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朦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数量虽多,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具体体现在我国会计人员的构成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低层次的人才相对比较多,如报账人员、报表编制人员等;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短缺,如注册会计师、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特殊类型的会计人才等。基于人才市场的需要,结合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了在会计专业中应进行分类教学的改革。
一、高校会计专业分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目标不匹配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理论授课时间有限,所以必须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教学和传授。除了一些财经类专业院校的校外教育模式比较成熟之外,其他高校的实际应用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缩短了一些学时,减少了教学的难度,并不能适应不同类型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灵活度较弱,缺少针对性
高校会计学在掌握各种生源和专业发展的特征上,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到目前为止,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还对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导致许多高校的会计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完成教學计划。当前,高等院校在招生后安排摸底考试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认识并不多,造成了“一刀切”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教师力量薄弱,缺乏丰富经验
在新的教育背景模式下,师资队伍在起步阶段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性,课堂教学不够灵活。首先,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不好,如果继续采用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急剧下降,会让他出现难以领会理解的情况。其次,会计专业的教师工作负担较重,每个人的课程数都在两门以上,所以在备课和关心学生的工作上,教师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后,当代高校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对于多元化的生源特征缺乏实际教学经验,自身的教学水平较低,学校没有落实好培训工作。
二、高校会计专业分类教学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在恰当、合适的学习目标环境下,多数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趋同性,而分类教学则是为他们提供客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机会。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建议,在不同水平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标准,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权利,并在每个阶段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分类教学。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从对学生目前的能力和潜能的认识出发,充分利用中间部分最靠近发展区域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高校会计专业实行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例如,有些学生选择了考研,从事科研;有些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以获得更多的实习经历。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要,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中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考研和就业的学生分别制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有益的知识。有的高校的会计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采取“分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特点。
(二)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一个班级的同学都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如果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无法保证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分类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类教学是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教学还可以完善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对高职院校实行分类教学,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
(三)会计人才市场招聘职位差异性明显
近年来,我国会计人才的招聘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长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日益重视;同时,各部门也不再只注重基础的会计资格证书,而是更注重学生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因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获得相应的会计工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较少,因而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四、促进高校会计类专业开展分类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一)针对不同就业岗位实行差异化教学
在不同的职业需求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分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计工作通常包括会计、出纳、库管、财务管理人员等。就业单位有很多,比如国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企业的类型,采用差别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课程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首先归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工作的预期类型来选择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的满意度。
(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改革
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在学习方式上更具创意。方便教师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能够建立一套独立的教学课程系统,随时更新学习信息,以此推动实验教学的开展。特色班级,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司理财、纳税申报、税务筹划、审计、代理记账等专业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拓宽自己的学习范围。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简化教学内容,对过程考核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将实际操作考核、校企合作练习的成绩等纳入学生的日常考评中。在分类测试之后,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使用教材,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偏理论和偏实践。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组建代理记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综合实训等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采取不同课程多元化分类考核的方式
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法时,由于各个课程的难度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因素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例如,在金融专业选修课中,若选修的学生主要是在金融企业工作,则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如果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学分,考试就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开卷方式。因此,在实施分类教学法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如闭卷、开卷、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四)做好课下练习巩固
由于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练习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在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财务会计,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不同,导致练习的速度和精确度的差别。所以,在练习内容上要做到与教材相结合,在难度上要突出层次。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分类教学的优势,师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联系,积极聘请和引进来自企业一线、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研究水平和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建立课程建设团队;同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参加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等方式,积极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加强实训教学与实践操作,不断提升工学结合的水平,切实保障会计专业分类教学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出现和用人单位差异化需求的增长,将分类教学法运用到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加大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国会计专业实行的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我国的办学规律,而且也符合我国的办学特点,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根据学生在兴趣方面的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分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促进和深化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名称:依托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质量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大数据与会计分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