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 刘耘嘉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流程复杂,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为推动林业发展,技术人员要根据林区实际状况选择适宜树种,高效运用营林技术,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全面减少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冲击,使林区得到持续和谐发展。
1 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将营林技术引入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能给林木提供有利生长条件,改善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害,推动生态和谐发展。林业营林生产很易受到气候、自然灾害和病虫的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可通过较好的营林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加强精细管理提前进行预防,为林区病虫害防治提供全新方法和途径。
2 营林技术与林业病虫治理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选择树种
林区技术人员在造林前应加强林区种植环境及土壤条件的全面考察,并结合实际温湿度和气候对树种进行合理筛选,以确保树木栽植适应力和生产力更强,提高树木种植存活率。搞好质量检验,对林区内有质量问题或已死亡的幼苗及时清运,降低病虫害污染,全面增强林木抗病能力和生长质量。
2.2 设置隔离带
在检测到林木病虫害出现后,技术人员要合理运用伐根嫁接技术进行处理,将林木进行隔离,再利用伐根嫁接将林木复活,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阻断传播途径,制止蔓延,后喷生态药剂彻底杀灭病虫害。营林技术人员在林区病虫害问题预防和治理过程中,要根据经验,结合林木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入冬后还要对树木进行涂白,加强防护,加强树木越冬。通常隔离带应该布置成网状结构以有效地切断病虫害幼虫生长条件和阻隔幼虫迁移途径从而实现对林区整体的保护。
2.3 营造混交林
营林技术的运用过程要注意维持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并注意综合考虑树木的周围生长环境。加强营造混交林,实现混交生长避免单一树种栽培,即可适当延缓病虫害蔓延。在实施营林过程中,要选取合理的混交林树种以增强整体抵御病虫能力,在混交搭配树种时要严格控制好适宜的分配比例,按照规范条例进行栽植,避免树种比例出现不合理情况,降低树木之间的干扰程度,增强抵御病虫害能力。
2.4 加强抚育管护
完成营林工作后,要对其进行后续抚育管理,确保树木健康成长,消除病虫害侵害。夏季应以幼林遮蔽为主,根据树木生长习性和类型适当决定遮蔽程度,以免影响正常光合作用,降低水分蒸发,增强抗逆性。每年5月期间要适时搞好林区种植地的除草松土,以免争夺林木养分,缩小害虫生长繁殖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对土壤及时进行翻耕松土,可以及时清除掉土壤内的害虫,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以便更好地促进林木更快吸收养分。
搞好水肥管理,适时对苗木进行施肥,干旱天气适时浇灌,确保苗木健康生长。还应及时做好林区透光间伐工作。在幼林进入郁闭期2~3年后,各种林木会出现不同生长情况,很容易出现压木问题,这时要合理采取抚育透光间伐,彻底清除林区内病腐木和枯死木并及时进行外运焚烧处理,以免蔓延病虫害。
2.5 进行封山育林
为确保林业健康发展,要根据林业现状合理采取封山育林措施,降低人和牲畜对森林环境造成危害,加大保护力度,提升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进程效果。
在森林受到严重病虫害危害时,应采取全面封闭措施促使单层林向多层林转变,使疏林变成密林,提高林区更新能力和改善林区内气候及生态环境,以免各类病虫害重新孳生和发展。同时得当的封山育林措施也为病虫害天敌营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并通过提高天敌数量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合理防治,提高森林质量和产量,提高林木防御能力和涵养水源。
2.6 保护益鸟和益虫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当中,益鸟和益虫同样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它们捕食性较好,能够对森林中的害虫进行彻底的杀灭,促使树木能够健康成长。在实际营林中技术人员要对林间有益生物进行全面保护,对鸟类和昆虫生存条件进行改造,并通过利用有益生物和昆虫生物链作用降低虫害。还应按照营林流程以保护鸟类和昆虫为前提,循序渐进地促进森林中健康生物群落的形成,并配合营林抚育措施创造出适合害虫天敌栖息的繁殖环境,全面提高病虫害治理水平,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环境。
2.7 引入新型技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也有了很大改善,生物工程技术开始被引进来,全面提升林区树木抗逆和抗虫害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不同林区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全面了解,把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进高效生物工程技术对林区树木管理效果进行综合改善。
培育树苗过程中可引进杂交技术和协助使用化学及物理治理方法,减少人员工作量或喷施低毒性药剂综合防护病虫害天敌,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管理人员还需借助信息技术建设病虫害预测系统来对森林资源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结合无人机技术、GPS技术创建森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适时上传森林生长数据,出现不正常问题时,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便于工作人员采取科学防治措施。
引入物联网营林技术并综合运用物联网和无线传感技术对林区发生病虫害进行高效预测,保证针对性营林措施达到完美效果。技术人员要根据森林病虫害的状况构建整体架构,达到人机监测目的。根据树木生长特性针对性选取适宜的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装置,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湿度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通过有效的软硬件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病虫害防治需求。手机客户端还可与监控系统相连接,能够实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 促进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治理方面应用的策略
3.1 加大立法力度
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营林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加强立法,健全有关规律条例确保可行性和科学性,为营林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法律基础,避免不法分子对森林资源侵犯,同时为林业单位解决病虫害防治提供保证。相关部门也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强对营林工作扶持,鼓励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创新,充分发挥营林技术防治病虫害作用。
3.2 建立预警机制
为确保实际防治效果,在森林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应以营林流程为导向,构建完善预警机制,确保對林业生态环境基本状况整体把握,针对特定态势采取有效治理手段确保治理效果。还要通过预警机制对林区病虫害实际状况监管,并通过监管工作理清病虫害发生态势,预测发展趋势,以便有效治理。要注意在整个预防和治疗中,要派专人进行对病虫害发生时间、特征等信息进行记录,以便对之后的预防和治疗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3.3 定期检疫
部分林业病虫害问题具有不可预测和突发性,为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应做好定期检疫,并确定后续预防和控制方向。通过科学检疫能帮助技术人员迅速找到携带病菌种子和植株,并将其彻底消灭,从源头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病虫害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升病虫害治理。
在日常检疫工作中,一旦发现比较严重的病虫害,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在短期内进行有力预防和治理,以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并引进各种营林技术和防治手段,以预防为主,达到高效防治、彻底消灭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