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包含9个部分,第一部分便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再次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立了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稳产增产的明确要求,意味着粮食生产的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这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说,必须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只有首先做到耕地保数量、提质量,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才能真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在任何时候都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这意味着,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另一方面,要做到各地积极行动,严禁耕地撂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把粮食生产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田头地块。同时,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有了面积,产量才有保证,希望的田野上才能孕育新的果实。
克难攻坚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就能提升粮食的综合产能。这就需要实施新一轮的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向科技要产量、要出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一块田一块田管,一垄地一垄地抓,在品种、技术、机收减损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粮食产能的基础就会越来越牢。
人勤春来早,不负好时光。当前,我国广袤的田野上,正在奏响春耕的进行曲。在新的征程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辛勤耕耘、笃行不怠,必定能迎来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
(選自人民网,有删改
【读后思考】
1.如何才能用好18亿亩耕地?请阅读文章,总结作者的观点。
2.节约粮食其实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学生,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如何做的?请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