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琪
摘 要:秦观词集中《长相思》一词别见于《贺方回词》,题为《望扬州》。秦观与贺铸词在宋代的流行主要以口头传唱的方式实现,期间也伴随有对词作的书面记录与传抄。秦观词整体形成的年代早于贺铸词,但贺铸词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自定詞集的面目。考“铁瓮城高”词的具体内容可知,词为作者秋季登镇江望海楼时所作,通篇抒发相思之情,作者怀恋的对象当是年轻歌女,两人相识于扬州。比较贺铸和秦观的人生经历与行迹,唯贺铸与作词者相符。此外,词中所咏意象也多见于贺铸诗词之中,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该词为贺铸所作,误入秦集。
关键词:《望扬州》 《长相思》 望海楼
一、《长相思》词作归属之争
秦观词集中,有《长相思》一词别见于《贺方回词》,另题调名《望扬州》,词作内容如下: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卷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绣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殷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1]
此作的著作归属至今仍有争议,现今通行的秦观、贺铸词集中仍各收入此词。“铁瓮城高”词存于乾道刻全集本淮海词和抄本《贺方回词》中。在大部分明清时刊刻的秦观词集中,《长相思》词末句都有残缺,而贺铸词的主要来源《东山词》和《贺方回词》晚出现。因此,尽管宋人文献记载中对此作作者不同的指示早已被注意到,但真正认识到此词“互见”于两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判定其作者的是晚近学者。
《长相思》词存于乾道宋刊本淮海词中,因此《四库提要》和万树《词律》中都判定词作者是秦观。扬无咎《逃禅词》中有《长相思》一词,序云:“乙卯岁留淦上,同诸友泛舟,至卢家洲登小阁,追用贺方回韵,以资坐客歌笑。”词韵同于“铁瓮城高”词。《提要》和《词律》都注意到了此条材料,但并未因此怀疑淮海词集中《长相思》的著作归属。
由于所据宋本有残缺,明清以后存世的淮海词集中《长相思》词末句大都缺“不”字以下五字。张本、毛晋汲古阁本、道光王敬之本等皆如此。《四库全书》所收《淮海词》为毛晋刻本,《提要》认为此词末句当如《词汇》本,作“鸳鸯未老绸缪”为是,云:“考当时杨无咎亦有此调,与观同赋,注云用方回韵,其尾句乃‘佳期永卜绸缪,知《词汇》为是矣。”万树《词律》卷二注杨无咎《长相思》词云:“逃禅自注此词乃用贺方回韵,而淮海‘铁瓮城高一首与此韵脚相同,想扬州怀古秦贺同作也。秦尾句汲古刻作‘鸳鸯未老不误也,《词汇》刻‘鸳鸯未老绸缪为是。但此词第二句是‘蒜山渡阔,‘蒜渡二字作去声甚妙,正与杨词‘淡障二字合,《词汇》乃作‘金山,‘金字平。”按:康熙年间卓回与周在浚合辑《古今词汇》,《词汇》本《长相思》词“蒜山”作“金山”,末句作“鸳鸯未老绸缪”。
扬无咎《长相思》词据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作“佳期卜夜绸缪”,实则有误。据早前的吴讷《百家词》抄本,扬无咎末句作“佳期卜夜,如今双鬓惊秋”。[2]今见贺铸词集中,《长相思》词出于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末句作“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格律相符。《四库全书》与《词律》虽注意到扬无咎词序所谓“追用贺方回韵”,但不言及词作别见贺铸集中,并且都以汲古阁本《逃禅词》为据,补《长相思》词末句为“鸳鸯未老绸缪”,足可见二者未及见此本《贺方回词》。
《长相思》词的归属问题实则建立在秦观、贺铸词被逐步整理完善的基础上。只有当词人词作被搜集完全、讹误得到校勘、词作来源具备大致同等的可信性时,词人词作的互见问题才得以成立。因此真正认识到此词“互见”于两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判定其作者的是晚近学者。
朱祖谋《彊村丛书》所收词集完备精良,其中《淮海居士长短句》为黄荛圃抄校本,此本《长相思》毕曲“不应同是悲秋”为别本所无,此外《丛书》更将贺铸词集三种一并收入。《贺方回词》后校记云:“原本注云‘此词又见秦淮海词,作《长相思》,按杨补之有次贺方回韵作,此词为贺作无疑,秦词误收入。”[3]
