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朴门永续设计的社区生态花园设计研究

2023-06-13 14:27杨鸿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3期

摘 要:当下,现代化工业社会存在过多地使用化石燃料和化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土壤污染与贫瘠化危机。“愈园计划”诞生于“人类世”的背景下,是朴门永续理念的践行。愈园是一个社区生态花园的优秀设计范例,在生态花园设计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其中的一系列生态艺术行动独具代表性。以堆肥项目为引子,引出愈园的设计策略,为后续的社区生态花园设计提供一定的范例。

关键词:朴门永续设计;社区生态花园;“愈园计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级科研项目“基于儿童疗愈的感官花园设计理念研究”(CYS22593)研究成果。

集约式农业和森林砍伐会造成土壤和土地的退化,对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就地区分布来看,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亚洲、非洲土壤退化尤为严重。尽管土壤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是这种恢复速度是很缓慢的。因此,土壤的恢复和治理工作的难度非常大,而且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罗马俱乐部用《翻转极限》里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读者,我们的家园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范畴,地球的免疫系统已经启动,全球都在面临土壤退化、污染的问题,人类必须为之行动。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集中地。川美是一个学校社区,愈园是学校社区里的一个实验性社区花园,设计人员运用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因此愈园里面有堆肥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其建设材料也基本是从旁边美术馆的废弃材料中筛选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关注环境与人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而朴门永续设计理念是从小的环境开始,例如将自家的庭院或者一个社区作为一个小系统来进行设计。

一、愈园:“人类世”视野下的朴门永续设计

2000年,为了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约瑟夫·克鲁岑(Paul Jozef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人类世”概括的是从18世纪晚期开始的地质变化,其特征是从南极冰层收集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全球性升高。克鲁岑认为有必要从“人类世”这个角度来研究地球系统,重视人类已经而且还将继续对地球系统造成的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人类世”的概念自提出之后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响应,此后,致力于生态研究领域的人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进而也影响了更多的领域。

(一)朴门永续设计

朴门永续设计的英文为Permaculture,包含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比尔·墨利森(Bill Mollison)与戴维·洪葛兰(David Holmgren)于1974年共同提出了一种朴门永续的设计方法。

朴门永续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学习大自然的运行方式,寻找可以复制的各种生态关系,然后模仿大自然的体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关系。朴门永续设计的社区花园是农业科学的体现,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的表现。朴门永续设计的常见手段有土壤改良、雨水收集、螺旋花园建造等,这些都在愈园中有所践行。社区生态花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化成的堆肥能够固碳,产生更小的环境影响。

在古代是没有垃圾这个概念的,一切使用后的物品是直接参与循环过程的,这是古人的智慧。近些年来,朴门永续设计系统逐渐被运用在农业园区规划和城乡规划设计领域,扩大了其影响力,因此川美的师生将朴门永续设计的概念用于校园生态花园的建设,而这也充分证实了朴门永续设计的适用性。经过多个国家的实践后发现,朴门永续设计能有效地改善甚至解决许多城市问题。在“人类世”这个时代下,人类通过朴门永续设计方法,效仿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部分人类造成的生态问题的。

(二)“愈园计划”

“愈园计划”是由四川美术学院教师靳立鹏发起的,将四川美术学院一处建筑垃圾堆放地转化为社区食物花园的修复式生态艺术项目。“愈园计划”旨在以生态食物生产、园艺与垃圾转化来疗愈人与自然,探索如何应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机和改变社会。

愈园的愈,蕴含着治愈、疗愈的意味。愈园的谐音是“芋圆”,象征着愈园是一个生产食物的花园。愈园中栽培了大量的本土植物,通过植物来吸附二氧化碳和清洁毒素。师生与学校后勤人员也参与了场地的清洁,在这个过程中,后勤人员传授给学生关于本地野菜与药用植物的知识,这让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愈园作为一个面积不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小花园,通过朴门永续设计方法得到了精心的渐进式修复,并通过川美社区人群的参与,拥有了一个可期的未来愿景。

从遍布垃圾的废弃场地,到如今成为一个具备朴门永续小系统的场地,愈园体现了朴门永续设计实践的修复力量。愈园的行动受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的“社会雕塑”学说影響颇深,该学说的核心观点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这样的学说影响下,校内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生态观念,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力行者。

二、愈园的朴门永续设计策略

社区是城市人群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处所。社区分类颇多,除了常见的居民小区,还有川美这样的学校社区,社区每天都会产生非常多的有机废弃物,主要为厨余垃圾与社区绿化落叶。部分社区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社区的土壤逐渐失去营养。

(一)被忽视的土壤系统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忽视了被破坏的土壤,土壤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它提供了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也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土壤还能够调节温度、抵御洪水、应对气候变化。由于土壤修复是一项漫长的工作,部分地区为了提高生产力,选择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的贫瘠化问题。土壤中有很多微生物:蚯蚓、真菌、原生动物等。健康的土壤主要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微生物、有机质五种成分均衡组成。良好的土壤环境能促进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而城市社区中的土壤往往被水泥建筑与沥青路面覆盖,使人与土地产生了距离。

