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生辉 意必吉祥

2023-06-09 08:50吴多彬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青花瓷

摘要:“八宝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之一,寓意吉祥如意。元明清时期,以“八宝纹”为题材的纹饰逐渐流行并定型,且大量应用于陶瓷器艺术之中。甘肃省山丹县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有数件“八宝纹”瓷盘,器型古朴典雅、图案纹饰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这些“八宝纹”瓷盘的品鉴,进一步阐述“八宝纹”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八宝纹;青花瓷;五彩瓷盘;艺术特色

“八宝纹”是以八件吉祥物为题材而组成的一种象征吉庆祥瑞的装饰图案,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瓷器之上的“八宝纹”装饰极为常见,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均有大量制作。“八宝纹”寄寓着中华民族追求吉祥如意、健康长寿、长乐富贵、趋吉避害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

一、“八宝纹”概说

关于“八宝”,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语境之中有着不同的称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天子八宝”“道家八宝”“佛家八宝”“杂八宝”之说。通常意义上的“八宝纹”,则是以“道家八宝”“佛家八宝”“杂八宝”为题材而形成的一种装饰图案。

“天子八宝”为古代帝王所用八种印玺的总称。《唐律疏议·诈伪》曰:“诸伪造皇帝八宝者斩。”(长孙无忌)疏议:“皇帝有传国神宝,有受命宝、皇帝三宝、天子三宝,是名八宝。”[1]《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记载:“名为镇国、受命二宝,合先帝六玺,是为八宝,命置官以掌之。”[2]可见“天子八宝”为皇帝所用印章,有别于“道家八宝”“佛家八宝”和“杂八宝”。

“道家八宝”又称“暗八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分别为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篮、鱼鼓、横笛及玉板,代表八仙之品,既寓意吉祥,又代表法力无边。[3]“道家八宝”是我国传统文化、本土宗教文化和民间世俗文化深度结合的产物,象征着人们追求幸福圆满、吉祥长寿、富贵安康、趋吉避害的文化内涵与寓意。“葫芦”内藏灵丹妙药,能长生不老;“团扇”轻摇能够使人起死回生;“宝剑”灵光显现,能镇邪驱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能修身养性;“花篮”内蓄仙品佛果,能广通神明;“鱼鼓”频敲可占卜人生,顺天应人;“紫箫”吹度使万物滋生,焕发生机;“玉板”和声使人心静神明、清净自然。经过长期在民间的流传和演绎,“道家八宝”被民俗化、艺术化、社会化,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八宝纹样,通常被称为“暗八仙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瓷器、织物、家具、服饰和工艺品之上。

“杂八宝”又称“俗八宝”,由民间代表吉祥的八件物品构成,其代表宝物有祥云、方胜、菱镜、石磬、银锭、金锭、宝珠、珊瑚、犀角、古钱、如意、象牙、灵芝、葫芦、荷花、双角、艾叶、蕉叶、琉璃、玛瑙、鼎、书、画、松、竹、兰、梅等,从中任选八种构成一组赏心悦目的图案。[4]“杂八宝”与“道家八宝”“佛家八宝”都被赋予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内涵,如古人常以“石磬”寓意吉庆有余、喜庆绵绵;以“祥云”寓意好运将至、绵延不绝;以“银锭、金锭”象征家财万贯、锦衣玉食;以“如意”代表心想事成、事事如愿;以“寶珠、珊瑚、犀角、古钱”等奇珍异宝表示圆满、神秘等;以“松、竹、兰、梅”代表高风亮节、品德高尚。故而,“杂八宝”代表着人们盼望幸福、吉祥、富裕、事事如愿的心理。“杂八宝”由于其组合的多样性,多用于织物之上,常与云纹、花卉纹、动物纹相互配合,以烘托主题纹样。

