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华 张立雷 雷恺 王帅
披坚执锐、横扫六合,深埋地下两千余年,带给世界无穷震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发布,秦军使用什么样的兵器,如何排兵布阵之谜初步被解开的消息频上热搜。事实上,此次考古发掘,所解开的兵马俑千古谜团远不止于此。
秦兵俑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兵马俑一号坑的此次发掘,进一步摸清楚了陶俑的制作流程。这支庞大的地下军队,每一个士兵,究竟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从1974年发现至今,经过近50年的发掘、修复、研究,秦俑考古专家已明确,浩浩荡荡军阵中的兵俑,采用泥条盘筑法先塑型,借助模塑结合的工艺,完成制作。
而兵俑的头和双手单独做,精雕细琢后,再把双手插接进袖口,把头插接入领口。由于头部同样是先做大型,再对五官进行细致雕刻,因此呈现千人千面。从身躯到面部表情,细节到位,让秦俑充满个性与灵气,成为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艺术典范。
结合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种种现象,现在考古专家认为,陶俑的双臂也是单独制作,等陶俑躯干二次覆细泥,包括铠甲在内的细部雕饰完成后,再将双臂粘接上去。秦俑的制作程序进一步得到明确。
确保质量责任到人
何为“物勒工名”制?
秦兵俑千人千面,带给世人无穷的震撼,这与陶俑制作中遵循的“物勒工名”制度密不可分。究竟什么是“物勒工名”制?数量庞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又是如何确保件件质量合格的呢?
面对遗存下来的秦兵俑,在文物本体上发现制作者的名字,借助这种“名垂青史”的方式,现代人得以由物见人洞察历史,这得益于“物勒工名”制度。《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就是说在生产的器物上,必须刻上负责人或工匠的名字,专人专责,质检不达标要受到相应的责罚。
历经何种劫难 兵马俑破碎成片?
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秦俑一号坑历经三次考古发掘,所出土的陶俑几乎都为残件,经文物专家妙手修复,才复原成两千年前的样貌,迎接世人观瞻。深埋地下的兵马俑究竟经历了何种劫难,才会变成残件的呢?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超过6000件。
现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显示,建成不久后,一号坑几乎全部遭遇火烧,二号坑也遭遇过部分焚毁。一号坑和三号坑还遭到大规模劫掠,兵马俑手持的兵器大多被掠走,许多秦俑也在当时就被打破;再加上自然腐朽、塌陷与洪水浸泡,最终导致兵马俑破碎四散。本次发掘,考古人员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门道有挖开过的痕迹,推测最有可能是参与俑坑修建的人所为。
残破兵马俑如何拼接修复?
历史上究竟是谁对兵马俑进行了焚毁劫掠,考古学界虽仍无最终定论,但由此导致的陶俑破损,却是花费了文保专家近50年的时间,才将部分陶俑拼接修复完成,并按原来位置放回俑坑,使世人得见恢宏的秦军阵列。那么,专家是如何对残破兵俑进行拼接修复的呢?
拼接修复残破兵俑首先要按照人体部位将兵俑碎片有序摆放,之后进行“试拼”,如果发现缺少部件,通常要暂停下来返回发掘现场反复寻找。陶俑残片的大小、形状、厚度、颜色、残断面等,都是他们拼接时的指路标,而正式拼接,从踏板开始,由下往上进行。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兰德省介绍,在他26年的陶俑修复生涯中,许多陶俑拼接了一两年,由于部件残缺,只能暂时停止,而找齐缺件甚至要等上三四年。三四名修复师协作,如果幸运,拼好一件秦俑,平均耗時1~3个月。遇到带有彩绘的,首先要设法保住,之后再继续进行粘接复原,这样一来,耗时会更加漫长。
(选自2023年3月1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