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夜景中的视觉叙事研究

2023-06-13 09:30张灵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新媒体艺术

摘 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夜景观光活动日渐活跃,极大地促进了夜游产业发展。但部分城市夜游景观设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夜景照明、主题灯会等传统设计方式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夜游体验创新问题。现阶段,在进行城市夜景设计时,除了要不断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旅游IP,还应引入前沿科技,融入新媒体艺术,不断丰富城市夜间旅游项目。新媒体艺术是科技进步与艺术观念更新的产物,与城市夜游景观相结合已经成为城市景观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推动城市景观升级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城市夜景;沉浸式体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项目“新媒体艺术置入纪念性景观设计方法研究”〔HJKY(YB)22-14〕研究成果。

在景观空间序列中,空间和叙事是相统一的,叙事随着空间的变化而转变,个人与群体的思考在具体的空间中进行。景观空间中的叙事情节只有被人们感知到,才能激活空间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景观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还和各个区域一起建构主题故事。如今,“主题故事+IP”成为打造大型沉浸式景观的重要方式。讲故事是景观规划的基础与核心,同时是新媒体艺术叙事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当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时,其叙事性特征能够增强受众对主题故事的沉浸感。景观的各个主题分区通常将新媒体艺术与景观节点相结合来述说主题故事[1]。新时代,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夜景中的视觉叙事,将叙事主体与空间美学融为一体,让游客沉浸在故事性空间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一、以叙事元素传达空间信息

(一)故事定位

在进行景观叙事空间营造时,需要对主题故事内涵进行探析,并将主题故事转换为现实的物质空间。主题故事通过主题空间、主题环境进行空间叙事。景观中每一个主题事件都有其独特性,从而决定了空间的叙事。在进行主题故事创作前,需要明确故事的内核,使其与景观文化相契合,同时符合当代游客的审美需求与心理需求。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时,应明确故事定位,围绕主题故事进行创新,并以简单且精准的表述向游客传达故事创意,使游客产生兴趣。

(二)故事建构

主题故事的建构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以比较生动的形式把故事中的每个场景或情节串联起来,并对故事中涉及的角色、角色关系、地点、角色动作做进一步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主题叙事中,故事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在景观空间营造中,将叙事的主体与公共空间中的功能分区和景观节点融为一体,还原故事情节,是叙事空间的功能特征。可以通过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以及声音形象设计,营造虚拟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空间,对主题故事进行建构,加深观众感受和情感记忆。

(三)情节串联

空间的叙事结构以场域结构与空间联结为物质基础和背景框架,空间叙事体系对空间结构具有重要影响[2]。景观的空间叙事多采用线性叙事模式,即按照单一的时间、因果逻辑展开叙事。在景观公共空间中,将各个景观节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让单个、复杂的主题故事,彼此之间建构出有意义的叙事过程。景观节点以故事为线索环环相扣、丝丝相连,让整个叙事空间鲜活起来。例如,一个故事的发生,将会影响下一个故事,下一个故事则刺激着另外的情节出现与发展,即由A到B,再由B到C。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推动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移步换景,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在逐步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构成一条清晰的游览路线。

二、以视听元素建构虚拟环境

词汇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各个词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遵循特定的语法逻辑进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含义的句子。而句与句的组织形成一个段落,构建起篇章的“起、承、转、合”,进而形成更大更完整的语言系统[3]。新媒体艺术在景观中的视听语言设计,就是通过对景观视觉环境进行渲染,结合听觉环境营造叙事氛围,灵活运用视听元素建构虚拟环境。简而言之,采用“IP+故事”的模式,借助故事线[4],丰富人物形象,同时增进场景之间的联系,还原主题故事,表达主题内涵。景观视听环境的主题故事基调,往往以轻松、活泼、刺激、梦幻、神秘、惊险等为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因此,在运用新媒体艺术视听元素进行视听情境建构时,也应该根据主题故事,进行角色设计和场景的渲染,突出景观的娱乐性特征。

