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生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6-07 09:44郑广成俞国红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分弹性岗位

郑广成,俞国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江苏太仓215411)

一、引言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为激励社会考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适岗、胜岗和拓岗能力,随后,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高职社会扩招工作序幕。试点高职院校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基准,在更为有效地培养社会一线“生力军”[2],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培养体系、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性探索。

高职社会生源扩招生(以下简称“社招生”)学制包括弹性学制和全日制学制[3]。其中,弹性学制指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式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够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标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此类学生的学习和管理,组建了专门的教师队伍,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加强了日常教学管理。面对高职社招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就“谁来教、怎么教、为谁教、如何评”等问题开展了讨论[4],力求实现学生“岗学两不误”,既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二、高职社招生的特点

高职社招生与在校全日制学生相比,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上有一定差别,有优势也有劣势。高职社招生职业背景的多元化,决定了他们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笔者以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A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社招生开展调查。经过调查分析,将高职社招生入学目的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职业发展型目的”[5],此类型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希望提高综合素养,为将来进一步胜任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勤奋和自律;第二类属于“技能获得型目的”,此类型学生是为提升专业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转岗或再就业。他们有较为明晰的技能学习需求,目的性较强,能够抓住学习机会,但学习时间不固定,受现有岗位工作影响较大。第三类属于“学历需求型目的”[6],此类型学生想弥补自己未读大学和知识缺乏的遗憾,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为职业生涯增值。他们多以获取更高学历为目的,学习自律性较差。

具体来说,高职社招生具备以下特点:

(一)学习行为方面:学习主动性欠缺,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学习主动性欠缺,信息化水平低”是目前高职社招生存在的普遍现象[7]。与全日制学生相比,高职社招生多为往届生,他们年龄结构差异大,主要集中于20—50岁区间,且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弱。此外,学生对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学习空间等信息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线上学习的能力有待提升。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将课程体系分层分类设置,对教育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进行弹性处理,即从技术实践、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等三个方面有弹性地推进教学,不再“一刀切”地进行授课和训练。

(二)学习时间方面: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

“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已经成为社招生岗学难以兼顾的主要原因。分析面向高职社招生调查问卷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得知,社招生需要边工作边学习,工学矛盾较为突出[8]。目前,高职社招生需要在3~6年内完成全部学业,而50%左右的学生拥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工作量安排饱满,学生很难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学习。他们主要依靠工作之余的时间,加班加点学习以提升学历。因此,如何协调高职社招生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应当研究的课题。学校可以借鉴我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通过开展积分制、弹性化的培养,即学制上3~6年有“弹性”,课程设置更多选择有“弹性”、线上线下混排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从而实现时间、地点的弹性化教育教学[9]。

(三)知识技能层面: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单一

“知识积累不够深厚,实践技能单一”是高职社招生的劣势,他们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社招生与全日制学生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拥有劳动者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80%左右的社招生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岗位,熟悉企业岗位技能及所从事工作领域的技术,但又存在着“专业知识技能专一但不广博”的弱点。针对此种情况,学校采取弹性积分制考评方法,采用“以岗代学”“岗学置换”“赛学相抵”的弹性考评办法,代替传统的“一刀切”式统一标准。

总之,高职社招生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底子薄、经验多等特点,必须探索一种与该学习群体相适应的灵活多样、具有弹性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德技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高职社招生来说德育尤为重要。针对扩招生年龄、素养和知识水平差异大的特点,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强化“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打造“德技一体、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创新“德技一体”弹性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

(一)“德技一体”培养模式:岗位和专业从分离走向交叉融合

“德技一体”指在工作和学习中融入“品行、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与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内涵相一致。将思政教育灵活地融入技能训练,渗透进教学内容,贯穿于“岗学”全过程,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相伴。推进“德技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改革,让专业课程从内容上融入职业素养、文化精髓、价值观等核心元素,用思政课夯实学生爱国爱家情怀,用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意识。专业技能课实施“德技一体”的教学理念和“双线并行”的教学方法,将培养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作为专业技能课最基础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充盈更多的职业品行和岗位技艺,在岗位训练中挖掘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遵从岗位规范的工匠精神。分阶段推进岗学交替的学习训练,依托真实工单项目、任务等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岗位实操过程,既通过“课产融合”重组教学内容,又通过“产业并行”强化岗位技能,从而创新“德技一体、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10]。

