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汉语魅力,无远弗届

2023-06-07 00:14:44赵贝尔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论点总分汉语

赵贝尔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面对朝霞流云、晨花夕月、暗香疏影时,有不少会脱口而出“绝绝子”“666”。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已忘却了中国汉语的优美、文字的丰富,忘记了中国的诗词歌赋。网络语言,看似简洁易懂,所反映出的实质却是流俗的易传和高雅的失传。

因此,我方立场坚定地认为:网络语流行弊大于利。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语言使汉语失去了独有的韵味,是对汉语丰富性的扼杀。“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英文。可是网络上有人将其翻译为“窗子,你礼貌吗?”有人翻译为“风吹了个寂寞。”这些略带戏谑的语言也许能博人一乐。可细细思之,这类翻译展现了其语言的空洞和表达的无趣。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有“诗经体”“子言喜风,阖户离之”的风华,可以有“离骚体”“君乐风兮栏帐起”的雅韵,可以有“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的声律,也可以有“忽闻风籁传朱阁,轻蹙蛾眉锁碧窗”的意境……汉语,历经千年风霜,具有独特的美感,而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湮灭了这份美。

第二,网络语言的使用是现代人语言上的懒惰,是思想积极性的退化。千百年前,古代文人常怀思考之心,保持着对事物细细揣度、慢慢推敲的态度,创造出优美而又意蕴深长的语言。而今,网络的普及、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用略读代替精读,思考缺乏,语言匮乏,抗拒表达,还出现了网络语言。语言的过度简化,反映出的是思想惰性的增强。偶遇佳人时,我们不再会如曹雪芹那般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感叹,不会如曹植那般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惊叹。邂逅美景时,再难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波澜壮阔,“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生机盎然。曾经绚烂多彩的语言,如今变得苍白又无力,所有的美都被称为“YYDS”。

第三,网络语言的恶意解读和广泛使用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使民族文化自信力被削弱。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本该广为传颂的字词,被那些网络语言所代替。例如“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被说成是“惨绿少年”,真是荒谬!网络的传播性极强,再加上青少年竞相模仿使用,我们不得不担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当然,网络语言迭代更新的速度注定了它无法永恒,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就在于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岁月的洗礼。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弊大于利。重视汉语文化,刻不容缓;重拾汉语魅力,无远弗届。

我方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陕西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

史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写议论文时,如何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在论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佳坤:拿到写作材料后,我们先要审清题意,知道材料所言为何物,从中提炼、确定中心论点,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再基于中心论点,确定分论点是采用并列式、层进式还是对照式,列好提纲,继而选择恰当的事例,充实作文的内容,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最后,按照“总分式”论证结构谋篇布局,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王怡涵:“总分式”论证结构看似很好掌握,但也容易落入俗套。有人刻意追求文章结构的整饬,却忽略了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的从属关系,尤其是分论点之间采用“并列式”结构,有时候就会与中心论点交叉重合,或者其中的某一分论点用来论证中心论点过于牵强。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理顺逻辑,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刘馨怡:“总分式”论证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在作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要首尾呼应或点题。所以我们在构思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起兴句、排比句、对偶句等,以增强语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蕊馨:论证时,几个分论点常采用三种论证结构:横向展开议论的并列结构、纵向展开议论的层进结构,还有正反对比的对照结构。三种结构各有其优劣。并列式结构整齐,但是很容易出现论证过浅的问题,或出现论点交叉的情况;层进式逻辑清晰,但对论证的深刻性要求较强;对照式能夠挖根源、讲意义、论危害,针对话题进行辩证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但形式比较松散。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论证方式。

猜你喜欢
论点总分汉语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