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洋
番茄是人们生活中常食用的蔬菜,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番茄在其生长发育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将会造成产量下降乃至绝收。病虫害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原则,以选择抗耐病虫品种为重点,以栽培管理防治为主、生物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随着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番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但是病虫害同样为番茄种植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不能忽视番茄病虫害防治工作。番茄主要病虫害有叶霉病、病毒病、早晚疫病、棉铃虫、白粉虱、蚜虫及斑潜蝇。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因素也较多,现从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为了得到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强的番茄,病虫害防治是关键。
1 番茄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现代温室栽培技术得到发展,并且与塑料大棚及室外栽培有所不同,番茄病虫害的种类也在随种植技术而改变,最多者达20多种,且不论何季均可出现,特别是温室中,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更大,波及范围更广。
1.2 番茄病虫害具有周期较长,并且适应能力超强等特点,番茄栽培期间,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非常方便,特别是温室中蔓延极为迅速,温室内某些病虫害的发生速率明显高于大棚内和室外。 尽管有的病虫害冬季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迁移状态,但在温室中仍能继续滋生,且极易重叠,因此病虫害的周期较长,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比如:番茄开花初期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必须得到有效防治,这类虫害的最大发生周期为10个多月。因此不管是在哪一季,对病虫害的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
1.3 番茄病虫害的迅速流行亦是其最大特征。栽培期间因栽培人员管理室内温度调控不到位,土壤湿度不协调,造成病虫真菌快速传播蔓延,如操作失误将很难防治,另受外界环境影响还会加速病虫害流行,造成成灾的后果。
2 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选择优良抗病虫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和防菌。番茄实行棚室生产时,抗病品种选择最重要,选好品种后,要经过晒种这一环节,通常晒种需2~3小时,并把种子表面茸毛去掉,种子浸于25℃温水中半小时,再用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浸泡20分钟后,将种子表面农药反复搓洗干净,用温水烫种,才能完成消毒防菌。
2.1.2 合理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番茄生产最忌讳就是与其它茄科作物连作,但可与葱、蒜、韭菜等作物进行连作,这样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爆发,但实行连作须注意育苗方法和管理技术,严格遵守作物生长特点。还要事先做好炼苗工作,夏、秋两季防虫网、遮阳网防虫措施也须全部严格按规程操作。
2.1.3 应用配方施肥,提倡有机肥料应用,在满足番茄高产、稳产和品种繁多的前提下施肥应注重科学性和分段施肥。
2.1.4 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强植物抗病性。在田间管理中浇水选在晴天,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大水漫灌现象,结果期间要浇适量水,采果时再适当加大浇水量。管理人员还需注意把植株叉开和去掉老叶,适当通风,从而确保番茄种苗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生长。
2.2 物理防治
2.2.1 对棚室温湿度进行调节。棚室内番茄栽培,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温度有直接关系,若处于气温低,湿度大的条件下,极易生灰霉病;如气温较高,环境比较干燥,很容易发生病毒病和卷叶病,因此在病虫害多发季节,要针对性地做好棚室温湿度控制工作,采取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2.2.2 高温闷棚。在栽培番茄前,需整地把部分腐败植株、叶片烧掉,以减少疫病传播载体和暴发几率,降低病源。如处于高温阶段可采取两茬栽培,其间配合换茬整地和科学合理施肥。
2.3 综合防治技术
2.3.1 叶霉病
对症下药:用于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很多,其中预防性的有百菌清;治疗性的有多菌灵、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早防早治:番茄叶霉病属气流传播病害,病菌一旦侵染产生病斑,只要棚内有足够的湿度,病害就会迅速蔓延。想要预防番茄叶霉病,应当从育苗期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预防性药。番茄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应当要加强预防,每隔7天可以喷一次药。下部叶片出现病斑后,及早喷施治疗性药剂。
合理灌溉:浇地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至少要是晴天或者无雨多云的天气再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也能起到良好的控病防病效果。
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老化叶片尽可能摘除,也可及时整枝打杈,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叶霉病的发生。
严防药害:很多唑类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都有较高的防效,但这类杀菌剂(除苯醚甲环唑外)通常对番茄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因此,在番茄果实膨大期,不能连续大量喷施唑类杀菌剂,以免抑制番茄果实膨大。
