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军,陆 健,冮 媛,陈 锐,李开伟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12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课程思政从2014年萌芽于上海高校开始,到2018年走向全国院校,党中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广大院校深刻认识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很多高校都围绕课程思政开展了探索和实践,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逐步提升。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的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在融合机制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教师团队培养、激励评价体系等方面“下深水”,开展系统化、整体性的课程思政改革,夯实专业课程育人“主渠道”“主阵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思政课程的管理主体在各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的学时、上课时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置按要求也相对固定,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够,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功能发挥不足,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3],考核评价融合不够,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大思政”格局的要求。
近来,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双高计划”等重大项目申报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重要活动的促进下,学校的宏观课程思政方案,或者某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有了突破和进步,但以专业群来系统设计、整体思考不足,“碎片化”的情况比较普遍,专业群课程思政“一桶水”情况少,某一门课或者某一节课“一瓢水”情况多。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比较好,专业教学任务能够很好胜任,但是存在对形势政策和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导致对于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开发素养不高,与专业教学的衔接也就存在问题。加之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政策影响下,一定程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更轻思政”的情况[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效果受到影响。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操性强、野外作业多,具有一定的艰苦性。加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叠加和影响,对于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所需的专业软件操作要求逐渐提高,科技含量较高。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存在畏难情绪,消化吸收差,学习效果不好。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5-6]。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结合产业特点,按照“协同性组织实施、系统性思政元素挖掘、多渠道培养团队、融合性评价考核”的原则,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实效。
(1)建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三全五育”,建立初心课程育人、精心科研育人、匠心实践育人、赤心文化育人、正心网络育人、爱心心理育人、公心管理育人、热心服务育人、诚心资助育人和衷心组织育人的“十育连心、心心相印”的十大育人体系,搭建变革型党组织、产学研创社、思政研修基地和标杆示范榜“四大平台”,打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导师等“四支队伍”,建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案等“四大载体”,做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岗位实习和课程考核等“四个环节”、做好组织、制度、人员和经费“四个保障”,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探索形成“大融合·大贯通·大协同·高质量”一体化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2)优模式。持续思政三进:大思政“一主线五重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和教案,思政教师团队结对进专业和企业;推进过程三融:课程思政“盐融水”,文化课程研融教,技能实践产融教;提升铸魂三优:优质资源、优秀团队、优异学生,形成专业群“三三制”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特别是依托学校党委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四川省黑龙滩灌区管理处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思政研修基地,专业群开展“校企合作、党建结对”,以“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中心,辐射都江堰灌区,传承“李冰精神”“黑龙滩精神”,着力构建“知识+技能+思政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培育路径,开展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科普教育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建立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围绕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展协同创新。
(1)制定课程思政方案。遵照专业基础课拓展广度、温度,专业核心课拓展深度、温度,专业实践课知行合一、敢闯、会创的原则,制定《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突出“献身测绘”“服务水利”。
(2)把握课程思政的一主线、五重点。即“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包含新时代水利精神、测绘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校训精神、院训精神)等五个重点,突出测绘伦理、工匠精神,融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5个专业的课程标准,明确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
(3)深挖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一是测绘学术泰斗的家国情怀。梳理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李德仁、宁津生、张祖勋、李小文、李建成等院士和科学大师,把中国测绘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砥砺历程,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赤胆忠心、克服万难、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传承锲而不舍的攀登科学高峰精神。二是测绘一线巨匠的艰苦奋斗。共和国成立后,基础测绘几乎空白,老一辈测绘人迎难而上,建立了国家大地测量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如国测一大队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完成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珠峰测量等系列国家重点测绘项目,被授予“英雄测绘大队”的光荣事迹和大国工匠精神。三是测绘科技巨擘的民族自信。围绕中国遥感系列卫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珠峰测绘使用的高精度国产仪器等开展创新精神教育、民族自豪感教育。四是测绘行业伦理的安全保密。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工程测量规范》等法律和行业规程规范,教育学生敬畏规范、执行规范,不伪造数据,树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安全;增强保密意识,确保数据安全、国家安全。五是测绘红色故事的革命理想。挖掘红色旅游地图、红船精神GIS地图、红军长征GIS地图、精准扶贫GIS、一带一路GIS等,播放《地图传奇》,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习老一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民族解放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时,注重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映射呼应。
(1)建培养机制。通过“三结对、五参与”协同课程思政建设。即: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思政教师+专业+企业结对,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班级结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队伍建设、资源建设、课程教改等教学教研活动,提升课程团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2)多渠道培养。教师团队通过岗前培训萌芽培养,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带头讲党课引领培养;与四川中水成勘院测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四川省黑龙滩灌区管理处“校企共建、党建结对”共建思政研修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教师结对辅导培养,参加各类课程思政专题学习培养;与集体思政教研和备课朋辈培养,立体培育课程思政团队的能力和素养。
要求教师团队让每堂课思政“盐入水”,课程思政有“专业味儿”。以评赋能,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纳入学期教学考评和年度绩效考核,对未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师实施“一票否决”。把思政评价贯穿学生课程评价的全过程。
从课程建构知识、建构技能、建构理智再到课程建构精神,“课程思政”的理念变革是深刻的。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在系统、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突破在评价、成效在学生,通过系统化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明确“课程思政”走向深度教学的行动路向,实现“课以载道”“三全育人”。实践证明,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引发了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为学生高素质成长、高质量成才感悟“真理的味道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