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在进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企业转型,财务先行。企业的财务和业务长期独立存在,随着财务职能往前推进,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例,介绍业财融合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工作质量的具体方法,以期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确保国有企业正确应对外界挑战,希望给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营带来启发。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现阶段,业财融合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保证业财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财务转型工作,为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因此,基于业财融合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意义
1.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在于投资、融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决策层级冗余、信息反馈速度慢的现象。面对这一情况,将业财融合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速度,还能拓宽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获取渠道,进而在财务工作开展前,财务部门能够准确估算相应的项目成本,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准确的预算资金,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目的。
2.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如果国有企业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那么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必然会增加。现阶段,为了尽可能提升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增强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借助业财融合,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得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可以在相互配合的同时相互监督,强化企业风险防控体系,降低潜在财务风险对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3.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使得财务部门可以深入了解业务部门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并以需求为基础开展企业业务的管控工作,提升资源配置的可靠性。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参照财务管理的数据信息,确定业务开展过程中消耗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有效开展内部资源的整合工作,提升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
4.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运营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管控,最大化提升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应用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尽可能提高与经济活动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进而达到推动国有企业整体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1.工作目标没有统一
在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为了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必须为业务与财务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目标,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保证相关部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够在统一的目标支持下,实现共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受当前国有企业落实业财融合战略的时间相对较短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可能会忽略设置统一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导致业务与财务部门在推动业务发展时,出现了发展目标不一致、“各行其是”的状况,不仅降低了业务进展效率,还消耗了业务的资源,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
2.缺乏专业化的队伍
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可以被看作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推动企业稳定地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角度看,受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工作复杂度不断提升的影响,当前部分财务人员因为缺乏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具备业财融合意识,导致在业财融合过程中不仅无法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还会增大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进而降低业财融合工作的落实效果。
3.信息建设不够完善
在5G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普及为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国有企业方面已经认识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受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财务人员缺乏日常维护管理意识的影响,导致系统信息无法顺利流通。即便部分企业构建了共享系统,可是受到系统仍存在一定独立性的影响,系统也无法被有效应用到业财融合工作中,致使业财融合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同时,受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时间相对较短的影响,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这一情况的出现同样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衔接
尽管当前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必要性,但受部分企业员工没有充分了解自身在业财融合工作中權责的影响,导致在业财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员工出现了越权或者消极工作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对财务工作的效果造成了影响,还阻碍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正常增长。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提高业财融合效果的策略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为了切实提升工作的质量水平,应用了多样化的管理措施,业财融合就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较为可靠的管理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业财融合这一工作模式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将其应用到财务管理体系中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在明确业财融合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出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策略,成了保证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1.统一工作目标
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在于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后续运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业务部门的工作目标则是借助多样化的手段,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对上述目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受工作内容、权责有所不同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有着一定的差别,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在开展经济业务时,如果事先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增加业财融合工作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可以在明确业务需求以及业务、财务部门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统一工作目标的方式,为后续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国有企业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这一统一的财务目标,并且在后续工作过程中能够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工作,国有企业方面可以通过面向全体工作人员组织主题会议、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体系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制定统一工作目标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目标的顺利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为了保证业务、财务部门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在业务开展前明确业财融合工作的统一模式。在落实业财融合这一工作模式前,国有企业可以组织面向全体员工的主题会议,并在会议上向员工介绍在本次业务推进过程中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意义、统一的工作目标、能够取得的成果等信息,使员工能够对这一工作目标有着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其次,为了尽可能提升业财融合工作落实所取得的效果,国有企业还需要依据业务需要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业财融合制度进行完善,统一业财融合工作目标,明确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在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完善的同时,加深员工对业财融合工作的理解,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最后,在业财融合工作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方面还需要加强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互动,提升两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意识,为后续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持。
2.建设专业队伍
在业财融合过程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并且不断提升队伍成员的业财融合意识与能力,可以为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支持。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财融合意识与能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质量,可以为后续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
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国有企业可以面向全社会招聘专业的财务人员。具体来说,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对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国有企业方面可以在明确对业财融合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招聘条件、招聘数量,然后面向社会开展招聘工作,在丰富财务人才储备的同时,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其次,国有企业方面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具体来说,为了加强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国有企业方面在组织培训时,可以通过向财务人员介绍业财融合工作的方法、信息平台的使用技巧、业财融合工作中常用的技能等信息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同时,为了提升培训工作的成效,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考核的方式,对财务人员的学习情况加以评价,然后通过将考核结果与财务人员绩效结合到一起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为后续财务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再次,国有企业方面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具体来说,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为了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满足业财融合工作的需要,应当在保证财务人员掌握基础财务知识的基础上,使财务人员明确业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内容,并通过将财务工作内容与业务工作需要结合到一起的方式,增强其业财融合能力,以便保证业财融合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国有企业方面需要降低财务人员的流动性。具体来说,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如果财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那么业财融合工作的实施效果将无法切实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现阶段,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企业黏性,国有企业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提升财务人员薪资待遇、为财务人员提供上升途径的方式,降低人才的流失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善信息体系
财务管理作为当前国有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基础财务信息的搜集、整合,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还能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具体来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优化升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树立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意识,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财务管理的原有工作模式,为业财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业务较多,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力分析方式,那么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对较低,业财融合工作也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现阶段,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可以在明确自身业务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并利用系统完成业务、财务数据收集、整合工作的方式,减少业财融合工作中基础性工作对人力资源的消耗,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便于财务人员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业务预算制定等工作中,为企业财融合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为了提升自身財务工作的效果,某国有企业与第三方企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专业化的财务系统,该财务系统中构建了专门的业财融合业务模块,在推动业财融合工作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来说,该国有企业使用的业财融合业务模块在构建过程中以会计法、业务事项为基础,应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构建了财务会计、税务服务、报账服务、企业绩效、电子档案等多个功能模块,打造了能够满足财务、业务部门实际需要的智能化财务云服务平台,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推动力。
为了尽可能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国有企业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对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强化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为了实现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需要信息数据的支持。例如,某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构建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实现业务各流程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还能实现这一过程中财务数据、业务指标的有效协调,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强化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还能使企业的经营现状评估工作更为全面与精准,进而为领导层相应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4.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为了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发展的速度,企业需要做好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加强部门之间的关联性,为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现阶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有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完善自身信息共享系统与财务沟通机制的方式,推动业财融合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而是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内容,若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那么在业财融合工作中,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将无法充分地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益。面对上述情况,国有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健全内部沟通机制,加强财务、业务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联系的方式,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便于各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管,提升资源利用情况的推广度。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业务端与财务信息共享能力,依据不同员工的权限,为其提供信息查询、下载权利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强化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将业财融合这一工作模式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达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还能为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丽姗.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2(32):96-98.
[2]汪军法.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财务管理的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12):1-3.
[3]王拓.国企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1(25):137-138.
[4]刘华蓉.国企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1(14):17-18.
[5]叶锋.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财务管理的对策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1(09):47-48.
[6]熊媛芳.国企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4):116-117.
作者简介:查羽(1986- ),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国企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