“佛家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吉祥八宝”“八瑞吉祥”等,由佛教供器“法轮、法螺、宝伞、华盖、莲花、宝罐(瓶)、金鱼、盘长(吉祥结)”八种宝物构成。“佛八宝纹”则是以这八件器物为题材引申演变而形成的一种装饰图案,简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肠)”。[5] “佛家八宝”最初源于古印度佛教文化,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后来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含义。在早期佛教美术中,“佛八宝纹”多出现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图像中,或装饰于象征释迦的双足图案中,或作为释尊悟道时诸神手中奉献的持物,其中尤以法轮、莲花及法螺出现最多。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家八宝”被信徒奉为吉庆祥瑞之物,藏传佛教称为“八瑞相”或“八吉祥”,常用于供养佛像、装饰佛堂。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以及向内地的传播,“佛八宝纹”作为装饰图案逐渐流行并定型,逐步成为佛教主要的装饰图案之一。之后在宗教融合与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这种装饰图案打破宗教界限,逐步应用于民俗文化之中,寄寓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瓷上“八宝纹”的发展与演变

瓷上“八宝纹”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时期。元朝建立以后,藏传佛教地位颇为显赫,被尊崇为国教,在文化交融、民族融合、宗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向内地传播,元明清时期深受宫廷推崇,因而佛教典型纹饰图案“八宝纹”亦随之传入内地,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艺美术装饰之中。

“八宝纹”最早在元代的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的彩瓷、青白瓷等瓷器中出现,元青花中以八宝纹样作为装饰十分普遍。其中最受欢迎的纹饰为变形的莲瓣纹,这种莲瓣纹常绘在器物的肩部、胫部,有的还在莲瓣内加绘犀角、银锭、珊瑚枝、花朵等“杂八宝”,因常画八个莲瓣,且码放整齐,故俗称“八大码”。元代“八宝纹”的题材内容既有“杂八宝”组成的装饰风格,也有“佛八宝”构成的纹饰图案,并且八宝顺序并不固定,缺乏规范和程式化,纹饰图案也相对简单。

明代瓷器上的“八宝纹”逐渐成为主流。明早期“八宝纹”器物相对较少见,且多以青花为主。明中期成化至隆庆年间,“八宝纹”装饰风格渐为流行,在继承前代基础之上,八宝纹的形象内容并无变化,在构图上却有所创新,出现了八种吉祥物组合的复合图形。明后期万历至崇祯时期,“八宝纹”的形式层出不穷,纹饰图案较之前更为丰富多彩,有缠枝莲托八宝、折枝莲托八宝、朵莲托八宝、四季花托八宝、灵芝托八宝、莲花地八宝、莲瓣内饰八宝等,装饰风格多样、规整雅丽。[6]纵观明代“八宝纹”瓷器的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明成化时期首创的斗彩缠枝莲托“八宝纹”,更是打破了明初以来青花一统的局面,进一步丰富了纹饰图案的表现形式。

清代瓷器之上的“八宝纹”装饰图案极为常见,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均有大量制作。清初在传承元明时期既有的青花“八宝纹”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八宝纹”形式多样,纹饰图案愈加丰满繁复,色调丰富多彩。顺治时期,基本沿用明青花“八宝纹”的装饰艺术风格;至康熙时期,五彩“八宝纹”开始兴起;雍乾时期,粉彩“八宝纹”兴盛,“八宝纹”成为清代瓷器之上的主要装饰图案之一。

三、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八宝纹”瓷盘赏析

口径26.5、足径15、通高5.3厘米。敞口,圆腹,圈足,口沿微呈波浪棱。通体施青白釉,内壁等距四开光,绘寿桃四组,其间填充四类不同形状的网格纹,其上绘“杂八宝”图案中的“古钱、蕉叶、方胜、琵琶”四宝。腹部豆绿釉青花绘“杂八宝”之如意,“道家八宝”之玉板,“佛家八宝”之宝伞、华盖,以及琵琶、笙、磬、阮4件乐器和8组花卉纹,所绘宝物结带飘扬。盘底青花双圈内绘“游人泛舟图”,似为《佛印夜游西湖图》,湖面水波粼粼,山石松柏相映。

