物。而这个被服厂旧址,就坐落在今天井冈山市茅坪镇的桃寮村西路口。

桃寮红军被服厂厂址原为当地张姓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用地面积294平方米。

1927年10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向罗霄山脉挺进。征尘仆仆来到江西省宁冈县茅坪乡时,天气渐冷,无以御寒,许多指战员只穿两件单衣,晚上两三人合盖一条薄毯子。解决部队的过冬被服问题,成了燃眉之急。于是,毛泽东责成副师长余贲民设法解决。1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缴获了一批棉花和布匹。余贲民便从当地雇了二三十名裁缝,分别在茅坪乡坝上村李筱甫家和洋桥湖村谢槐福家手工赶制了一批棉衣和棉被,发给大龄体弱的指战员。这是军设计、缝制的第一批被服,据谭家述《回忆毛主席在茶陵的革命活动》中记载,毛泽东当时曾穿着新军装给部队讲话,上衣前侧有4个口袋,5个布结扣,裤子的前裆没有开裤扣,颜色为灰色。

1928年1月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及附近的草林圩镇,打了两个大土豪,缴获了1000多匹布和两台缝纫机。但因当时部队仍无力制作,只好采取委托加工的办法,从缴获的布匹中拿出一部分交给草林圩缝纫工会及私人缝纫生产者,加工了一批灰色军装和八角帽、衬衣、红布飘带、袖章、子弹袋等,基本上解决了当时部队的过冬被服问题。之后,军需处长范树德向毛泽东建议:“我们被服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还需要机器陆续缝制一些需要补充的被服,机器要运到山上去,初步筹备一个小型被服厂。”毛泽东说:“好,你就这么办吧!”于是,范树德就请缝制工人帮忙,把缝纫机拆卸开,由军需处同志包装好,连同剩余的300多匹布等,一起运到了茅坪的象山庵留守处储备。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县龙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月4日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部队壮大了,被服的需要量也增加了,再用雇人临时加工的办法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毛泽东就派余贲民筹建被服厂。

余贲民接受了这项任务后,马上着手工作。首先是选址,他经过勘察,见桃寮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敌人来了也有退路,觉得在这里建厂较为合适,在请示军领导毛泽东、朱德后在此建厂。接着他就组织人员,把1928年5月上旬攻占永新县城时缴获的大量布匹、几台缝纫机及象山庵留守处的布匹和缝纫机运到这里。然后,他又到茅坪、白石、柏露、源头等地,招来了第一批34名懂裁缝技术的工人。

1928年5月22日,被服厂在茅坪乡桃寮村西路口的张家祠正式成立。厂里建有秘密党组织,厂总负责人是余贲民,林善宾为工厂管理委员会委员长、厂长。委员有裁缝师傅袁东发、陈富祖、谢四球、刘应龙、邝东林和谢柏生,下分若干个作业组,并配备了材料、财务、生活等管理人员。厂里工人胸前佩带用红绸布做的胸章,左臂佩带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袖章。毛泽东为该厂亲笔题写了“苏维埃政府桃寮被服厂”的厂牌。

我军缴获的布匹大多是白色的,白色军服容易暴露目标,且容易弄脏。为此,工厂开办了一个简易染坊。缺乏染料,工人们就地取材,先是试用烟墨将布染成黑色,大家亲切地称它为“井冈山墨青”。不久,发现黑的极易褪色,染房的工人们又深入村寨拜群众为师,用茶籽壳、黄枝子、荷眼子、稻草灰、烟墨、杨梅树皮等混合配成染料加染,把白布染成灰色,进一步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布料染色问题解决了,就着手生产军服。当时生产条件很差,没有工作台,工人们就用旧门板搭成;缝衣的棉线缺乏,就用自制的苎麻线代替;生产场地狭小,有的人就将布线领回家去做。工厂实行的是定额管理,按套付酬。通常每人每天能做一套军衣,做得快的二三套,也有一天能做四五套的生产能手。毛泽东十分关心被服厂的建设和生产,曾两次来厂询问工厂的生产和工人的生活情况,鼓励大家努力生产。1928年6月初,桃寮被服厂的总负责人余贲民结婚时,毛泽东前来贺喜并看望大家,亲切地询问工作情况。当了解到有暴动队员路过这里有随便来厂吃饭和拉工人当挑夫现象时,毛泽东当即指示余贲民写个告示贴在门口,说明这是红军工厂,不得进来拉夫派饭,并要留守处在附近设个招待所,解决过往人员的歇脚、喝水、吃饭等问题;当了解到厂里工人大多不会使用缝纫机时,就专门写信从31团调来了6名会使用缝纫机的战士培训工人使用缝纫机。同年6月中旬,毛泽东和朱德路过桃寮时,又一次来工厂看望大家。他們对工人们说,前方战士要衣服穿,大家要努力生产,不要怕反动派,我们要坚决打垮他们。红军宣传队也经常到被服厂对工人们进行革命宣传,鼓舞大家的生产积极性。

在红四军领导的关怀下,工人的干劲越来越大,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之后工厂发展到130多人,分13个作业组,不仅每天生产军衣150套左右,还生产了大量八角帽、绑腿、挎包、米袋、子弹袋等被装用品。生产的被服、军需用品是按部队需要的缓急程度和数量分配,做出一批发一批,直接发至连队,基本上满足了红四军全军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部队战斗力。

1928年秋,被服厂从宁冈的桃寮迁至茨坪。1929年1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阀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四军主力下山挺进赣南,被服厂即行解散。

桃寮被服厂虽然历史不长,但它作为我军最早开办的一个军需工厂,不仅为红军提供了一定的服装,帮助红军度过了艰难困苦的井冈山斗争岁月,保障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指战员所需的被装用品,也为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下组织军需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如今,这台保存下来的、被定为一级革命文物的桃寮被服厂缝纫机机头,成了见证当年艰苦斗争历史的重要馆藏实物。

猜你喜欢
缝纫机工人红军
猫须镇的缝纫机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