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丙旭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下民宿设计中特色突出的设计师及其经典作品, 能够代表当下民宿设计的较高水平。书中以精美的实景照片搭配详尽的设 计理念文字,并附民宿的详细信息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心得,无论从设计专 业角度还是休闲旅游角度,都能够为读者提供较高价值的参考资料。
陈卫新
室内建筑师,《中国室内设计 年鉴》主编,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 委,《中国室内》杂志编委,中国建 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南京市室内设 计学会副会长,南京筑内空间设计顾 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新型旅游方式不断扩展,也促进了我国文旅产业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新。民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居住体验并重且独具特色的业态,不仅可以吸引人流、促进当地消费,更兼具延续传统、人文、民族等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人们体验中国地域风俗和文化的空间载体。尤其在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中,中国的民宿设计更是需要朝着专业化、地域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2017年,我策划的《民宿在中国》出版,书中收录了28个各具特色的经典民宿作品,每个作品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构成了整本书的核心价值,出版后畅销海内外。如今蓄力四载,基于以往的经验与总结,我们独家对接了业主、设计师以及创作团队,深度挖掘每一个民宿背后的故事,最终将收录34个独特作品的《民宿在中国2》呈现给读者。
该书囊括了中国当下民宿设计行业中特色突出的设计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能够代表民宿设计的较高水平,收录其中的国内著名民宿设计师包括沈雷、余平、林迪、姚亮、张健、林文格等,项目地点涵盖大理、杭州、南京、昆山、西安等城市,以及碧山村、大港镇、大建旁村、同里镇、迈古村等村镇。装帧精美、版式设计新颖独特的同时,书中的案例实景照片都具有较高的精度,文字描述详尽细致,配有丰富的设计图纸,既向读者呈现了优秀的民宿案例,也完整地表达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读者还可以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与民宿业主直接联系,方便读者出行。作为一次新时代民宿设计实践的记录,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理想栖居方式的缩影,《民宿在中国2》中有老宅,有新宅,还有几个世纪、几代人的生活情感与集体记忆。我希望该书能为广大读者展现出中国辽阔地域的时代风貌,也向世界展示大美中国。
相较于该系列的第一本书,我对《民宿在中国2》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首先,我与主编陈卫新就内容框架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探讨,最终才确定下来整体的编辑思路和收录作品的标准要求。在编辑思路方面,我们认为这本书既要能够作为专业民宿设计师的设计参考,又要满足大众读者对于旅行和休闲阅读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内容策划的时候需要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书中收录的设计师设置了需要是在民宿行业深耕10年以上的国内知名设计师的门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案例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第一,作品的规模不限,但一定要突出独特、新颖的设计理念,包括材料的运用、空间氛围的营造、文化内涵的表达等;第二,图片要由专业摄影师拍摄,以视角和内容突出空间的生命感和生动性;第三,图纸要丰富,既要有总平面图,又要包含各功能区的平面图以及各楼层的平面图,除此之外还要有设计手绘图;第四,每个设计师要写一份设计感悟,分享通过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从设计者的角度获得了什么,同时附上亲笔签名。
其次,该书在延续第一本的内容体例和版式设计的基础上追求精益求精。保守容易,创新很难。由于第一本的操作相对成功,仿佛总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说:按照第一本的模式抓紧把第二本搞出来。但是如果不挖出一些新东西,总感觉对不住读者的期待和信任,所以我在内容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深挖和探索。比如,对所有收录作品的照片统一做了调色,这项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但调色后照片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再如,对收录作品的图纸全部重新修图,对个别图纸的断点、辅助线、标注等做了修补和擦除,经过修图后的图纸更加清晰,表现的信息也更加准确;又如,邀请专业人士对文字进行润色,大部分设计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提供的文字内容并非精益求精,需要对稿件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写和调整,经过润色后的文字详尽且有文采,对提升图书的品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是具体对接每一位民宿设计师,设计师的想法是五花八门的,要让20多位设计师都能够理解编辑的思路和要求,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出版,这件事情做起来难度非常大。出于对读者和设计师的负责,我提的建议都是站在提高内容质量的角度,可能在过程中给设计师增添了很多麻烦,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但整体做下来大家都很开心,我也从心底里发现努力和付出真的能够获得理解和支持。
少年不知乡愁意,再归已是愁乡人,乡愁与理想的栖居都是人的本能。书中我们可以聆听经历500余年风雨的江南古宅的故事,可以见证百余年历史老屋的重焕新生,可以感知“在地化復苏”的少数民族古建民居的魅力。而书中收纳的作品有的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包容与折中,有的分享了游牧民族生活与文化的传承,有的展现了地道的藏式生活与生态环境,有的拥有海边最文艺的渔村以及如盐粒般洁净的纯白建筑,有的能够感受“山麓炊香有人家”的山水景象,有的可以让人探索“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的隐秘感受。此外,还有哀牢山上的自然美感,无想山内的创新再造;有千年古镇的原始形态,也有江南水乡的柔软气质;有道教发源地的曲径通幽、与世无争的安宁,也有山水田园、古村石屋,以及顺应时代的生活方式。作者以字传意、以图入境,希望读者能在书中感受到来自东方审美的文化自信,重新审视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追寻、还原最真实的生活美学。
2023年,民宿在中国,设计在中国,我们在中国。
(作者单位: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