除了海洋,土壤是第二大碳汇主体,堆肥产物及应用都可以参与土壤生物的碳汇过程。从全球有机碳地图来看,中国是一个土壤贫碳的国家,土壤的固碳行动势在必行。

(二)社区生态花园设计策略:社区堆肥

沤肥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让有机废弃物通过自然分解回归土壤,是古人效仿自然的智慧。现代技术经过发展后,能够实现人工控制生物化学的过程,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稳定的腐殖质。而川美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缺乏监督系统。从优化社区垃圾分类开始,愈园与食堂达成合作,利用社区产生的园林绿化垃圾与厨余垃圾,进行厌氧与有氧发酵,产生有机质肥料,将可持续社区作为目标。在社区堆肥的实践当中,有着共同的社区生态建构目标的人们也能建立社群链接,这体现了社会与环境的共同修复。社区堆肥尤其适合在城市社区开展,川美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其环境生物具有多样性,并且其从农田建设成今天的现代化校园也不过短短十几年,在图书馆附近保留了原来的农田与住户,从川美的农田与湖泊可以看到四季流转和自然循环。川美一直传承着自然的农业耕种方式,这就是一种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体现。

在进行社区堆肥这样的生态行动后,川美社区的植物与昆虫都获得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与自然是在一个系统之内的,更健康、更具美学的环境塑造了身心更康健的人类。

(三)愈园的堆肥行动

川美积极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组织了川美社区堆肥工作坊。2021年10月16日,川美社区堆肥生态艺术中心的正式挂牌,意味着一系列堆肥行动将在川美社区正式展开。目前社区堆肥的试点基本是居民社区,但学校社区也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在学校社区里设置堆肥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愈园的堆肥装置产生了优质的肥料,滋养了土地。愈园的堆肥装置以木制堆肥箱和印度加纳堆肥箱为主,以传统的三明治堆肥方式为主,干材料选用的是落叶,湿材料采用的是川美食堂的厨余。愈园的实验性堆肥箱已经能够产出优质的肥料,利用厨余垃圾堆肥极大地改良土壤。愈园堆肥行动的参与人员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志愿者,还有学校后勤人员。愈园定期从川美食堂获取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减少了川美社区的垃圾。这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理念并参与进来。

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分点采集土壤并进行测量后发现,土壤普遍偏碱性,并且肉眼可见一些垃圾。对于川美这个学校大社区所在的环境,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的地形与植被,社区内的人员相对于综合类大学人员较少,植物与昆虫都十分丰富。川美社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珍爱与疗愈土壤就是在保护川美社区的多样性。

堆肥设施的设计除了考虑气候、场地、功能等因素外,也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景观。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由制作人员对堆肥设施加以改良,形成独特的景观。管理得当的堆肥箱是不会产生太大的气味和太多的虫子的。目前,愈园已经将堆肥箱打造成公共艺术品。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将设计工作与非遗竹编相结合,共同打造堆肥艺术景观。通过跨专业的合作,学生们学习到了竹编技法。竹编堆肥装置的材料来源于川美校园内土生土长的竹子,再通过设计方案的筛选,被制作成蘑菇造型。这件堆肥装置作品《葳蕤》成功地在校内展出,并且在展后被放置到校园景观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堆肥行动是从线性思维到循环思维的一种转变,使土地生长出来的东西通过自然的循环再次回到土地。

(四)堆肥行动的力量

堆肥与雨水收集的设计使得愈园从原来的城市废弃垃圾场变成了现在生机盎然的社区花园。土壤的酸碱度也经过堆肥行动得到了改善,愈园中未经改良的土壤与经过堆肥改良的土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堆肥产生的肥料被應用到愈园的螺旋花园内。螺旋花园是一个可持续的公共小花园,这是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典型实践案例。

愈园中生长在堆肥与表土混合的土壤里的作物长得特别好,和未经改良的原生土壤形成鲜明对比,原生的土壤既不松软也没有营养,上面只有一些稀疏的小草生存着。“愈园计划”不仅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还对社区关系进行了修复。从无人问津的建筑垃圾场到现在有人参观的花园,愈园面貌的改变展现出朴门永续设计的魅力。并且由于川美校园的艺术特性,愈园不仅具有了生态可持续的功能,还兼具艺术的美感。人们的参与也是打造社区生态花园重要的一环。人们通过堆肥行为,一方面能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能收获交流的空间,提高自身修养和集体认同感。虽然堆肥是一种高成本的项目,但与其他项目相比,堆肥项目更易于管理且更安全,因此有望成为对环境有益的发展项目。

三、结语

当今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是建立在生态文明、节约资源和人地协调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朴门永续设计是效法自然、建立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方法。目前全世界的土地都面临贫瘠化的危机,而社区堆肥是人们改善土壤的有效途径。如今中国各地都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如果能对厨余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转化,不仅能够美化社区环境,还能滋养土壤,使得土壤系统内的各种元素协同运作,维持社区生态的稳定。

对愈园这个独特的社区花园进行研究,得到打造社区生态花园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参与、社会创新设计的一环。首先,有关人员要充分考虑社区生态花园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生态花园的功能。其次,社区生态花园的设计和打造要尊重当地植物的生长规律及群落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最后,需要通过一系列方法使居民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社区生态花园已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其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而且可以为城市生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伯乐,维杰克曼.极限反转[M].程一恒,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2]李捷,李奋生.朴门永续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2-55.

[3]曹子芯,范晓莉.朴门永续设计对社区花园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设计,2020(23):61-63.

[4]靳立鹏.都市农业与生态公共艺术[J].公共艺术,2019(1):14-23.

作者简介:

杨鸿铭,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