(一)角色设定

在景观视觉形象设计中,角色设计是展现主题故事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主题故事塑造主要角色,使之具有鲜明的特征,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导游客进行主题故事的探索。

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时,需要根据主题故事进行人物角色刻画,并采用集中、夸张、放大等方式塑造角色的性格,同时设计角色的动作、对白,从而吸引游客的目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即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每个角色在性格等方面会有所转变。角色的每一次转变,促进了叙事的转折,从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二)场域表达

在电影作品中,场景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故事剧情发展、烘托人物情绪、完善故事情节等。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空间时,通过影像与灯光等媒介的渲染,将游客带进虚拟视觉与真实感觉交叉的空间,推动故事剧情发展。场域的表达应从主题故事的基本风格出发,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目标的单一化;第二,功能的可操作化。目标的单一化,是指确定不同叙事空间所要表达的特定内容,达到主题故事的某种目的,而这种内容与目的必须是单一的,不能杂糅不清。功能的可操作化,作为场域表达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空间内的环境体验。在可操作的空间中,场域表达可以细分为空间意境营造、交互体验设计、叙事情节设计三个主要内容。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其目的都是给受众营造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空间情境[5]。

(三)音乐和音效

新媒体艺术介入景观时,借助音乐、音效以及人声的组合,利用主题音乐、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对各个景观节点进行渲染。通过主题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对主题故事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推动戏剧性冲突出现在各个景观节点,同时结合场景设计,展现角色心理,渲染场景氛围。场景音乐可以在某一特定景观节点使用,从而带动游客的情緒,营造景观节点的视觉氛围。在景观环境中,背景音乐是指各个景观节点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形式[6]。

三、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夜景中的视觉叙事

——以新加坡动物园夜景升级改造为例

本文以新加坡动物园夜景升级改造项目“幻光雨林之夜”为例,探讨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夜景中的视觉叙事,希望推动新媒体艺术与城市夜景深度融合,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夜游体验。

(一)项目概况

占地28.3公顷的新加坡动物园是世界十大动物园之一,采用全开放式的模式,通过表演、布景,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景观,营造一种文化语境。园内以天然屏障代替栅栏,为各种动物创造天然的生活环境。“幻光雨林之夜”(Rainforest Lumina)是新加坡动物园为了庆祝开园45周年,与加拿大多媒体工作室Moment Factory合作设计的一项结合了光影和音效的多媒体夜游体验项目。园区希望以一种全新的夜间体验方式,让各个景区利用不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让游客感受到热带雨林与大自然的活力,使游客获得独特的夜游体验。

(二)项目设计策略

“幻光雨林之夜”项目的主题故事以动物园为背景,主角是虚拟动物,这些虚拟动物组成雨林护卫队,它们的任务是保护雨林。雨林护卫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特殊的技能,游客可以与它们进行互动。在雨林护卫队成员的引导下,游客跟随它们玩耍、唱歌、创作。“幻光雨林之夜”项目全长1千米,由10个以上的区域组成,每个区域都有光影、音效、体验项目。Moment Factory从热带雨林中寻找灵感,以雨林为主题进行创作,打造出美轮美奂的沉浸式夜游体验。营造的叙事空间(景观节点)依次是“树梢步道、美德的花园、幻光之路、光影之路、像动物一样唱歌、野性的呼唤、光之木屋、微光岛屿、像动物一样玩耍、名人堂”。独特的故事线与自然之美、本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身临其境般的故事世界,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幻光雨林之夜”项目中的角色是根据动物的形象而设计的,包括大猩猩、树懒、变色龙、穿山甲、老虎等,它们会带领游客开始一段奇幻的旅程。设计师采用拟人化的角色设计方法,将动物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并赋予其人类的行为。在各个景观节点中,设计师通过角色动画、角色对白的设计,使其与游客进行互动。“幻光雨林之夜”夜游项目,通过动态投影、交互投影等技术手段,重塑夜游空间,给人们带来多元化的沉浸体验。该项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空间叙事,并将故事线在各个景观节点中进行虚拟还原,让游客沉浸在虚实结合的空间中。