(二)“德技一体”评价方式:育志和强技从分离走向同向融合

针对岗位特点和专业人才职业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核心价值观等要点,梳理岗位技术技能要点,整合学科知识点,让思政点、技能点和知识点“三位一体”融会贯通,设计出立体化、模块化的“德技一体”考核指标,将职业岗位对应的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标准规范、文化修养、德育标准渗透于考核体系,编制思政考核指标;针对岗位核心技术和方法,制订技能考核指标;针对文化知识要求,制订知识考核指标,从而建成立体化、模块化的“德技一体”考评指标体系。增强“增值评价”和“关键评价”意识,构建教师、企业、学生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制订基于产品(任务)质量和爱岗敬业考核的企业评价考核表、基于知识技能和技高行美的教师评价考核表、基于岗学一体和比学赶超的学生互评考核表,从考核体系和方式上实现“德技一体”评价考核。

四、围绕教学目标,创新“网学、堂学、岗学”交替课程实施路径

“网学”即利用在线的数字教学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和训练,“堂学”即利用课堂、实训室进行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岗学”即利用企业技术岗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网学、堂学、岗学”交替教学就是围绕高职弹性学制扩招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灵活设置在线“网学”课、线下“堂学”课、企业“岗学”课。在线“网学”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平台自动考核并给出成绩,“网学”课学生可以反复学习以达到合格,凸显弹性和灵活的特点;线下“堂学”课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点,强化“德技一体”的教学要求,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推进“校企双元”协同施教,以提升育志和练技的融合统一;企业“岗学”课以学生胜岗和适岗为目的,以企业师傅为主体、校内教师为辅助,“校企双元”推进“以岗代学”教学改革。学生完成岗位项目、任务或工单即达到考核合格;学生工匠精神和优良品行达成即考核优秀。考虑学生时间上的局限性,学校需针对同一门课程,探索通过“网学”“堂学”“岗学”等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以及多路径学习结果置换方法,为社招生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弹性化的教学形式。

(一)实施“互补交替、分段轮换”的教学过程

“互补交替”是指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以及各自的任务、标准和程序,实现学校、企业互补联动,“双主体”交替培养学生。“分段轮换”是指根据学期月份时段,结合课程类型,按照模块由学校和企业分段分类开展教学。实施分段轮换教学能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实施“互补交替、分段轮换”的过程教学,较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侧重完成理论性强的基础课教学,企业侧重完成实操性强的实践课教学。同时推进“以岗代学”教育改革,跟岗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11]。

高职社招生利用学校的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平台,能有效推进线上独立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线上独立学习,给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不至于影响岗位工作;混合式学习实现了线上厚植知识、线下强化技能,将线下学习时间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或者晚上,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满足了他们学习的要求。半工半学、岗学置换的弹性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仅学校教师达成了育人目标,企业师傅也培养了自己的学徒。

(二)实施“零存整取”的学分银行考核方法

“学分银行”制度为学习者建立学习账户和学习档案,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弹性学制由学分制演变而来,针对社招生特点,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学分即时存入“学分银行”:学生完成与课程有关的岗位任务,即可置换学分并存入“学分银行”;学生在岗位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可替代课程成绩得到学分并存入“学分银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奖项,亦可折算为相应课程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分银行”采用“零存整取”的方式,即过程“零存”、毕业“整取”。该制度具有灵活、开放、自主等特点,为实施“零存整取”学分考核和“岗课赛证”融通互认机制提供了学业数据库和学生成长档案;有效促进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以及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规则。“学分银行”制度突出学生学业考核的多样性、个性化、弹性化、灵活性,不仅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了他们毕业资格认定的方式方法,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能动性,达成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业标准的有机统一。

五、结语

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开展高职社招生培养,必须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考量教育性和社会性两个因素,遵循高职社招生的学情特点和教育规律,紧密联系新时代科技发展和国家推进社会扩招生改革目的,贯彻实施“德技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互补联动、分段轮换”的学习路径和形式,充分体现弹性灵活的教育服务宗旨,实施“零存整取”学分银行考核,针对高职社招生与时俱进地推进特色化、高质量人才培养。在新时代提质培优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包含社招生在内的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技能扎实、品格优良的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学分弹性岗位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学分美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