2.3.2 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近年来番茄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具有发病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危害性重的特点。番茄病毒病症状多样,高温干旱天气时病害发生最为严重,对番茄的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增强植株抗性: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叶面喷施甲壳素、芸薹素类等增强植株抗性的调理剂,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蕨叶病毒应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加强农业防治:重病田块实行与非茄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若与茄科作物连作,在收获后深翻土壤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可施用生石灰,对烟草花叶病毒起到钝化作用。加强定植后栽培防治措施,如适时播种,适时早定植等。
防虫治病:早期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最为重要,尤其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可选用吡蟲啉、阿维菌素等。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菌毒清水剂、宁南霉素水剂等对水喷雾。此外喷施萘乙酸,硝酸钾做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2.3.3 早晚疫病
早疫病:初呈水渍状、后灰褐色或不规则形的黑色斑点,边缘多浅黄色晕环、中央深色、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①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5年或更长时间;②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有利于预防病害;③种子消毒:将种子在55℃~60℃温水中浸泡30分钟,或0.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捞出移至石灰水中浸泡,用水洗净后播种;多施用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还可用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或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
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番茄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晚疫由真菌所致,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叶片被侵害,多数从叶尖,叶缘发病,初期出现深绿色水渍状不正形病斑,扩展后变褐色,高湿时叶背病键结合处产生白霉。青果病斑初呈油渍状深绿色,逐渐变成暗褐色到棕褐色,不软化;高温高湿易发病。
防治措施:①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5年以上轮作;②倒茬:选用抗耐病品种在55℃~60℃温水浸种30分钟。③药剂防治:可用64%杀毒矾400~500倍液、40%甲霜铜700~800倍液、40%乙磷铝200倍液,1∶1∶150~200波尔多液、50%百菌清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农抗120等生物农药防治。
2.3.4 棉铃虫:是番茄的大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四季都有危害,以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果,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期受害引起落果造成减产。
①在消灭虫卵上,利用棉铃虫多产卵于番茄上部叶片或植株顶尖上的特性,可结合整枝打杈把打下的枝梢集中沤肥或烧毁,可有效减少卵量。利用棉铃虫对草酸气味有趋集产卵,对磷酸二氢钾气味有避忌的特性,小面积喷施前者可诱卵歼杀,全面喷施后者可驱避之。
②在棉铃虫的产卵期及三龄前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可选农药有:每667平方米功夫2.5%乳油2000~4000倍液18.75~37.5毫升;快杀敌5%乳油3000倍液20毫升;氯氰菊酯10%乳油1000倍液或灭扫利20%乳剂2000~2500倍液30-40毫升;凯撒10.8%乳油5000~7500倍液、辛硫磷50%乳剂1000倍液、敌百虫9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10~15毫升。
③防虫网对蔬菜害虫有明显的防效,对虫传的病毒病也有防治效果。番茄棉铃虫蛀果率,罩网较对照降低明显;条斑病毒病病株率较对照减少70%。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黄曲条跳甲、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危害,控制由害虫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
防虫网处理区与不处理区每茬蔬菜可节省喷药4次以上,从而可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农药污染。
2.3.5 白粉虱: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采用黄板诱杀或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等措施。也可选用扑虱灵加联苯菊酯混合喷雾,或吡虫啉等药剂喷施。
2.3.6 蚜虫:清除田园及附近杂草,减少虫源。有条件时可以采用银灰膜条和涂机油黄板躯避和诱杀蚜虫。可选用溴氰虫酰胺、高氯·啶虫脒、氯虫·高氯氟等药剂。
2.3.7 斑潜蝇:番茄整个生长期内,持续覆盖防虫网,防止它们潜入棚室内危害、繁殖。可选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灭蝇胺和甲维盐进行适时用药,注意药剂轮换。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不要自己随意增大用药量或者用药次数,更不能使用高毒农药,同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
注意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延长其抗药性,喷药时从叶面到叶片,全部喷施到位,全面,细致,保证均匀着药。栽培管理中尽量还是提前用药预防,并注意田间环境良好,避免害虫进入或者适宜生长。发生后,及时用药防治,注意药剂的选择,避免伤害到天敌,保证喷匀喷透,以巩固防治效果。
田间可以设置防虫网,灭蝇纸,黄板进行诱杀。采取化学、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相信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杀虫效果。
在保护地番茄病虫害危害经常发生的情况下,已加大了番茄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在综合防治上,要注意采用联合防治的方法,合理应用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以預防为主,合理使用药剂,从而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促使棚室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棚室番茄的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