唐圭璋或因所见贺铸词中缺漏很多,对之抱有怀疑态度,而淮海词源自宋代刻本,因此将词定为秦观作。《宋词互见考》注云:“此首秦观词,见《淮海词》,用贺方回韵。杨补之亦有次贺方回韵。惟今本《东山词》残缺不完,原韵竟佚不见。”[4]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将词定为贺铸作。夏《谱》举《老学庵笔记》谓方回挽王蘧诗亦见秦集为例,认为“殆以二家风格相近,故多误”[5]。
徐培均以为词中“荆赋”句托讽《九辩》,而《九辩》中有“坎壈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秦观坎坷的人生遭遇相合,因而将词定为秦观落第后作。[6]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将词系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年秋九月,润州金山圆通禅师怀贤卒于丹阳县附近的金牛山,秦观文集中亦有《圆通禅师行状》(《淮海集》卷三十六)。《年谱》引《五灯会元》以为“铁瓮”指圆通禅师事,认为《长相思》词与《圆通禅师行状》皆与金山有关,可能作于同时。且因此年秦观再举不第,遂将词与《行状》系于此年。[7]
钟振振校注《东山词》,认为词是贺铸之作。因词改题新名、添叶多韵“雅符东山家法”。按:贺铸词新题“望扬州”与词内容相符,这种题名法在贺铸词集中非常常见。《笺注》将词系于绍圣元年(1094年),以此年贺铸曾重游京口且其时贺铸四十三岁,符合“潘鬓点、吴霜渐稠”之句。[8]
周义敢等《秦观集编年校注》主张词为秦观作,并据词中“潘鬓点”典故将词系于元丰年作。[9]
以上各家引证词集的来源、扬无咎词序等材料,同时也结合词作本身的特征和内容判断词作者,但是总体上分析过程较为简略。下文拟比较两位词人作品的来源与流传情况,考证词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并合验于词人的主要行迹,从而判断词作者为谁。
二、文献流传情况
现存秦观词大体都来源于南宋乾道间高邮军学刻本《淮海集》全集中的三卷词。现存贺铸词则主要来源于残宋刊本《东山词》上卷,以及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
(一)秦观词流传情况
秦观在世时曾自编诗文集《淮海闲居集》十卷,北宋末年曾有《淮海集》三十卷流行,二者皆佚,所收作品大抵都不包括词。秦观有《淮海闲居集序》云:“元丰七年冬,余将西赴京师,索文稿于囊中,得数百篇……其可存者:古体律诗百十有二,杂文四十有九,从游之诗附见者五十有六。合二百一十七篇,次为十卷,号《淮海闲居集》云。”[10]可见其编选的态度非常严谨,并未收录词作。此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载“秦少游《淮海集》三十卷”,解题主要就其文而论说。由此可知北宋末年秦观有诗文集流传于世,其中并不包括词。
但秦观之词当其在世时已著盛名,被传唱和记录当是平常之事。苏轼《东坡题跋》卷三有《书秦少游词后》,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月二十一日,记供奉官侬君沔为东坡道秦观作《好事近》词之事,“乃录本使藏之”[11]。
有关秦观词集的记录最早见于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夷坚志》记载秦观被贬南迁,过长沙时遇义倡事:“坐语间,顾见几上文一编,就视之,目曰《秦学士词》。因取竟阅,皆己平日所作者,环视无他文……少游曰:‘能歌乎?曰:‘素所习也。”[12]歌女自发将所传唱的秦观词收集起来,而有《秦学士词》一集,虽出于小说家言,但其时歌词的传播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自南宋乾道年间始,秦观词成集并得到刊行,其词集有全集本、词集丛刊本。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王定国主持裒辑秦观诗、文、词,由高邮军学刊刻《淮海集》成四十九卷,分正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因北宋末年党争激化,徽宗时秦观文集曾遭毁版,加之靖康兵事,可见乾道九年重刻《淮海集》时有极大可能对秦观的诗文重新进行了搜集,同时也收录其词编成三卷。
