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坤
一段70年的历史,一段有关湖北石油人的故事,值得纪念与回味……
中部大省湖北,处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古有“天下之中”的说法。
三千里汉水,滋养着这片古老而弥新的土地,孕育出了一脉独特的文化与文明。
農耕时代,广袤的江汉平原,稻浪翻滚,这里曾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维系着古老王朝的强盛与兴旺。
建国70多年来,这里却摇身化作了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不仅养育了近6000万的人口,更有着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万亿……
今天,一个巨变的湖北省已经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是什么推动了这一场70年的巨变呢?追问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石油)的影子……
石油尤其是成品油被称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如果将湖北省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湖北石油正是为这个有机体运行、发展、变化提供动力“血脉”的一方。
在鄂兴鄂70年
1953年5月,湖北石油的前身“中国石油公司湖北省公司”正式成立,拉开了波澜壮阔的70年序幕。
这中间,不乏大战大考、大风大浪,但湖北石油人栉风沐雨,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风大浪里展现担当作为!
70年风雨同舟,回首望初心依旧。
在国家“一五”到“五五”计划期间,面对国家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建设,湖北石油听党号令,只要是荆楚大地建设有需要,便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在三峡工程建设时期,为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油品供应,湖北石油在建设现场由1台流动加油车迅速建设了5座保供加油站,接管了三峡总公司的大象溪油库。5年时间,40多名员工为三峡工程累计提供油品达33万吨。
在2020年以后的鄂州花湖机场降高工程建设时期,面对这个湖北省新“一号工程”,湖北石油人淋着雨、蹚着泥,仅用36小时,就在半山腰建起一座10多平方米的临时柴油供应点,让这座全球第四、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如期投运。
从高速、高铁、到机场建设,湖北石油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克服油气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默默成为支撑湖北省各大历史时期重大工程建设乃至整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背后力量。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到三峡工程建设,再到京九铁路、鄂州电厂、阳逻电厂、三峡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建设……70年漫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湖北石油人保障油品供应的身影。
“湖广熟,天下足”。粮食安全,国之大计。为了保障丰收、颗粒归仓,70年来,湖北石油扛起了这一重大责任当担。
计划经济时期,湖北石油对农业用油就以平价供应。如今,湖北石油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签订“三优一免”保障农机作业用油战略框架协议,以实际行动支农惠农。
为实现“零距离”服务农户,湖北石油70年来一直保持着送油到田间地头的传统。现在,每年农业用油高峰,100余台油品配送车随时待命。在车开不到的地方,他们就用手拎肩扛,为抢收抢种服务。
从上世纪50年代为农民送上一条毛巾、一双手套,到如今服务升级通过“司机之家”,让农机手们劳累后能歇歇脚,喘口气,喝口水,更是有超1000座加油站保持24小时营业……
70年倏忽而过,变化的只有时光,不变的却是湖北石油服务荆楚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70年间,湖北石油累计为湖北提供成品油近1.8亿吨;累计为湖北上缴利税176亿元。
这两个醒目的数字完美地诠释了湖北石油一路走来不负嘱托、坚持不懈的兴鄂之力。
赋能荆楚显精神
上世纪50年代,湖北石油主要以煤油销售为主,公司依靠合作社、百货和私商小贩来扩大销售;2022年末,湖北石油全省系统1900余座加油站每天为85万人次提供加能。
1953年5月“中国石油公司湖北省公司”成立之时,全省仅有机构16个、职工370名;2022年末,全省各县市区都设有分支机构,用工总量保持在1万人以上,带动全省就业人口20余万。
这是本刊记者在走访湖北石油的过程中,注意到的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跨越了70年,是什么使之完成了这样的跃迁?
那些曾经的岁月像风一样划过耳际,似乎至今都能听到,当年湖北石油人翻山越岭推广煤油的脚步声、手提肩扛转运油品的号子声……
那是1953年湖北石油成立初期,煤油是销售的主营油品。当时社会形势复杂,为了让乡村、山区的农民能用上煤油灯,湖北石油人背着被褥,风餐露宿……他们一出门就是20多天,毒蛇猛兽威胁着生命安全,但“革命+拼命”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
24岁的吴承义便是那个时代的湖北石油人中的一员。他翻山越岭、走村串巷,日行20公里,通过快板、海报、宣传画等形式宣传推广煤油。经过无数“吴承义”的努力,“洋油”逐步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那是1959年,才建立石油公司的恩施山区,成品油全部需要桶装船运到巴东码头,而码头离仓库还有300多米高的垂直距离,是恩施石油人依靠人力,用手推,用杠子抬,将一桶桶油送入仓库。10多年中,恩施石油人推抬的油桶首尾相接就有40多公里。而此后,“杠子精神”也成为了当时的人们留给湖北石油的一笔精神财富。
为了保障湖北当地油气能源的供应,为了更好地服务荆楚民生,第一代湖北石油人突破技术封锁,建成了湖北省第一座加油站——武汉黄石路加油站。之后又建成了第一座油库——孝感花园油库。而在此前湖北省没有油田、油库和炼油厂的时候,他们就从2000多公里外的甘肃玉门油田把油运回来。运油的艰辛,老一辈湖北石油人至今仍深藏在记忆里,但为了保供,他们竭尽全力履行好那个时代里石油流通的职责。
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石油资源相对紧张,湖北石油人又开启了走出去找资源、跑销售的历程。他们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把油品资源买到、运回,常常不惜死磨硬缠说服对方……
