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文
经过近三年的翘首以盼,1月8日起,内地有序恢复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
通关首日,相关口岸的现场布置充满新春的喜庆元素,欢迎同胞的标语摆在显眼的位置,欢喜的氛围似乎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终将回归正常。
恢复通关的脚步既已迈出,全面通关也将指日可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月11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目前通关工作进度良好,香港已逐步迈向完全回复正常的生活,对本港经济有积极提振的作用,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正面的影响。”
路通则财通,由人员往来间延伸开来的各类经贸活动重又活跃,外界预测,2023年香港经济有望走出过去几年的阴霾,迎来强力复苏。
1月10日,敏敏到广州越秀的一处办证中心办理港澳通行证。她告诉记者,现场排队等候办证的市民络绎不絕,很多人甚至看到队伍排得很长就走了。之前办理香港通行证随时可办智能签,现在只能通过预约办理人工签,且约完当天也不一定办得了。通关恢复之后,两地人员来往的热切由此可见一斑。
在香港工作的小利终于要见到三年未见的亲人。这个春节,他的家人打算到香港看他,一家人在香港玩几天。“2020年是我们最后一起过年,之后就没见了,各奔东西。一个人过年真的很寂寞,这几年一直很期待通关、期待团聚。我妹妹也准备好过来买买买了。”小利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随着通关的恢复,龙岛集团总裁莫荣杰打算每周来回一次。疫情之前,莫荣杰每隔两三天就会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这三年,他来往的频率变成两三个月一次,以减少在隔离上花费的时间。“现在反而是要去适应和疫情之前差不多的状态了。”
业务的调整与拓展也随之提上日程。莫荣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在香港经营着零售及餐饮店,这几年也受到游客减少、市场萎缩的影响,但如今又有盼头了。他计划接下来在广东江门开出跟香港数量、规模相当的门店,其在香港的食品研发团队也可以常来江门的分厂开展工作。
春节临近,莫荣杰打算带着香港的家人回祖籍江门探亲,他的家人有三年没和亲戚团聚了。像莫荣杰、小利这样南下北上探亲的民众有很多,根据目前预约通关人数显示,腊月二十八至大年三十最受欢迎。
根据首阶段的通关安排,共有7个出入境口岸开放,陆路口岸方面两地每日将安排“北上”和“南下”的人数各5万人,海路口岸、港珠澳大桥和机场不设人数限制,在港内地人回内地、在内地港人回港均不在配额之内,因此每天来往的实际人数超过10万人。
这与疫情前深港每天60万人次左右的通关量仍有差距。目前香港出境前往内地的需求激增,出境人次高于入境人次。1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及高铁香港段将于1月15日起恢复服务,进一步满足出行需求。
在通关受限、全球经济衰退等众多因素交织下,过去的4年里,香港经济有3年录得负增长。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20年第四季度,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2019、2020年GDP增速分别下滑1.7%、6.5%,2021年增长6.4%。
在疫情的冲击下,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下滑3.9%、1.3%和4.5%。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6日表示,出口、资本投资及消费,三者之中唯一比较稳定的是消费,预期2022年香港经济录得3.2%负增长。
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市民排起长龙
“香港经济增长对外部环境依赖很强。”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2021年全球积累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经验,西方开放,贸易投资重启,香港经济又上来了。2022年受本地疫情影响,四大支柱产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只有金融服务表现好一点。”
恢复通关,无疑是破解香港当前经济困境的关键一招。机构也因此纷纷上调对今年香港经济的预期。
香港总商会预测,香港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3.8%;通胀水平按年升1.1个百分点,升至3%;失业率有望于年底回落至3.3%水平,即按年回调0.3个百分点;零售和商品出口,将分别按10%和4.5%年增长。
惠誉大中华区主权评级主管费安德指出,香港拥有非常庞大的财政储备,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赤字增加的冲击下,香港有足够的缓冲空间继续维持下去。惠誉预测香港经济今年增长2.2%,并在明年恢复到3.5%。
经济学人智库(EIU)预测,对高感染率的警惕将限制两地今后两个月的跨界流动,内地赴港旅游至少要到3月份才会有实质性的回升,由此零售额将快速增长。EIU决定将2023年总体实际GDP增长率从2.5%上调至接近3%。
彭博社报道也指出,随着香港加快对内地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开放,经济学家们正在上调对香港今年的预测。如果香港经济如预测般实现更高增长,将在2008年以来首次超越竞争对手新加坡。
毛艳华认为,恢复通关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在第一季度就会很明显,毕竟1月份很多企业会开工,还有春节这样供需两旺的阶段来提升消费。“口岸开放以后,香港旅游、餐饮、酒店、贸易、进出口业务都会复苏,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也随之会更加景气,四大支柱产业在2023年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成效。在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香港经济增长有望实现大幅度提升,走出萎靡状态。”他说。
陈茂波表示,虽然地缘政治、加息未完成、不同经济体激烈竞争等外在环境因素依然存在,香港本身也面临如土地不足、人才不足等客观限制,但他对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设立“吸引重点企业办公室”“共同投资基金”,以及在17个驻外办公室成立专门小组,致力于吸引海内外的企业和人才;同时通过推动北部都会区和中部水域填海规划,积极拓展所需要土地来源,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
而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仍是通关恢复后的主题。大湾区亟须把“停下”的三年补回来。
1月10日,香港贸易发展局率港商代表团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考察调研。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他们在恢复通关后考察的第一站,此行主要调研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内销技术和经验。
据悉,这是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出“内地发展支援计划”“GoGBA港商服务站”等系列措施的内容之一,为港企提供更多到大湾区乃至内地发展的营商资讯和对接机会。一些参与考察的港企也表达了未来合作的意愿。
港商代表团参观调研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
“对于香港来说,利用好内地市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供给和消费优势,积极推动流通的便利,把大湾区建设好,金融贸易旅游商务都有保障,经济发展也就有保障。”毛艳华说。
毛艳华认为,综合来看,香港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自身、内地、全球因素。通关后的整体发展策略安排也将从这三个层次推进:从自身的发展看,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抢抓数字经济、数码化的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机遇,带动就业;在与内地的联系上,继续推进通关便利化、畅通物流通道,加强人员流动与产业分工合作,研究推进各领域规则衔接;面向世界,加强与各经济体的紧密合作,积极发展商务活动,成立专门的招商机构,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和人才。
他也提到,在人员流动方面,香港更好地开放劳动力尤其是人才市场,对内地的一些科技专业人才可以扩大开放,一方面有利于补充香港人力资源的短板,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强跟内地产业的分工合作。
责编:郭霁瑶 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