南宋乾道高邮军学刊本《淮海集》采拾遗文并增补词,乾道九年所刻《淮海集》中词集三卷即是此后所有秦观词集的祖本,其中就有《长相思》词。乾道刊本传世三部:其一由无锡秦氏家藏后入故宫,其二为滂喜斋旧藏后归吴湖帆,其三旧藏于黄瓒后流入日本,三者中日藏本最完善。[13]
但是,乾道本《淮海集》中词集的流行与诗文集并不同步。《宋史·艺文志》载“ 《秦觀集》四十卷”不详为何本,或为乾道全集本中正集四十卷。南宋宁宗时有眉山文中刊《淮海先生文集》,曾归虞山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原书四十六卷,所存卷帙残损,出于乾道本而无词,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著录。此后明弘治间黄瓒刻本,嘉靖间安正堂刻本、张光刻本出于乾道全集本,皆不刊长短句。由此可见直到明代,《淮海集》中词集刊行也不普遍。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谢雩重修乾道九年高邮军学刊本,称重修本。重修本之前或有蜀刻本全集,其中包括诗和词。谢氏跋文称:“雩以蜀本校之,十才得一二,或者谓初用蜀本入板也。遂与同事诸公商榷参考,增漏字六十有五,去衍字二十有四,易误字三百有奇,订正偏旁至不可胜计……《长短句》三卷,非止点画讹也,如‘落红万点愁如海,以‘落为‘飞;‘两行芙蓉泪不干,以两行为‘雨打,皆合订正。”[14]由此可知,谢氏所用蜀本为全集本。词集丛刊本有闽刻《淮海琴趣外篇》、长沙书坊《百家词》本《淮海词》,但并未得到流传。
南宋时虽有多种词集出版,但秦观词仍主要通过口头传播。《嘉定镇江志》卷二十一“文事”下录:“秦少游《长相思慢》有‘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霄十二层楼。开尊待月,卷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之句。”此条前后所录诗文皆为完篇,或者注明了书籍出处,如录仲殊《南徐好》十词,注“见《宝月集》”。因此,《嘉定镇江志》录秦观《长相思》词并非转录自秦观词集,《长相思》很可能因众口传唱而被记录在县志中,也因此内容并不完整,且与原词有所出入。
总之,宋以后的秦观词刻本皆本于宋刊全集本,例如嘉靖己亥(1539年)张所刻全集本、嘉靖乙巳(1545年)胡民表刻全集本、万历戊午(1618年)李之藻刻全集本、毛氏汲古阁抄本《淮海词》和《宋六十名家词》本《淮海词》、康熙辛亥(1671年)黄仪校本《淮海长短句》、嘉庆庚午(1810年)黄丕烈抄校本《淮海居士长短句》、道光丁酉(1837年)王敬之高邮刻《淮海集》。但是由于所据宋本有残缺,这些词集中《长相思》词的末句大都缺“不”字以下五字。
(二)贺铸词流传情况
与秦观不同的是,贺铸晚年曾亲自搜集其平生所作。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有多篇为贺铸词所作题跋,其中《题贺方回词》云:“一日暮夜,叩门坠简。始辄异其来非时,果以是见讣,继出二阕已尝报之曰:‘已储一升许泪以俟佳作。”由此可知,贺铸与友人所作之词都曾得到用心的记录和保存。此后贺铸还曾亲自编撰词集。叶梦得《贺铸传》云:“方回既自裒其平生所为歌词名《东山乐府》,致道为之序。”张耒有《贺方回乐府序》云:“余友贺方回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绝妙一世,携一编示予,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15]
序传提及的自编词集当是稿本,当时并未刊行。南渡以后贺铸诗文有所散佚,《庆湖遗老后集补遗》为贺铸之子廪搜集而成,其序云:“廪伏读《前集序》云:‘自己卯岁嗣有所赋别为《后集》。所谓《后集》以经兵火散失不复得有,近搜故稿所遗及于佛祠庙宇题咏洎碑刻镌勒,并士大夫亲戚传颂得其一二,皆此集中无者,故续书卷尾,为《后集》之补遗……”[16]因此,贺铸词集手稿是否得以完存仍是未知。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贺铸《东山寓声乐府》三卷,为《百家词》中一种。《百家词》最后一种《笑笑词》,有滕仲因嘉定元年(1208年)跋,则贺铸刻本词集流行之时距离贺铸逝世已有八十多年。在确知有刻本行世以前的数十年里,贺铸词流传的具体情况不详,但可以推知其词在通过口头传播的同时或也形诸文字,贺铸自编词集很可能在当时得到传承。