该明“八宝纹”山水人物青花瓷盘器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青花与粉彩兼具,青花色泽灰暗,纹饰图案及绘画采用勾勒轮廓加以淡描赋彩。青花山水人物色调明快、层次分明、浓淡相宜,边界无晕散状。其紋饰图案繁缛细致,尤其是相隔图案间的网格纹,工笔细微,有条不紊。盘中所绘图案既有“杂八宝”,又有“暗八仙”和“佛八宝”,选材广泛,不落窠臼,组合随意,非固定程式化以八宝齐全为题材,而是各选其中几件,将其杂乱组合以表现寓意及内涵,并且将“八宝纹”和山水人物画巧妙结合,构图疏密结合、动静有致。

此盘的纹饰图案较为独特,通常在“杂八宝”图案中,古钱、蕉叶、方胜、如意、石磬等较为常见,而将乐器中的琵琶、笙、阮作为八宝图案甚为少见,在此盘中当作八宝使用,有其特定寓意。“笙”与生、升同音,有生生不息、步步高升之意;“阮”也叫“阮咸”,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因竹林七贤“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作八宝图案寓意贤良方正、品德高尚;琵琶与吉祥之果“枇杷”谐音,据清代陈淏子《花镜》记载:“枇杷一名庐橘,叶似琵琶,又似驴耳,秋蕾、冬花、春结子、夏熟,备四时之气。”因此枇杷被视为吉祥之果,比喻为“满树皆金”;琵琶结又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结的一种,与佛八宝“盘长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寓意吉祥如意。因而,“杂八宝纹”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意象化的表现,更是传统吉祥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发展,其选材广泛、内涵丰富。

通高7、口径15.7、足径5厘米。撇口、弧壁、浅腹、圈足,白地青花绘“八宝纹”“夔龙纹”“团寿纹”。内壁绘九龙衔花,中底绘一“寿”字,九龙环绕。夔龙肢体粗壮,上颚高抬,张嘴伸舌,口衔香草,四足,五爪,双翼,尾作卷草状,展翼伸爪,腾空飞跃,劲健勇猛。外壁绘缠枝莲托“八宝纹”,八宝结带飘逸,排列顺序为“轮、螺、盖、伞、花、罐、鱼、长”。近底圈足处绘青花“山”字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六字二行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字体清晰淡雅、端庄工整、正雅隽秀、苍劲有力。

康熙青花瓷总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康熙十九年之前)、中期(康熙十九年到四十年)和晚期(康熙四十年后)。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青花浓重灰暗,发色灰蓝或蓝黑;中期,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胎体洁白坚硬。釉面呈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强弱分明、分层渲染,呈宝石蓝色;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这件九龙寿字“八宝纹”青花瓷盘的绘制采用渲染或晕染的技法而成,层次分明,构图疏朗,色泽深沉浓艳,胎体厚重,釉色莹润。图案纹饰无线条勾勒轮廓,基本采用分层渲染,设色清新淡雅,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绘画风格写意奔放。经观察分析瓷器胎质、釉色、设色等方面特点,其具有康熙中期青花瓷特征。

康熙青花瓷底款亦有明显特征,早期官窑青花有“不尚尊号”的习惯,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圈六字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有双行六字、三行六字款。晚期青花双行六字款往往不绘双圈,并且“清”字右下的“月”字内第一横常竖写,还有部分“大清年制”四字楷书款,另有干支纪年款、堂名斋名款、吉语款等。康熙民窑一般不书帝王年号,这与清代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往往只写堂名款、斋堂款、吉语款和花押图记款等。[7]由此可见这件青花瓷盘应为康熙中期官窑的上乘艺术之作。

