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厨房”:20年时光,温暖一座城

2023-06-10 08:51:52彭文斌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肿瘤医院老张夫妇

彭文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一条小巷里,市民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从2003年春天开始,为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加工饭菜服务。最初,他们不收取费用。后来,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对每种菜只收五角的加工成本费。随着物价上涨,2016年,万佐成夫妇在多次纠结之后,将加工费标准作了调整,炒一个蔬菜收一元,炒一个荤菜收两元,熬一锅汤收三元,作料依旧免费供应。人们把这儿叫作“抗癌厨房”“一元厨房”和“爱心厨房”。2021年,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一炉“多余的火”,点亮一盏盏心灯

1993年年底,南昌市新建县(现为南昌市新建区)农民夫妇万佐成、熊庚香在儿女们的再三请求下,搬迁到省城南昌。偶然的一个机会,万佐成夫妇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西面围墙外面的巷子寻租到两间砖房,在巷口支起油锅炸油条。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个油条摊子而改變了生活的轨迹。

那是2003年春天的一个日子,天晴,十点多的光景,阳光洒满巷口。像往常一样,万佐成全神贯注地炸着油条,锅里发出“呲呲”声。六个炉子安静地被摆列在那儿,仿佛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

“老板,能借借火吗?”忽然,一个女人的声音小心地传过来。

万佐成抬头看去,但见三四米开外,一男一女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坐着男孩,车龙头上挂着几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说话的那个女人,四十岁模样,脸色苍白,头发有点凌乱,双眼里有淡淡的忧伤。

女人接着说:“你们炉子里剩下的火,可不可以让我们炒个菜?我给钱……”说着说着,女人哽咽了。

“孩子生病了,想吃妈妈烧的饭菜。我们特意买了菜,想找餐馆加工,一路问来,已经找了好久,可是……”男子在旁边补充。他说罢,一声叹息,眼神黯然下去。

万佐成和熊庚香不约而同地盯着男孩的右腿,那儿,裤管空荡荡的。男孩的嘴很甜,笑着叫了一声:“叔叔阿姨好!”熊庚香应了一声,鼻子忽地一酸,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万佐成赶紧让出位置,热情地说:“来,锅正好闲着,你们来用吧!”

万佐成从男人那儿知道了这一家子的情况。他们是江西宜春人,孩子11岁,患了骨癌,前不久做了截肢手术。儿子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待腻了,吵着回家,说是要吃妈妈烧的饭菜。孩子正处于治疗关键期,不可能半途而废。无奈之下,两口子便商量买菜加工,谁知医院附近的几家餐馆老板说生意好,没空帮他们做。自然,他们碰了一鼻子灰。

女人麻利地炒好了菜。熊庚香忙着给她打包。男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钱包:“师傅,你算一算,多少加工费?”万佐成伸出右手一挡:“什么钱不钱的,不就是一点多余的火嘛。不要钱!只要孩子需要,以后你们可以天天来炒菜,免费用炉子。”一家人千恩万谢地回了一墙之隔的肿瘤医院。

没过多久,小巷子的这个油条摊子在患者家属中传开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找到了万佐成夫妇炒菜。六个炉子不够用了,大伙经常要排好久的队,错过吃饭的点。见此情景,万佐成夫妇商量,一口气又添置了十套炉灶。

这条两米多宽的小巷子热闹起来了,每日暖洋洋的,仿佛一处避风港。渐渐地,露天厨房成为一些癌症病患者和家属心中的一盏明灯。

心灵手巧的万佐成赶制了几个木架子,摆上瓶瓶罐罐,香料、盐巴、白醋、生抽、料酒,一层摆不下,再摆第二层。他特意贴上一张红纸,写下一行字:调料免费。铁锅、高压锅、热水瓶……他们添置了一个又一个,煤球一换就是上百个。

好事也会传千里,万佐成、熊庚香古道热肠的事渐渐地广为人知。因为厨房位于江西省肿瘤医院外面的小巷子里,专供病患者及其家属加工饭菜,人们便把这儿叫作“抗癌厨房”。不过,随着日子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喜欢把这儿称为“爱心厨房”。

20年来,万佐成、熊庚香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用木柴给煤炉生火,一直忙到晚上11时,这是万佐成、熊庚香两口子的工作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2019年,两口子决定关停油条摊,一心一意办好“爱心厨房”。

万佐成话不多,记忆也不是特别好,但他从来来往往的人流里品尝到了别样的人生感悟:“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伤心事。我就希望大家在这里热热闹闹的,能忘掉一些烦恼。”

“我们帮不了什么,就给一点点光。”熊庚香如是说。

这点光,让许多人在失落里看到了出口。

无论风雨变幻,我们在老地方等候

没有人能够统计,20年来,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到底跟多少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打过交道。又有几人能够想象,每天置身生离死别的人群中,这两口子要以何等的坚强、何等的毅力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万佐成喜欢与患者和家属分享他多年来跟病人打交道的心得——

第一条,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毕竟如今科技发达;

第二条,心态要好,心宽者有利于延长寿命;

第三条,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要吃好,营养跟上了,才能与癌症抗争。

“我老家有句老话,牲口要吃,生根要肥。”万佐成说,“吃饭是大事,先把肚子填饱了,再去治病。”

从2013年年初开始,“爱心厨房”是赣南患者老张几乎每天要去的地方,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都会来到小巷,或者炒三两个菜,或者跟万佐成谈心。一来二去,两人成了莫逆之交。2016年春夏之交,老张的身体状况急剧直下,日益恶化。医生善意提醒老张的家属,老张生存的时间不多了,继续耗在医院于事无补。

