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云
一溪两坑水系,一街五巷格局,十五座祠堂,六座庙宇,一千五百余间古民居……浙江缙云河阳村相对完好地保留着旧时风貌,成为江南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县城向西15公里,有一个有近11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河阳村。河阳村村民以朱姓为主,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村庄,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
千年历史
穿过村口的河阳古民居石牌坊,即为村史廊,这里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村庄的历史发展概况。河阳村的始建年代可追溯到五代末期。祖居河南信阳的朱清源、朱清渊两兄弟为躲避战乱南下来到缙云,选择一处山水秀丽之地隐居下来,为让子孙后代铭记与河南信阳的渊源,将村庄取名为“河阳”。信阳古称义阳,河阳村朱氏也被称“义阳朱氏”。
始祖朱清源、朱清渊兄弟曾分别任吴越王钱镠的掌书记和武将,932年钱镠逝后,两兄弟携一家老小择地而居,繁衍生息。自定居以来,朱氏宗族已经繁衍到第43代。目前村中人口有3600余人,其中94%为朱姓,从朱氏宗族的第35代延续至第43代。河阳村朱姓向外散布较广,浙江丽水、湖州、温州、台州,以及安徽黄山、福建福州等地的朱姓,大多发源于河阳村。
宋元时期,河阳村先后出了8位进士,成为书香仕宦的名门望族。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致使河阳村人丁稀少。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元代时河阳村重新规划,建八士门,修塘坑,筑道路,村庄的格局基本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明代时,河阳村曾因局部战乱而衰落。至清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河阳村朱氏依靠经商致富,再度辉煌起来。河阳村曾是缙云县历史上知名的富庶村庄,有“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的民谣流传。
古建林立
河阳村坐落于山间盆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溪,溪水流淌了千余年,滋养着村庄。今天,村里的水系、道路、街巷等均保留着元代的设计特色。河阳村完整地保留了一溪两坑水系、一街五巷格局,1500余间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多建于明清时期。
八士门是河阳村的正门,为村里的重要建筑。千百年来,村民无论是外出求学、经商、婚丧嫁娶,都要从这里进出,以求祥瑞。八士门,因宋元时期的8位进士而建,清嘉庆年间重建。八士门前的两尊无头石狮子,名为“稀罕”,相传此名为明代朱元璋所赐,意为一个村庄出了8位进士,实属稀罕。
八士门后150余米的古街,是村庄的中轴线,古街两侧各有5条巷道,分布着大小十几座祠堂及几大民居建筑群。不需要刻意规划路线,沿着街巷慢慢走,即可领略河阳古村的古朴之风。行走于河阳村的古街巷,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内心能得到安然与宁静。
答樵路高低起伏的马头墙,是河阳村的标志性景致。32个马头状墙头错落有致,绵延起伏近百米。村中还有一条问渔路,与答樵路的名称相呼应,渔樵正是归隐的象征。许多人家门口的地面,都有用石子铺砌的铜钱状的“气象钱”。这些鹅卵石子在砌筑时用盐卤水浸泡过,能吸收水汽,越潮湿表明下雨的概率越高,当地人以此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精雕细刻
河阳村的祠堂很多,现存文翰公祠、荷公特祠、虚竹公祠、朱大宗祠、七如公祠等大大小小的朱姓祠堂15座,大部分祠堂都有精致的木雕。其中文翰公祠的雕刻最为复杂精美,木雕、石雕、砖雕的雕刻技艺水平高超。文翰公祠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朱氏第30代朱文周和其子朱翰臣的合祠。文翰公祠的木雕主要集中在梁、枋、牛腿等部位,雕工精巧,内容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各种吉祥神兽、花鸟等,浮雕、圆雕、透雕、镂雕等手法的娴熟运用,使雕刻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染力。
河阳村的古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青砖垒砌成墙体,室内雕梁画栋,其建筑布局、营造理念有着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带有天井的四合院,被本地人称为“道坛”,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徽派建筑特点。封闭式四合院建筑有房屋18间、28间、38间等,多数为18间,因而得有专名“十八间”。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廉让之间”,是设施最完備、最精致的“十八间”典型代表。“廉让之间”门前有相当于北方照壁的门套,上面绘有精美的壁画故事。院内雕刻的重点在牛腿,雕刻画面简洁、自然、含蓄,不显奢华,门窗上的雕刻也十分细致,令人惊叹。
耕读传家
河阳村营造之初即被寄予了家族兴旺的期许。河阳村朱氏历来以耕读传家,耕读祖训代代传承,在重农与经商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文化和教育。朱氏认为只有勤读书、勤耕作、俭持家,才可以繁荣家族。其家规第七条“务耕读”中有“耕读人生正业,子孙志诗书者,宜先品行;子孙服田亩者宜勤力做,毋得舍业而嬉入于游荡”的劝诫规定。
河阳村的建筑也处处体现出重耕重读的思想和传统。建筑门额上“耕读遗风”“廉让之间”“耕读家风”“耕读人家”“勤能补拙”等有耕读传家、廉洁谦让意义的题字比比皆是;“入则孝”“事思敬”等字样传递着最基本的人伦—孝道;“尚礼尊宗”“文魁”“钱财亦聚亦能散,唯有清白传家远”“一脉真传克勤克俭”“两行正事惟读惟耕”等匾牌内容是河阳村朱氏恪守的祖训和传家之法。如镌刻在牌坊上的楹联“百栋民居厅廊柱磉皆学问,千年村落门墙街巷尽文章”所言,耕读文化和儒家礼法已经渗透进河阳朱氏的日常生活,这也许就是河阳村能够繁衍千年、经久不衰的秘诀。
朱氏历代祖先耕读家风的传承,使义阳朱氏人才辈出。据《义阳朱氏家谱》记载,自始祖至第36代,义阳朱氏家族共出进士39人,入仕190人。其中,朱胜非官至南宋初年宰相,朱胜非之子朱夏卿曾任户部侍郎,朱沛曾任刑部侍郎,朱藻曾任焕章阁待制。宋元时期,河阳朱氏24位诗人形成了“义阳诗派”,名噪一时。
如今,河阳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十大千年古村落。若有时间,不妨来河阳村走走,清澈的溪塘、古老的街巷、古朴的民居、典雅的雕刻,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定会让来者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