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木马赢家》中的异化再现与批判

2023-06-07 08:55杜晓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伦斯异化

杜晓林

内容摘要:劳伦斯在其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中以前瞻性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保罗一家的悲剧,预言了工业文明、消费文明的潜在威胁。本文借助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以《木马赢家》中的四个人物:保罗、保罗父母以及奥斯卡叔叔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文明对四个人物的异化及操控。小说中单向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逻辑,物质占据生命高地,被异化的普通个体失去了主体性。劳伦斯通过深刻的笔触向时代传达了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劳伦斯 《木马赢家》 异化

《木马赢家》①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该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的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的鼎盛时期。劳伦斯以寓言式的写作风格讲述了男孩保罗为得到母爱陷入赌博赛马所引发的家庭悲剧。陈兵认为:“《木马赢家》也可以看成是俄狄浦斯情结故事的又一次‘重复与呈现[1]86。然而,本文认为保罗的悲剧不仅再现了俄狄浦斯情结,更再现了工业文明对个体的异化及操控。

“异化”一词源于拉丁语alienatio。关于“异化”一词的理论发展来源已久,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是私有制产生的主要根源;卢卡奇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关系,开始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霍克海默、阿道尔诺批判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并将“异化”这一概念直指个体的精神消亡。马尔库塞用单向度的人即人的需要的异化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他批判工业社会制造的虚假需要,主张恢复人的真实需要。工业文明压抑人的批判性、否定性向度并培植人的顺从意识,使人禁锢在单向度的空间维度中。生存在这种维度下的人被剥夺了批判性与否定性思维,逐渐沦为单向度的人。

本文基于马尔库塞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中的异化理论,对小说中的四个人物——保罗、保罗父母以及奥斯卡叔叔进行解读,分析《木马赢家》中所揭露的单向度的人,批判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

一.被异化的个体——保罗母亲

保罗母亲为获得进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痴迷于金钱,最终造成保罗死亡的悲剧。母亲企图通过消费奢侈品,模仿贵族阶级的生活习惯获得所谓的身份认同,以此实现阶级地位的跨越。

作为母亲,她对孩子们的关心甚少,小说中向读者展示的只是一个被消费主义捆绑、被异化的母亲。在保罗母亲的认知中,运气即金钱,拥有好的运气就可以得到数不尽的金钱,她错误地认为金钱是幸运和不幸的唯一标准。新童车、新木马、毛皮外套、参加舞会这些似乎成为了一种融入上流社会的象征,是一种人人趋之若鹜的流行。正如马尔库塞所指出:“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对奴役状态的觉悟,而这种觉悟的出现却往往被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和满足所阻碍,这些需要和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人自己的需要和满足[3]8。”保罗母亲在消费过程中作为消费主体成为了被异化的存在。母亲所消费的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达到某种攀比的目的,在消费过程中,母亲逐渐丧失了理性,被其所处的社会机制所异化,表现为马尔库塞所称的“强迫性的消费”,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作为消费主体被异化了。保罗母亲盲目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虚假需要的获得感使她不断被其所处的社会机制所奴役。她将商品价值与社会身份进行捆绑,消费昂贵商品、让孩子接受贵族教育似乎成为了身份价值的一种展示,并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虚假的阶级地位提升感。然而中产阶级家庭无力支撑高额的消费,以至于家里一直回荡着一个声音:“得有更多的钱!”。而保罗为了“购买”母爱不断给予母亲英镑,在这个过程中母爱逐渐变成了一种商品,具备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母亲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所生存的社会机制异化。保罗母亲在收到保罗密托律师给予的五千英镑后,小说描述道:“冬天鲜花盛开,保罗母亲曾经养成的侈华也像鲜花一样盛开。”,可以看出无限膨胀的物欲使母亲一直不满于当下的生活,她经常过度消费,家里经常会收到催账的单子,消费成为了母亲的必备活动。正如马尔库塞指出:“异化概念本身因而成了问题。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3]10。”显而易见,保罗母亲被资本家的谎言所欺骗,被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所俘虏,正是在消费意识的驱动下,她无力反抗,只能顺从地成为资本的羔羊,而社会控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维持。

通过消费商品获得的虚假地位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蒙蔽。作为在工业社会商品丛林中被吞噬的个体,母亲间接导致了保罗的死亡,无论保罗之死能否将母亲从这片无垠的商品丛林中解放出来,悲剧都已经无法挽回。保罗母亲在工业文明的裹挟下沦为金钱的奴隶却无力反抗,失去了其自身的主体性、真实性,最终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二.物的俘虏——保罗父亲