贺铸因《青玉案》词获得盛誉,此作引来不少和韵之词,与贺铸同时的李之仪、黄大临、黄庭坚、惠洪、蔡伸等都有和作。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载: “山谷尝手写所作《青玉案》,置之几研间,时自玩味。”[17]李之仪和词序曰:“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18]意在向水神祈祷“事谐心遂”,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舟行返姑熟之时,据记忆中贺词的格式与韵律而和。由此可知,贺铸词在口头传播的同时,也可能存在被记录后传播的可能。
《直斋书录解题》注《东山寓声乐府》云:“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李之仪《跋凌歊引后》云:“异时词人墨客形容藻绘多发于诗句,而乐府之传则未闻焉,一日会稽贺方回登而赋之,借《金人捧露盘》以寄其声。”又据钟振振《东山词版本考》,可知残宋本《东山词》前有张耒序文,序文称“大抵倚声而为词”。以此推测,宋末书坊所刻词集当与贺铸手定原集有着承继关系。
今存贺铸词来源主要有二:其一是残宋刊本《东山词》,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集部八“诗余类”谓“字迹似书棚本,但版微阔耳”,此本残存上卷词109首和下卷部分目录。其二是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二卷,收词144首,与《东山词》重出者8首,见《永乐大典》残卷者5首。[19]此本词风格、内容与宋刊《东山词》一致,合于贺铸人生经历,故虽不详所出,但可断定为贺铸之作。与秦观《长相思》内容相同的《望扬州》词,就出于此本。
综上所述,秦观和贺铸词在两宋的流传情况大致相近。尽管二人之词都曾结集面世,但即便在有词集刊行的阶段,他们的词作也大都口口相传而非在书面得到接受。秦观词刊行时间早于贺铸词,但秦观在世时并未编订词集,北宋末年似只有秦观的诗文集行世。贺铸曾亲自编选词集,南宋时有《百家词》本《东山寓声乐府》,从著录情况看,此本似与贺铸自定词集有关联。
三、内容考证
《长相思》词中所咏“铁瓮城”故址在镇江北固山下,“蒜山渡”即西津渡。北固山与扬州隔水相望,宋代北固山一带建有北固亭、望海楼、多景楼。此词当为作者登望海楼所作。
望海楼在丹阳府治之后、北固山上,约近于铁瓮城故址,是彼时城中最高楼。楼东临江望海,登楼可望扬州,后改名为“连沧观”。祝穆《方舆览胜》卷三“望海楼”条云:“昔蔡君谟经此题曰:‘城中最高处,旁视甘露、金山如屏障中画出,信江南之绝致也。后改曰‘连沧观。”[20]梅尧臣《宛陵集》卷十有《望海楼》诗,辛弃疾也有《瑞鹧鸪》词序“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方舆览胜》录米芾《和孙少述润州诗》,诗中有:“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下,六朝山影落樽前。”[21]孙少述即孙侔,生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卒于元丰七年(1084年),《宋史》卷四五八、《宋文鉴》卷一百五十有传。孙侔与王安石、曾巩游,闻名于江淮间,因屡举不第而绝意于仕进。英宗时,沈遘等人曾连荐孙侔,授忠武军推官、常州推官,皆不赴。沈遘《西溪集》卷二《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中有:“北固峨峨铁瓮完,京江浩浩海门连。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陈襄《古灵集》卷二十四《题少述望海楼》诗云:“百尺楼头水际天,楼东直与海相连。江山气古南朝后,风物神清北固前。沙鸟晴栖甘露月,布帆时度广陵烟。何年乞得丹阳守,来此登临养浩然。”与孙诗用韵一致,诗意相近,更写到登望海楼可远眺扬州。南宋时杨万里也有《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云: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独立南徐鳌绝项,下临北固虎回头。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好事主人酌诗客,风烟一眼到扬州。[22]
综合来看,宋人登此楼所赋诗中常提及的“铁瓮城”“蒜山”“扬州”俱见于“铁瓮城高”词中,由此可推知此词为登望海楼作。因此,词作于润州无疑。