回赣南那天,已经不能站立的老张被送到救护车前,却死活不肯上车。他看着家人,抬起手,吃力地往医院外的巷子方向指了指。家人用轮椅缓缓推着老张来到了“爱心厨房”。万佐成赶紧放下活计,拨开人群,冲到了轮椅前。

“萬大哥,我要回赣南了……”老张吐字已经不太清楚,很吃力,“感谢你三年来的帮助,很开心。我是来见你最后一面的。”万佐成劝慰他不要胡思乱想,鼓励对方好好养病。

老张微微点头,不再说什么,抖抖索索地伸出手,万佐成赶紧一把握住他的手。两人静静地凝视着对方,谁也舍不得先抽出手来。忽然,两行清泪从老张的眼眶里滑落,他喃喃自语:“真是舍不得呀……”

离别的时刻到了,老张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大哥,认识你们,真好。”

几年前,上饶男孩石头的妈妈患上了宫颈癌,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母子两人是“爱心厨房”的常客。石头的妈妈坚持自己炒菜,希望能够给儿子增加一点营养。有时候,看见石头的妈妈无精打采地炒菜的样子,熊庚香会上前帮衬一把。一来二去,石头便围着熊庚香转,奶奶长奶奶短地叫得欢。

石头的妈妈很坚强,丈夫在外务工赚钱,便自己跑来住院,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得照看着儿子。石头很乖,妈妈化疗时,他会安安静静地守在病榻前,认认真真地盯着吊瓶。在“爱心厨房”每次谈到儿子时,妈妈便会抚摸着石头的脸颊,苍白的脸上充盈着喜欢和欣慰。

在医院住了几年,终究回天乏术,石头的妈妈还是带着无限遗憾走了。令万佐成、熊庚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2021年暑期的一个中午,11岁的石头竟然再次出现在“爱心厨房”,陪伴在侧的是他白发苍苍的奶奶。他们得知,石头也得了癌症。万佐成两口子当即捐款5000元。在场的患者和家属感动了,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也凑了5000元,交给了石头的奶奶。

“爱心厨房”是个舞台,人物、时间、剧情都在变化,不变的是两个主人公。三百六十五天的重复,三百六十五天的轮回,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月星辰为伴。20年来,万佐成、熊庚香两口子哪儿也不去,厮守着烟火小巷,一起慢慢变老。仿佛,那袅袅烟火,是时光燃烧而成。

时间作证,用炉火给英雄城增加爱的芬芳

在“爱心厨房”,每天有不少老面孔,也随时增加新面孔。对于万佐成、熊庚香而言,每一个面孔都是他们的特殊亲人。让病友们吃得好一点,这是老两口每日关注的重点,也是他们幸福的源泉。在“爱心厨房”,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八,炒菜炖汤全免费,二十四小时不打烊。万佐成说:“他们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他们。帮助他们,我们感到很快乐。只要家属需要,我们就一直做下去,能做一天是一天。”

熊庚香60岁那年,儿女们商量,要热热闹闹地为她举办一次寿宴,邀请亲朋好友到场。要知道,南昌人很看重60岁的生日。但是,熊庚香不松口:“我说你们别瞎折腾了,心意娘领了。这酒席就别摆了,厨房走不开,离不得人。”最终,熊庚香寿宴的事还是告吹了。万佐成、熊庚香梗着脖子,拗着要守着爱心厨房。无奈,儿女们只好跑到“爱心厨房”,给母亲唱《生日歌》。

2021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可是,他们放心不下“爱心厨房”,最终决定放弃去北京,选择在南昌本地以录制的方式领奖。老两口“不能走”,但颁奖词道尽了“爱心厨房” 十多年来的温情:“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这儿,不妨对“爱心厨房”再以数字进行说明,或许更为直观——之前每年一万多人到这里做饭,如今每天两三百人次,一年保守七八万人次。没有谁能够想象,两位老人是如何坚持将一场大爱的长征进行到底的。这多么像一个暖色调的童话。

有一位记者如是说:“那种奇特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明明是面对着一个个即将凋零的生命,病人和家属在‘爱心厨房里都喜欢笑,似乎迎来了另一种明艳的绽放。在‘爱心厨房,我从来很温暖。”

万佐成、熊庚香“刷新”了很多人对南昌的认知,也为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张爱心名片。

时间无痕。时间却以巷子里一炉炉温暖的火,给南昌城戴上了仁爱的勋章。2020年11月20日,万佐成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名单公布,万佐成、熊庚香当选“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新的一年,对于万佐成、熊庚香而言,没有任何新的计划,一切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老两口都这样说:“只要我们干得动,爱心厨房就一直开着。现在大家已经处出感情了,我们离不开他们(患者和家属),他们也离不开我们。”不过,老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投入到帮助的队伍里,靠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一起帮忙才能渡过难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巷里,那一炉炉不熄的炭火仿佛一支支指挥棒,引领着人们合唱出一座城的爱之歌。

猜你喜欢
肿瘤医院老张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感谢老张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8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老张的猪会听锣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0
老夫妇
幼儿园(2018年19期)2018-01-31 17:46:40
创新体制 承担重任 建国际一流的肿瘤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4
海南省肿瘤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0
十年巨变 打造地市级肿瘤医院标杆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2
地市级肿瘤医院成“被遗忘的角落”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6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