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6-09 01:09:34陈朝营
理财·收藏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业生产

陈朝营

目前我国处于新发展时期,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步展开,体现了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急迫需求。为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分析农业经济影响的最大因素及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现状出发,分析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将二者结合起来,深刻论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与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流量增大。经济是导致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人口流向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即为劳动力转移。但是收入的差距和较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高的因素导致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具有边缘化的性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部分人选择居住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是家乡,于农村和城市间往返来降低生活成本。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时期,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将农业的积累转移到重工业部门,用农业发展支持工业发展。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和轻工业的投资差距逐渐加大,重工业的投资更多,然而重工业以机械化操作为主,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现状

随着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的调整,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在政策确立后,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加上政策实施前积攒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外出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改变,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向外转移的幅度持续增大,尤其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和机械化模式的前提下,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外流。

(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转移到城市后第一产业及农业产业的就业量明显下降,更多人选择在城市从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提升迅速高于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就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所导致的。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从2003年到2005年增长了将近7000亿元,其中仍以农业为主,农业总产值比畜牧业和渔业产值高。我国农业生产的作物总播种面积投入整体平缓增加,在土地所有制没有变革之前,土地的投入量几乎不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增长了90%。体现农业经济正以大规模机械化的力度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作物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的人力资本流失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人力构成为青壮年。人群外出选择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以这些劳动力为主。但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及第一产业活动的多数为老年与儿童。在农村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下,农业经济发展受阻。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失,在机械化发展仍不够完善时期,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现问题,同时阻碍了农业经济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

(二)使农村各类产业发展受阻

在农村具有先进知识与技术水平的劳动人群,大部分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具有更多创业可能性的城镇。而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迟缓需要获利周期更长,导致农村产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缺少新鲜技术型人才,导致农村仍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使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放缓。此外,劳动力的转移导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出现,其并未有能力参与农村各类产业建设,从而更加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劳动力选择将后代迁往城镇,学习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下一代的农村人口继续下降,使农业经济发展再次受阻。

(三)优化地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口减少,而位于农村的人口选择农业为产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性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网络技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了网络销售等多种环节。农民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土地资源进行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及销售,可依托各类产业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丰富农村的经济发展类型。比如通过网络销售等发展农产品销售行业,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创新性发展。

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结及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在增多

我国城市化进行到了中后期,城市吸纳人口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由于城市建设和规划问题,城市所能容纳的人口容积也在不断增多。為适应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城市也在不断发展产业建设,如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城市市场竞争的需求下,使第三产业间的竞争力增强,资金倾向于向第三产业流动,从而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民工人数从2000年开始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从事第一产业及农业生产的人数在不断减少。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势影响大于劣势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又进一步刺激了农业集约化和高科技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总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了部分负面影响,但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繁荣了农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支持下,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势。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刺激农业生产机械化种植但有其局限性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和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中,迫使参加农业人口的数量大规模减少。而农业生产的总资金投入却在不停地增加,使农业生产的更多资金可以投入农业设备研发中。农业设备的研发对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作用,是资金要素代替劳动生产要素的具象化体现。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

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为了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首先需要城镇加大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与此同时,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已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需要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因为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成本较低,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小城市有利于低成本的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发展经济成本。其次,政府应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使各类产业的发展能力增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实现迅速再就业,留住农村劳动力人口。政府还需要对户籍管理等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与划分,例如建立居住户口和住宅户口等方式,将户籍的阻力减小。并加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

(二)加大资金投入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要明确土地的流转制度与租用制度,并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研究生产,投入更多的资金,研究生产出更加高效、节能便捷的农业机械设备。并且农业经济产业从事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土地流转与承包。在转移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使农村固有的劳动力进行土地承包和规模经营增加二次收入,进而使整个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然而现在部分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并没有集中大规模生产意识,所以需要重视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意識,并及时教授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农村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高效便捷地操作农业机械设备,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提高农民的技术培训

在资金与设备的支持下,要提高农民的技术使用规范和农村现有劳动力的农业知识生产水平,朴素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已不能够满足农业经济新生产。现代化的科技水平需要更多懂得生产管理、作物种植的高生产技术人员。首先,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农村培训教育,确保农村学龄儿童可以受到基础教育。其次,要使农业生产技术与时俱进。以村委会为基础单位对农民进行周期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利用农村的图书馆和村委会办公室等开展农业生产新知识的教学与宣传活动。同时,可以按户分发新型机械化农具,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四)助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同时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首先,要自上而下由政府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策,着力培养有技术和会管理的人才在合作社中带头进行标准化生产。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促进农民进行合作化生产。要主动组织引导生产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的农副产品等,开发新型农副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以及借助各项法律法规来约束规定生产形式。

六、结 语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反映。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多种社会因素方面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以追求个人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为目的进行周期性转移。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在短时间内使得农业经济受到重大打击。适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如果出现进一步盲目而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只会使农村的发展停滞,对于欠发达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大。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