通观整件九龙寿字“八宝纹”青花瓷盘,可以发现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福乐长寿、花开富贵、循环往复、绵延不绝的寓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封建皇权与身份的象征,龙纹瓷盘大多为皇室所用器物,“八宝”亦是我国佛教吉庆祥瑞的供器和民间所信奉的宝物,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安康。将龙纹、“八宝纹”和团寿纹进行有机组合,说明此物应为皇室礼佛或贺寿时所用的典型器物,在当时使用规格较高。此件康熙九龙寿字“八宝纹”青花瓷盘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追求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含义与佛教中趋吉避害、修身行善等内涵,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陶瓷艺术鲜明地表现出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

口径34、足径21.5、通高5.4厘米。敞口,浅腹,圈足。口沿绘单线描金弦纹,沿下饰一圈黄底如意云头纹,内壁绘绶带缠枝八宝纹“轮、伞、长、螺、花、瓶、鱼、盖”。盘底描金双圈内绘缠枝花卉,中心绘豆绿色八角莲花。外壁绘三组折枝莲纹,圈足较大,底施白釉,矾红六字双行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字体工整有力、端庄古朴。

清光绪粉彩“八宝纹”瓷盘,器物尊贵静穆,工致殊常,绘画精细,布局繁缛,线条细腻流畅,色泽清新。绘画采用勾勒轮廓加以填彩,缠枝莲纹枝干花叶细瘦尖长。整体风格拘泥刻板,较前代缺乏厚重感。“八宝纹”以红、黄、紫、蓝、豆绿五色交错杂置,描金错彩,其釉莹润华美,其色妍丽夺目,其彩绚丽缤纷,尤其胭脂紫一色,观之尚存浓厚的乾隆、嘉庆时期粉彩雍容华贵之气息,又有道光、同治时期承袭前朝富丽堂皇的艺术遗风,是为光绪时期官窑之隽品。

此件粉彩“八宝纹”瓷盘的“八宝”排列顺序,与康熙青花八宝纹瓷盘不同,按照顺时针排列顺序为“轮、伞、长、螺、花、瓶、鱼、盖”。关于瓷上“八宝纹”的排列顺序,每个历史时期各不相同,其排列顺序亦也可作为一种断代依据。元代“八宝纹”无固定排列顺序,明代永乐时期趋于稳定,形成了固定的排列顺序“轮、螺、伞、盖、花、鱼、瓶、长”;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中期,排列顺序为“轮、螺、盖、伞、花、瓶、鱼、长”;到清同治时期开始按照“轮、伞、长、螺、花、瓶、鱼、盖”的顺序排列。[8]上述康熙、光绪时期的两件“八宝纹”瓷盘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八宝纹”作为元明清瓷器装饰的主要纹样,既在宫廷中广泛应用,因而为御窑厂大量生产,又为民窑大量制作。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八宝纹”的寓意早已突破了单纯的宗教意义,成为集民俗文化、吉祥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复合体,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审美观念日益趋同的发展轨迹。无论“道家八宝”“佛家八宝”还是“杂八宝”,都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和吉祥文化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生生不息、平安幸福、健康长寿、福智圆满、趋吉避害、和平包容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清]毕沅.续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邵攀科.中国传统吉祥八宝纹样研析[J].西安翻译学院学报,2010(04):79-81+67.

[4]朱艳,王国和.八宝纹样的构成及寓意[J].四川丝绸,2007(02):46-48.

[5]张雯.陶瓷装饰中八宝纹饰的文化意蕴及其运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6][清]朱琰.陶说[M].中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8:88-92.

[7]邱向军.康熙青花瓷鉴赏[J].中原文物,2011(02):101-108.

[8]周麗麗.瓷器八吉祥纹新探[J].上海博物馆集刊,1987(00):312-332.

作者简介:

吴多彬(1969—),男,汉族,甘肃山丹人。本科学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与文物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纯净的青花瓷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