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育永
想象一下,如果大脑能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人能在火星上生活,如果能用时光机穿梭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会发生些什么?将你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吧,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电影《流浪地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吧?像这样借助一定的科学支撑展开大胆又合理的想象创作出来的故事,就是科幻故事。它与想象作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加上了科学元素,不再是简单的异想天开。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样才更有意思。
你可能会问:科学元素哪里来?现在高科技发展迅猛,如物联网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纳米技术……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科技,通过查阅资料、与人交流的方式积累素材。如要写人到火星上生活,那你得先对火星进行一番了解,比如上面的空气、引力、表面温度等。这样,你写作的时候才能基于科学展开想象。
科学元素要体现在主要情节里。比如,主人公会运用怎样不可思议的科技?这些科技使故事中的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
影片《克隆人》就讲述了神经学科学家威尔·福斯特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好友科学家埃德·惠特尔的帮助下,他通过克隆身体以及传输意识,复活了家人的故事。如此奇特的故事情节,却令人信服,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中有克隆技术的参与。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是基于现有的克隆技术而开展的合理想象,科技感十足,不由得你不信。温馨提示:科学要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服务——“克隆人”的实验被禁止,是因为其涉及人类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坚持科学元素为人类生活与命运带来积极影响这个正确的方向。
科学元素还要与大胆想象相结合。如果只盯住现有的科学技术,那么你写的可能就是科普小故事了。“科幻”,“科”在前,紧跟其后的是“幻”。幻想精神还是要有的:在已有的科技的基础上,展开大胆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你的科幻故事亦真亦幻——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不拘于现实的“脑洞”大开。这样的“科”与“幻”相结合的故事才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如《流浪地球》中,作者想象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被海水淹没了,地球要在巨型发动机的推动下,流浪到外太空……这些大胆又奇特的想象,其实也有现实的依据: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在寻找太空中适合生存的第二个家园……这就是带上了科学元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亦真亦幻,引人深思。
我们再来看看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是如何带上科学的元素大胆想象的吧。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
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座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下面就来看看同龄人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