不在场的父亲是故事中的隐形人,然而这位隐形人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父亲在家庭中责任的缺失,才让保罗试图承担起父亲的责任,挣到更多的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小说中的父亲总是出手大方,物质至上、金钱至上。在父亲的认知中,物质变成了区分阶级的象征,单向度成了一种普遍的生存逻辑。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努力保持着整个家庭所谓的“贵族阶级”生活方式:全家人住着豪华的大房子,日常生活也会有体贴的仆人照料,这些高额花费让他自认为比其他人都高人一等。可他们真的高人一等吗?也许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3]9。”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中产阶级与上层阶级之间的鸿沟已经消失,甚至萌发了一种阶级同一性的虚假满足。同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不再去思考现存机制的不合理之处,处在单向度维度下的人们似乎得到了虚假需要的满足,他们逐渐被其所处的社会机制剥夺了否定性、批判性思維,不再去反抗任何不合理的社会机制,而是在这种机制下沉沦,最终与资本主义社会机制同流合污,直至被其吞噬。虚假的身份追求使得人们以为拥有和贵族阶级相似的生活方式便能获得所谓的阶级提升,同质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丧失了反叛精神,人们不再去抗议现有的不合理的社会机制,岂不知这种作为大众欺骗的方式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维持现有机制的手段。即使在保罗垂死之际,父亲回到家也要先调制威士忌苏打,本应该充满温情的一幕却被冷冰冰的威士忌苏打所侵占,如果说保罗母亲对孩子起码还有一丝仅剩的关怀,那么保罗父亲则是彻底成为了物的俘虏,工业社会中异化的人性在保罗父亲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企图通过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来获得虚假满足,却从未想过反抗阶级差别的存在,逐渐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思维,沦为了单向度的人。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操控着保罗父亲的思维,使他逐渐异化,在这种单向度下的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只剩顺从和支持,毕竟对现有社会机制的支持才能获得虚假满足,维持其所谓的上层阶级地位。

三.保罗死亡的催化剂——奥斯卡叔叔

母亲的言论固然是导致保罗赌博赛马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奥斯卡叔叔却是带领保罗走上歧路的引路人,他在保罗的死亡中扮演着催化剂的作用。

起初,奥斯卡叔叔和保罗聊天谈心,带他坐车兜风,此时的他俨然有着一副长辈该有的模样。然而在奥斯卡发现保罗赌博赛马上的天赋时,他不再真正关心保罗,而是开始利用保罗赚钱。沉迷于金钱的保罗母亲与不在场的父亲无法得知保罗的投机行为,然而奥斯卡叔叔却是知情的。作为保罗的长辈,奥斯卡并没有及时将保罗赌博赛马一事告知保罗父母将保罗从歧路上拉回,而是选择隐瞒此事,因为这样他才能利用保罗在赛马上的天赋赚更多的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需要似乎实现了虚假的统一。奥斯卡是保罗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见证人。对于保罗身体出现的异样,奥斯卡叔叔视而不见。在保罗被房子里的声音困扰时,奥斯卡叔叔劝导他:“不要为此而烦恼!”当保罗精神失常时,奥斯卡叔叔仍在惦记自己所赌的赛马情况如何。为了得到金钱,他不惜利用保罗,甚至在保罗死亡后,奥斯卡叔叔也没有表达丝毫来自长辈的痛心,而是对海斯特讲述保罗赛马赌博赚了多少钱。作者对奥斯卡的描述暗示着其被泯灭的人性、被异化的金钱观。讽刺的是,对奥斯卡叔叔来说,保罗之死不过是失去了一台赚钱工具而已。他真正关心的不是保罗,而是保罗赛马能赚回多少钱来满足其贪婪的内心。

奥斯卡痴迷于通过赌博赛马赚钱,赚钱成了他唯一的生活目标。在这种场域下的他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与资本主义机制同流合污,最终被其吞噬。然而,资本主义这种特有的机制不能使人们得到充分满足,欲望不能得到实现,人们陷入到了深深的异化状态而不自知。在工业社会单向度的场域下,奥斯卡叔叔完全丧失了亲人间的爱与温情,意识中亦只剩下对金钱的盲目追逐,丧失了批判性与否定性向度,沦为了单向度的人。

