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 沁
数字经济是通过新一代大数据的识别、运用金融及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全新的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既是对传统经济的补充,也是有效的升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数字经济使银行的经营方向、营销方式、合规理念、风险管控都在发生变革,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一书提出:“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一个科技代表一切的世界中,不被淘汰的唯一办法就是将传统网点模式的经营方式进行变革,为客户及用户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场景进行体验。”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使普罗大众参与到金融领域的门槛降低并且提升了频次,还使银行线下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其支付中介、信用中介等重要金融职能也在第三方等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下,变得不再具有唯一性。相对于传统的依托线下网点进行全量营销的时代,已经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转向线上运营、销售、授信等。可以看到数字科技在向金融领域渗透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零售银行,因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优势基于长期建立的风控能力及专业信用,而这些优势恰恰对于个人客户并不突出。长尾客户现如今需要更加精细的数字化运营力量,“金融+非金融”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体验。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金融生态场景的搭建正在成为满足个人客户一站式需求的重点。众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将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纳入战略规划,例如,建设银行推出“建行生活”APP,凭借科技之力,将数字信息和新型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大行优势,同时也正在用着新的方式去改变获客途径,截至2022年11月累计注册新用户数量超8900万户,数字获客的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渠道。
中小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受地方特色及发展情况的影响较强,同时其客户群体结构也和当地发展特色有诸多关联。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面临盲目跟随或效仿大型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缺少对自身经营优势、客户群体、数据能力的全方位考虑,转型战略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或进度缓慢。中小银行在转型战略中未将数据价值的挖掘、管理、应用分析、场景搭建等关键性部分纳入详细考核内容,数字化基础建设以及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
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增长引擎,同样蕴含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数字化转型和运营逐步累积的海量数据成为了银行业重要的信息资产,其衍生出的高价值信息如果不妥善保管可能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数字化同样使保护高价值资产的压力倍增,同时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在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下,商业银行除了要关注金融技术的进步、经营模式的转变,还要意识到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及培养的重要性。目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难点主要在于专业人才占比低、培训费用不够充足、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科技人才作为技术创新及生态场景建设中最核心的元素,如何制定一个标准的教育培训体系、合理薪酬结构、清晰职业规划才是商业银行今后工作的重点。复合型的人才可能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发展金融科技,二者相辅相成。数字经济时代的首要逻辑是万物皆为数字,万物皆可互联,数据中蕴含着发展和决策的方向。而金融科技的发展首先要从大数据向数智化层面逐步发展,数智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到店客户显著下滑的趋势下,各家商业银行正在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方式,在大众日常生活的非金融场景中嵌入银行金融产品,引导客户在不同的生活、消费、就医等场景中形成对金融消费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持续拓展客户的目的。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看,各大银行均加大了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围绕子公司“建信金科”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实际应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1+4+N”金融体系;工商银行的“一部、三中心、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生态等。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商业银行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将保持每年20%的增长,到2024年预计超过4300亿元。各大商业银行从早期将重心投入在开发维护成本高的手机APP或者微信银行上,逐渐在向利用大数据形成数字化的产品上发展。例如线上贷款产品,工商银行推出了“科创贷”“光伏贷”;建设银行推出了“小微快贷”“裕农快贷”;中国银行推出了“银税贷”等。在政务、三农、教育等其他领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产品和平台也正在发挥关键性作用。建设银行的智慧政务战略将数字化平台嵌入至政府的服务和监管平台,涉及多种工作应用场景,同时将政务服务业务植入网点,可供客户通过建行系统查询、预约、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多达6000余个,平台注册用户超2亿户,涵盖各类政务场景事项超1593项;交通银行的惠民就医、智慧金服等平台结算收款量同比增长330%。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发展衍生出的新业务、新生态、新模式和针对用户思维的各项手段正在改变着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未来的银行业是否能在持续提升客户的黏性和活跃度方面做出显著的突破,对数字化转型同样起到关键性作用。
数字化转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更加富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场景。在数字化场景下,商品、信息、资金等新的融合模式,能够将包括银行在内的监管方、平台方、资金方等进行有效协调,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链金融,而能够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全新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大型公司产业链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居多。融资难,融资渠道少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实现更好地发展不仅是核心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国家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下,金融机构正在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持续加大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支持力度,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数字转型赋能的支持下,供应链融资产品应运而生。
供应链融资产品服务的主要是各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公司。由于传统贸易的供应链上下游关联度较低,信息完整程度也普遍较低。供应链金融产品实现了全链条的信息连贯,依托大数据来进行授信和融资。由此可见建立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供应链云平台,通过交易主体间的数字信息的大整合,让融资过程在线化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而通过交易生成和累积的金融数据依托人工智能,让数字化转型可以对产业链上下游各交易主体的各项融资业务进行优化,实现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更好地赋能。
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传播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波及面广等特点,且极易形成情绪共振和群体效应特征。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具备相应的预警和处理风险的能力,以便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需要建立扁平化机制,在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和反馈问题的同时,还要有较为完善的风险蔓延阻断机制。由此可见,在转型过程中提前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线,应对内外部的威胁尤为重要。一是要建立高敏感度的信息安全预警体系。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构建高效安全的风险预测、预警和预防体系,从而做到快速响应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二是要构建安全的数据治理及风控监管体系。智能高效的数据中心,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频发,还可以使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进行转变,从而实现数智化升级。三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都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避免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