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是对大熊猫最好的保护

2023-06-12 21:17马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野化李德生圈养

马力

中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尝试将圈养的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后放归大自然。目前,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实效,但对小种群的保护复壮研究仍任重道远。

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仅1800多只。为了拯救大熊猫孤立小种群,改变其濒临灭绝的状态,同时也为了整个大熊猫种群能够持续生存,中国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大熊猫野化放归计划。

“大熊猫野化放归,就是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之后,将部分人工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以达到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目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什么要进行野化放归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将圈养的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后放归大自然。”李德生告诉记者,过去20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放归了11只大熊猫,存活9只,复壮了两个野外濒危小种群,其中一个位于雅安石棉栗子坪保护区,另外一个是在都江堰龙溪虹口保护区。监测发现,它们在野外生活状况良好,很好地融入了野外种群。

“人工繁育大熊猫是大熊猫保护计划的一个阶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它们走向野外,去壮大濒危中的野外种群。”谈到野化放归的意义,李德生表示,“只有当圈养大熊猫的基因真正融入野生种群,占有一席之地,不易丢失,能够传承下去,才能真正起到增加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升野生种群生存能力的作用。”在他看来,大熊猫真正的家,不在室内,不在圈舍,而是在野外。

帮助大熊猫回家

由于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对人类的依赖性比较强,生活习惯和特性也与野生大熊猫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野化训练成为能否放归的关键。“要使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掌握在野外生活的本领,比如觅食、寻找水源、与伴生动物相处、强化领地意识、规避风险等。”李德生介绍,目前采取的最有效的培训方法,是先由拥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大熊猫妈妈带着大熊猫幼崽在人们能监测的野外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再将幼崽放归到野外去融入自然栖息环境的“母兽带崽”。

对野化放归地的科学勘察是放归工作的另一关键环节。科研人员不仅要考察生态系统、竹子种类和数量、水源状况、人为干扰情况、寄生虫与微生物情况等信息,还要充分考虑受训个体的血缘、性别等因素。李德生介绍,经过一代代“熊猫人”不断突破和创新实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创的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关键技术日臻成熟,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监测技术体系。

李德生说,为了增加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提升圈养大熊猫种群活力,中心从2016年启动的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研究工作已连续多年取得阶段性成功,对进一步改善圈养大熊猫遗传结构和提高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他也明确表示,人工圈养是为了增加熊猫的数量,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回归自然才是对大熊猫最好的保护”。

大熊猫“捡屎官”的日常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坐落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马草河和三岔河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为大雪封山期,茂密的森林里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山势、山形较为复杂,水源丰富,是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35岁的宋心强和33岁的付明霞都是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年纪轻轻的两人都有着丰富的野外监测大熊猫的工作经验。他们身后是一支由1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野外大熊猫监测“梦之队”。团队的日常工作是对荥经县内的28只野生大熊猫进行任务监测,做好各种数据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都会成为大熊猫生存状况的研判依据。

因为要对野生大熊猫开展监测,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年都有一半时间是在野外度过。“上半年的3-6月、下半年的9-11月,我们经常是天当房、地当床,失联几天深山藏。”宋心强说,“监测工作神秘缜密,同时还着实是个体力活儿”。付明霞描述他们这支年轻队伍的工作,“就是要像侦探那样在深山老林的复杂环境中抽丝剥茧,找出有关大熊猫最有价值的信息。”

监测队员在深山老林里做野外监测非常艰苦,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他们用常规的红外相机监测大熊猫种群日常活动,对监测内容做精细化分析管理,其中还包括对其伴生动物的监测、人为干扰的监测等。“经常一走就是半个多月,手机常常没有信号,带的食物吃到最后所剩无几。”

在野外搜集大熊猫粪便是开展监测工作的重要一环,团队成员称自己是“捡屎官”。宋心强告诉记者,通过大熊猫粪便,他们能够监测大熊猫DNA信息,然后做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还能通过粪便检测到野外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在2.9万公顷的保护区,宋心强、付明霞带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同伴搜寻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粪便对于科研数据收集非常重要,但每次上山,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能找到粪便,这些都是未知数,找得到就能回,找不到就要繼续找下去,直到被称作‘青团的大熊猫粪便被翻出来为止。”付明霞调侃,“对捡屎这事儿,大家还是认真的”。

保护仍旧任重道远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也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调查数据显示,这里大相岭山系野生大熊猫数量为38只,种群密度为0.031只/平方公里,被隔离为3个局域小种群。宋心强说,“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被隔离的种群之间不能基因交流,这使得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加快了孤立小种群局域消失的速度,单纯依靠就地保护的措施不能让这些孤立小种群在野外长期续存。”对此,宋心强和付明霞内心都有隐隐担忧。

据了解,2018年12月,大相岭放归基地正式启用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和雨”“星辰”入住基地。2019年6月大熊猫“倩倩”转移到基地进行放归前适应。目前大熊猫“倩倩”在2号大圈适应良好,基本达到放归条件,并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开展放归前专家评估工作,“和雨”“星辰”正在接受第三阶段野化训练。

“距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过去快有10年了,目前全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应该远远不止1800多只,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实效,但对小种群的保护复壮研究仍旧任重道远。”宋心强表示。

猜你喜欢
野化李德生圈养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欧洲背景下的野化
被“圈养”的童年
毛泽东两次当面考察李德生
邓小平说:李德生同志一身清
永远学习李德生老将军的崇高品德
圈养在心中的狼
刘华清、宋任穷、李德生同志贺本刊百期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