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
随着近来人工智能的大热,人工智能的本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势等成为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这些具有哲理性和一定预测性的话题,很多时候严肃的专家学者未必能一语中的,而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深刻洞察力的科幻作家却往往有惊人之论。
今天我们就借一位科幻作家的作品来想象技术的另一种可能。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因其计算机专业教育背景,以及长期从事的自由程序师工作而对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对技术发展的诸多观点也因此被人们所看重。
对于大热的ChatGPT,特德·姜给出了一个科幻式的结论:“ChatGPT是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图像。”他以JPEG文件为例说道:“ChatGPT就像JPEG保留了高分辨率图像的大部分信息一样。但是,如果你要寻找精确的比特序列,你无法找到它,你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最后,他反问读者:“当你还有原始图片的时候,一张模糊的JPEG到底有多大用处呢?”一番话留给了人们对使用ChatGPT目的的思考。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当大多数人相信“奇点到来了”,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将在不久的将来碾压人类的时候,特德·姜却为我们讲述了人工智能“进化”的另一个故事。在《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一书中,蓝色伽马公司生产了一批可以成长的“数码体”宝宝,但他们需要人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陪伴,帮助它们成长,要想达到二十岁的心智成熟程度,就需要花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捷径可走。特德·姜解释说:“依据人类经验,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用之人,而培养一个有用的人造生物也不会比这更快。”“如果我们想赋予一个人工智能大的责任,需要的不是把康德的所有的书都植入人工智能的大脑,而是类似于父母对子女那种精心照料。”而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些吗?
对于虚拟现实、元宇宙,乃至数字生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憧憬,有人期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到新奇与刺激,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而有人期望能长留虚拟世界中,改变现实世界中的人生轨迹。特德·姜在几部小说中都探讨了虚拟时空的意义,在《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中,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阿巴斯,虽然无力去改变什么,但却并不失望,因为在虚拟时空中的生存与体验,让他对现实世界中自己的生命轨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中,通过一种名为“棱镜”的设备,我们可以与虚拟世界中的自己对话。在故事中,不同世界中的“我”有着不同的选择,但当我们能够通过“棱镜”知晓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时,过量的信息反而让我们更加难以抉择。
在上面兩个故事中,特德·姜告诉了我们虚拟现实、元宇宙的意义所在,虽然虚拟时空中的体验并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本质改变,但这种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理解我们自己的人生。
特德·姜说:“科幻小说的创作就像哲学家的思想实验。”我们不妨在特德·姜笔下的科幻世界中,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去充分想象技术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