四.异化社会的牺牲品——保罗

保罗是渴望亲情却又被其间接扼杀的矛盾体,他受到母亲的金钱观影响痴迷于赌博赚钱。依据马尔库塞对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的区分[3]6,本文认为金钱是保罗的虚假需要,他的真实需要实则是母爱,他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与爱。凭借在赌博上的天赋,保罗不断出卖自己赚取金钱,最终造成死亡的悲剧,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正如孔明安及石立元两位学者所说“一个出卖自己的人是一个被异化的人,是一个反对自己的人,被他出卖的那一部分的活力映照了他的衰竭与贫乏,他的存在的客观化对他的支配证明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颠倒,这是客体对主体的复仇[7]91。”保罗之死可以看作是客体对主体复仇的必然结果。

保罗是一个单向度的人表现在其批判性、否定性思维的缺失。保罗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是靠金钱维系的,正如鲍德里亚所说:“金钱置于异化的中心”[8]194。故事中的保罗为了获得母爱近乎病态地投入到赛马中赚钱。保罗本对金钱没有太多的认知,不幸的是他不断被母亲的金钱观遮蔽双眼,加之其缺乏批判性、否定性的思维能力,最终将自己异化成赚钱工具,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在金钱与亲情的极限拉扯中,保罗逐渐被赚钱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所侵蚀,最终沦为两股力量博弈的牺牲品。《启蒙辩证法》中认为:“社会所依凭的每个人,都带上了社会的烙印:他们看似自由自在,实际上却是经济和社会机制的产品[9]140。”作为工业社会中的一员,男孩保罗需要不断在赛马赌博中赢钱去满足母亲日益增长的物欲,在这一过程中保罗沦为被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机制所操控的一员,这是一个鲜活的人被社会机制束缚、奴役,最终沦为冷冰冰的赚钱工具的过程。在保罗死亡后,奥斯卡叔叔竟對保罗母亲说:“海斯特,你净挣了8万多英镑,却是个吃了大亏的可怜人儿”此处叔叔的话无形间将保罗异化,依据马尔库塞的观点:“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3]12。”在20世纪工业社会单向度的场域下,保罗作为主体成为了被异化的存在,他的主体性、生命力不断被这种扭曲的、异化的观念所吞噬,最终失去了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从保罗的木马中传出来的贪婪声音是保罗心声的一种表征,最终保罗死于赛马赌博,繁盛的工业社会背后隐藏的血淋淋现实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小说中,保罗是一个无形中被消费的工具。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沦为工业社会下被剥夺了批判性与否定性思维的单向度的人,成为了异化社会中亲情与金钱两种力量博弈的牺牲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暴风雨般地席卷20世纪,个人的力量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从某种角度讲,保罗之死敲响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丧钟,发人深省。

从表面来看,家人是保罗死亡悲剧的缔造者,然而真凶则是20世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的单向度思维。保罗一家所代表的是工业社会中无数被异化的单向度的人,他们被时代的洪流一卷而下,最终沦为商品拜物教的牺牲品,唱响了工业社会的一曲悲歌,而20世纪工业社会的狂欢将会持续甚至更甚。在这篇小说中,物质变成了区分阶级的象征,单向度成了一种普遍的生存逻辑。而当物质占据了生命高地,被异化的普通人失去了主体性,人们该何去何从?劳伦斯通过本篇小说预言了工业文明对人的潜在威胁:当人们的思想被同化,只知道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追求,双向度从人们的认知中彻底消失,人的主体性地位也将不复存在。虽然本篇小说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但对当今物质文明发达的社会仍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加缪有言:“荒谬当道,爱拯救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若能留存一丝爱意与温情去抵抗冰冷的现代物质文明,相信万事万物定将明朗。

参考文献

[1]陈兵.劳伦斯《木马赢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85-89.

[2]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杨晓琴.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J].世界哲学,2018(2):40-45.

[5]段伟.马尔库塞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基于其否定性批判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6]朱丽霞.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重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0-82.

[7]孔明安,石立元.消费社会的双重异化及其批判——论鲍德里亚对《布拉格的大学生》双重解读[J].东岳论丛,2022(4):89-96.

[8]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9]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注:①本文关于《木马赢家》的译文均选自https://m.doc88.com/p-494273362345.html?r=1#

猜你喜欢
劳伦斯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论劳伦斯·布依尔“地方”理论之嬗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