整个场域的表达以塑造梦幻雨林的自然风景为目标,运用影像、灯光、雾效,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虚拟雨林景观,并将背景音乐与叙事空间融合,创造出戏剧性的虚幻空间。在“幻光之路”这一景觀节点,设计师从树梢中打下蓝色和绿色的光束,使得一些光点洒在地面、植物以及人的身上,让整个空间与人融为一体。在“光影之路”这一景观节点,设计师用很细的竹子将灯进行包围,使得光线从缝隙中穿透出来,照在地面上,形成梦幻的光影效果。

在“野性的呼唤”这一景观节点,雨林护卫队通过3D投影投射在构筑物上,配合周围的植物投影,将整个空间打造成一个沉浸式虚拟空间。一连串的故事不断重复,让游客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观看到影像,并与动物护卫队进行互动,沉浸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空间中。

“幻光雨林之夜”项目将新媒体艺术与新加坡动物园夜景高度融合,还增加了大量的互动元素。在雨林护卫队的引导下,游客参与其中,能够获得独特的娱乐体验。在“像动物一样唱歌”区域,采用声音感应式交互技术,游客对着话筒唱歌,就会激活岩石上早已设定好的影像。当游客在“像动物一样玩耍”互动区域的光圈按钮上跳动时,荧幕上的雨林护卫队成员也会跳动。同时,游客还会被雨林护卫队成员引导,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名人堂”区域也有互动项目,以人机互动的方式,引导游客与动物护卫队的成员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投影技术与传感器的应用,使游客学习更多动物保护相关的知识。

(三)视觉叙事特点

新加坡动物园“幻光雨林之夜”项目给动物园的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该夜间项目自实施以来,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不仅提升了新加坡动物园的夜间游客出游率,还促进了周边夜间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夜间经济业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的设计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该项目由新加坡动物园与加拿大多媒体工作室Moment Factory合作设计,而新加坡动物园是新加坡著名旅游景点,自然给该项目带来很多受众。“幻光雨林之夜”项目结合动物园环境特点、雨林概念和游客的心理,将新媒体艺术与新加坡动物园夜景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灯光、声效等,打造了全方位的沉浸式夜游体验,满足了游客的夜游体验需求,深受游客的喜爱。该项目将主题故事融入景观节点,运用新媒体艺术进行视觉叙事,与游客进行互动,打造了独特的夜游景观,其视觉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主题故事介入景观节点,串联整个叙事空间。在“幻光雨林之夜”项目中,游客走入“树梢步道、美德的花园、幻光之路、光影之路、像动物一样唱歌、野性的呼唤、光之木屋、微光岛屿、像动物一样玩耍、名人堂”等区域,与动物使者相遇,了解这些区域的主题故事,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启“冒险之旅”。第二,从大自然因素中提取设计灵感,打造沉浸式感官体验。第三,利用科技将互动元素介入景观节点的转折处,增强了沉浸式空间的互动性,提升了游客的互动体验。进入动物园的游客要戴上参与某些活动所需要的触发器——RFID腕带。不同颜色的RFID腕带代表着不同的动物,可以触发不同的动物形象。动物园中的动物被赋予不同含义的名字,例如:猩猩是玛雅,代表创造力;蝙蝠是庞丘,代表慷慨。游客可以通过参与游戏,知道自己与动物园中的哪种动物特质最为接近。

参考文献:

[1]王红,刘素仁.沉浸与叙事:新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博物馆文化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8(4):161-169.

[2]王黎敏,吴永发.苏州留园园林空间结构与园林叙事结构演化浅析[J].建筑与文化,2023(3):243-246.

[3]林晓鸣,张希.动画故事创意的来龙去脉[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46-47.

[4]王蕾,张林,石天旭.IP沉浸体验:主题乐园发展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9(2):32-36,14.

[5]张锦.沉浸式互动影像装置:多感官体验的场域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15):24-25.

[6]邱贝莉,汪亮,王臻真.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53-54.

作者简介:

张灵,硕士,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画、新媒体艺术、公共艺术景观。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新媒体艺术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