其次,据“潘鬓点、吴霜渐稠”一句,《长相思》应作于作者中年或者壮年初见白鬓时。
秦观元丰二年(1079年)与苏轼、参寥子同游,南下曾经过润州,有《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诗》;元丰三年(1080年)曾与苏辙同游金山,有《和游金山》;元丰七年(1084年)曾两次与苏轼于金山相会。此后秦观登第迁往蔡州,在京任太学博士,被贬郴州、横州、雷州等地,未见有润州行迹。元丰年间贺铸在滏阳、徐州等地任职,此间贺铸与秦观未有交集,则不应当有“同题而作”之事。且彼时秦观人在壮年,不会无故而有早衰之慨,若谓因元丰五年(1082年)再次落第,失意惆怅而自感衰残,则全篇词意又不十分沉痛。因此,秦观在润州时作此词,自称“潘鬓点”是不合理的。
反观贺铸,其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六年(1091年)曾游历金陵、扬州、润州等地。绍圣元年(1094年)左右,贺铸身在海陵,曾途经京口,作有《题甘露寺净名斋兼寄米元章》。此外,贺铸年将三十时染有肺病,此后饱受病痛折磨,其诗中常叹“病瘵早衰”。例如元豐三年(1080年)二十九岁时即作有《初见白发示内》,元祐元年(1086年)三十五岁作《留别寇定》自称“苍颜白发惭衰暮,纵饮狂歌作辈流”[23],绍圣元年(1094年)四十三岁时有《重送曾诚之兼简俞澹陈庾》诗云“衰病故情犹有在”[24]。因而贺铸词中常用“潘鬓”典故,例如“尘埃倦客,风月羁心,潘鬓晓来清镜觉”[25] (《玉京秋》) ,“无奈占床燕月,侵鬓吴霜”[26](《风流子》) ,“念怀县,青鬓今无几”[27][《东吴乐》(尉迟杯)] ,“但觉安仁愁鬓,几点尘埃”[28](《雨中花》) ,“河阳新鬓尽禁秋”[29](《南柯子》),等等。
此作中所用“鸳鸯”“兰舟”“帘箔”更是贺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例如贺铸《绿头鸭》一词中就有“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绣屏掩,枕鸳相就”“住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之句。[30]《清平乐》中有:“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东流。”[31]贺铸诗《戏答张商老》中亦有:“依依暮雨鸳鸯梦,袅袅春风豆蔻梢。”[32] 《留别张白云谋父》中有:“萧萧帘箔风披竹,草草杯盘雪酒灯。”[33] 《小梅花》中有:“相思无计堪相比。珠箔雕阑几千里。”[34] 另如《武陵春》(花想容):“津亭回首青楼远,帘箔更重重。”[35] 《踏莎行》(惜余春)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36] 《菩萨蛮》云:“芭蕉衬雨秋声动。罗窗恼破鸳鸯梦。”[37] 《临江仙》(鸳鸯梦)也有:“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38]
贺铸词集中这类相似的意象,很可能用于对同一对象的抒写中。可以确定的是词人在扬州时曾与一位年轻的妓女相恋,因此有效谢安“东山之游”的心境。二人别后时有书信往来,但多年后贺铸重游扬州,却已物是人非。
贺铸所恋是一位年轻歌女:“眉宇有馀妍。初破瓜时正妙年。”(《南乡子》)她姿态秀美而技艺绝出,《思越人》(《第一花》)词中有:“豆蔻梢头莫漫夸。春风十里旧繁华。金楼玉蕊皆殊艳,别有倾城第一花。”[39] 《侍香金童》词云:“尚想见、扬州桃李。姿秀韵闲何物比。玉管秋风,漫声流美。燕堂开,双按秦弦呈素指。”[40]
之后贺铸离开扬州,《新念别》中“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所写即是与扬州恋人离别的场景和别后相思的心境。“兰舟”既是二人相伴同游的见证,也是分别的象征。
例如,贺铸《浪淘沙》云:“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相思今夜忍登楼。楼下谁家歌《水调》,明月扬州。”[41] 《南乡子》词云:“东水漫西流。谁道行云肯驻留。无限鲜飙吹芷若,汀洲。生羡鸳鸯得自由。”[42] 这都是二人分别后所写之词。
此后贺铸重到扬州,再寻恋人已不可得,贺铸《雨中花》词云:
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但觉安仁愁鬓,几点尘埃。醉墨碧纱犹锁,春衫白纻新裁。认鸣珂曲里,旧日朱扉,闲闭青苔。