沐浴着今天和煦的阳光,很难深析数代湖北石油人的精神之源。但当本刊记者站在荆州古城墙上,竟豁然有所悟——仿佛间,那曾经的历史向我们走来……商代末期,那支南迁到长江流域的华夏族人,是怎样在这片当初的南蛮之地刀耕火种?!他们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自此荆楚大地,有了先民。3000年逝去了,但是楚人的精神脉络却从未断绝。
正因为此,历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70年后,今天,湖北石油已拥有水陆加油网点1900余座,成为湖北省成品油销售主渠道企业。
正因为此,今天,湖北石油建立了从接卸码头、油气管网、仓储配送的成品油现代物流体系。拥有现代化油库13座,全省系统油品接卸码头达到3万吨级,合作承运商油罐车近460辆。不仅如此,自2008年,湖北石油启动非油品业务以来,建成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易捷武汉中央仓,能保障全省各地消费者随时在1800座加油站易捷便利店购买到高品质的商品及享受优质服务。
正因为此,今天,湖北石油在全省建成了109座“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丰富便捷服务。在遍布全省的156座“司机之家”“船员之家”里,解决卡车司机、船员们“饿、脏、苦、怕、愁”5大痛点问题。“最暖团年费”“万斤西瓜送清凉”,一个个公益活动,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今天,湖北石油全方位打造了“人·车·生活”生态圈,以便更好地服务民生,他们以易捷便利店为依托,发挥平台优势将以“荆楚优品”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并在综合汽车服务、汽车销售、广告销售等新业务开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正因为此,经过70年的持续奋斗,今天,湖北石油从成立初期的年成品油经营量不足4万吨增长到700余万吨,非油品销售额从零发展到近30亿元,公司也从单一的油品供应商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他们,有一个名字——共产党人
漫漫70年,波澜壮阔。
大风大浪、大战大考从未停歇,但湖北石油人秉持着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担当尽责的初心和使命,不负嘱托,不负人民,在历次大战大考中压舱稳盘。让红色成为湖北石油最鲜明的底色。
当国家有难、地方有难时,湖北石油闻令而动、快速响应。
早在1959年,面对当年的旱灾,湖北石油增拨柴油5680吨用于抗旱;1988年,湖北遭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旱灾,湖北石油共派出抗旱工作组300余个,先后31批次增拨抗灾用油3.91万吨。
历史行进到1998年,在抗洪救灾的惊涛骇浪中,湖北石油展现出特有的担当,他们在生死牌前守堤坝,星夜修出运油路;他们手提桶装穿越分洪“死亡区”送“救命油”。湖北石油离休干部、有“石化老人”之称的王占成,在武汉汉口丹水池附近的江堤边出现了重大管涌时,随手操起一根2米多长的竹竿便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找到漩涡处洞口后将双脚卡在洞口上,把沙石、棉絮、毛毯等扔进去……奋战了近2个小时,终于将重大管涌事故消弭于无形。人们都说,一个王老汉救了大武汉啊!
2008年1月,南方冰雪灾害上演。持续20多天的降雪冰冻灾害,使湖北18.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积雪厚度、低温时间均破历史纪录。时值春运,大批车辆滞留路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湖北石油在雪灾面前挺身而出,第一时间组织调度油品资源,保障民生物资供应。冰雪灾害面前,湖北石油人顶着危险,将油品送到救灾现场。
没有人会忘记,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倾覆在长江湖北段的事故突发之后,湖北石油展开的那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油品供应救援。他们立刻成立了“抢险救援突击队”,经过12天近300小时的战斗,为100余艘救援船只加注油品153吨,为救援设备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那些天里,饥饿、寒冷、夜不能寐、湿衣不能换都是抢险突击队员的常态……
2016年7月,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再次向湖北袭来,湖北石油由124支党团员组成的抗洪救灾小分队迅速成立,2200名党团员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20日当天,时任湖北荆门石油分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的陈鹏龙牺牲在了京山县永隆镇的抗洪救灾现场,在“使命与生命”面前,他选择了义无反顾。
今天,当后来者回顾湖北石油那7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时,会惊讶于一代代湖北石油人的选择,而实际上,这与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北石油人正是将楚人的精神凝结为磅礴的力量,在关键时刻,一次次迸发而出。
这样的情形,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时,湖北石油人表现得尤为突出。
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湖北省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2021年,疫后重振,湖北省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取得了疫后重振决定性成果。在这整个过程中,都隐现着湖北石油人的身影。
病毒肆虐之初,湖北石油便做出了1800余座加油站“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的郑重承诺,保障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援鄂部队以及社会应急救援的用油需要。5300余名一线员工成为“逆行者”,坚守在加油站一线。
仅用一天时间,湖北石油便成立了132支党团突击队,1553名党团员站出来支援一线,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飄扬。
李郑军,是与火神山医院仅一墙之隔的湖北石油武汉知音加油站站长。他坚守油站一线76天,为了让医院的建设者们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口泡面,烧坏了6把电水壶。
疫后重振开启,湖北石油坚决落实“搭把手、拉一把”的要求,以“荆楚优品”为载体,让湖北的优质农副产品搭上易捷的“快车”走向全国。如今2年多过去了,湖北石油销售的“荆楚优品”从最初的88种增到近300种,累计销售额达6亿元。回忆起当年因疫情宜昌秭归脐橙挂满枝头只能滞销烂掉的旧事,秭归县王家桥村的脐橙果农不无感慨道:“疫情期间幸亏有湖北石油帮助我们啊!”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