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徒怅望、碧云销散,明月徘徊。忍过阳台折柳,难凭陇驿传梅。一番桃李,迎风无语,谁是怜才。[43]
《好女儿》(月先圆)词云:
才色相怜。难偶当年。屡逢迎、几许缠绵意,记秋千架底,摴蒱局上,祓禊池边。
收贮一春幽恨,细书遍、砑绫笺。算蓬山、未抵屏山远,奈碧云易合,彩霞深闭,明月先圆。[44]
《望扬州》词应当是贺铸与歌女扬州分别以后所写,词中“记歌名宛转”“念凄绝琴弦”都合于歌女的身份,“想花阴、谁系兰舟”即是在回忆二人相处时情景。这位歌女正青春年少、无忧无虑,与被病痛折磨又有早衰之症的词人不同,所以词中有“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之句。
四、结语
据“铁瓮城高”词的具体内容可知,词为作者秋季登镇江望海楼时作,通篇抒发相思之情。作者怀恋的对象应是一位年轻歌女,两人相识于扬州。比较贺铸和秦观的人生经历与行迹,唯贺铸与作词者相符。此外,词中所咏意象多见于贺铸诗词之中,词生动明丽而又不失壮阔意境,用韵密而响亮,表现出贺铸词的一贯风格。因此可以断定,《长相思》当为贺铸之作。
参考文献:
[1] (宋)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M].徐培均,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3.
[2] (明)吴讷.百家词[M].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961.
[3] 朱祖谋.彊村丛书:第一册[M].归安朱氏刊本,1922.
[4] 唐圭璋.词学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48.
[5]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73.
[6] [13] 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4,255.
[7] 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2:196.
[8] [19] [23] [24] [32] [33] 钟振振.东山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93,293,315,526,342,315.
[9] [10] [25] [26] [27] [28] [29] [30] [31]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周义敢,程自信,周雷.秦观集编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89,536,237,258,136,276,452,381,329,460,36,72,249,377,35,222,284,318,276,181.
[11] 金啟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44.
[12] 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夷坚志补[M].北京:中华书局,2001:96.
[14]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9:556.
[15] 曾枣庄.宋代序跋全编:卷一九[M].济南:齐鲁书社,2015:483.
[16] 王梦隐,张家顺.庆湖遗老诗集校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531.
[17] 唐圭璋.词话丛编·魏庆之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5:206.
[18]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347.
[20] [21] (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60,60.
[22] (宋)杨万里.杨万里集笺校[M].辛更儒,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