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落实《浙江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促进山区林农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浙江省启动实施全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行省。在浙江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处指导下,全省各地积极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强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多措并举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本期特别策划介绍4个案例,以小见大,展示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成果,以拓展新路径、提供新思考。
近年来,淳安立足浙江省林业局“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增收工程,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增收模式,促进农村共富体制机制新集成,实现山区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淳安现有森林面积509万亩,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150万亩,是耕地面积的6.5倍、园地面积的2.7倍。作为全省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县,淳安通过强化部门联动、要素保障、资源共享,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重要抓手,有效打开林下增收空间。新发展林下中药材7.6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5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惠及农户2.3万余户。林下种植“淳六味”道地药材中,山茱萸、掌叶覆盆子、白花前胡三味中药材入选新“浙八味”,淳前胡、淳半夏等五味药材通过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建成浙西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额3.5亿元,成为浙西、赣北、皖南等地重要的中药材供销集散地。2021年,淳安实现林下中药材产值4.99亿元,相关产品采集加工产值26.36亿元,实现森林旅游经济总收入154.18亿元,林下经济已然成为淳安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以强带弱 打造多元合作模式
打破行政界限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打造“县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为主的多元合作模式。
股份合作全覆盖。为解决村集体在发展产业中资金短缺、培管跟不上、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以“万企兴万村”活动为契机,积极搭桥引线,引导国有企业、新乡贤等社会工商资本,以先垫资形式参与“千村万元”林下经济项目发展合作。建立企业负责建设,村集体负责监管,形成既分工又协同的共管共享机制,14个项目村全部签订股份合作协议,合作期限10年以上,用项目资金840万元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投资2000余万元。
“飞地”合作有突破。从交通区位、面积体量、立地条件等资源禀赋出发,选定枫树岭镇上江村和千岛湖林场珍珠半岛林区两处3000亩林地为“千村万元”合作“飞地”,把枫树岭镇鲁家田村、瑶山乡共坑村等4個资源禀赋差的“千村万元项目”放到“飞地”上开展建设,形成村集体+企业、村集体+林场合股联营的“林业飞地”新模式。同时,对标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由国有企业和国有林场同比例资金配套,共同开展林下高质量中药材、食用菌基地建设。
预期收益有保障。县乡两级全程参与协调指导股份比例、收益分成、飞地选择、基地建设等重点环节,确定首批14个村基本以林下种植黄精为主,按目前市场行情,每个村项目收益180万元以上。考虑到林下种植投入与产出有4—5年的间隔期,从2022年起,在未产出前,由合作企业每年出资2万—3万元作为固定预期分红金支付给村集体作为收入,待投产销售后从收益中扣除,既实现预期收益有保障又提高村集体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联动发展 推行产品订单协议
淳安把推行订单发展作为林下经济增收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实行“购销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富联结机制。
挖掘存量订单。对全县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梳理各类中药材原料用量需求,产品指标要求,引导敬存仁生物科技公司、标普健康食品公司、淳六味农业发展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产品订单合同,14个“千村万元”项目全部签订产品包销协议,与10余家200亩以上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协议面积近8000亩。
拓展增量订单。借助“招大引强”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龙头药企修正药业落地建厂,签订中药材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价定向收购前胡、黄精、重楼、栀子等药材300余吨,收购资金近900万元。促成盒马生鲜、明康汇等生鲜农产品销售企业建立林下食用菌定期定量供销合作,打开林下食用菌销售新渠道。
做活效益订单。为让订单产品既符合质量要求又能发挥最大效益,针对林下中药材种植主体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问题,创新推出了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技术、分户管理的“三统一分”林下经营模式。针对林下食用菌定期定量供应难问题,进一步深化“村场合作”,由国有林场牵头落实发展计划和产品标准,并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村集体则出林地和劳力,产出后由林场负责回购销售,所得收益共享分成,在有效对接市场的同时,还实现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提升,为订单林业发展夯实基础。
强化服务 健全科技帮扶体系
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联企、联村、联户、联基地的“四联”科技帮扶长效机制。
聚焦问题需求。在省市县三级联系“千村万元”项目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扩充服务内容,编制县级“四联”手册,紧扣发展最迫切、企业最关心、林农最需要问题,开展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技术答疑等精准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各方需求。
聚焦产业提效。围绕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起草制定淳安山核桃、油茶、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3个地方标准,推广林下道地中药材和珍贵食用菌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技术,为产业提质增效做好技术支撑。
聚焦人才培养。加大院县合作力度,加强科研院所对接,建设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淳安工作实验室,推动更多林业科技成果在淳安落地转化与应用,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基层林技人员定向培养,重新设立县政府科技兴林奖,完善导师带徒制度等,多途径提升林业科技人员服务能力与水平。
全链建设 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树立闭环经营理念,盘活存量资源,分析发力赛道,促进集群成链,形成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梳理林业产业资源现状、发展要素,聚焦山核桃、油茶、毛竹、林下经济四大优势产业,编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明确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路径,布局发展空间,走“两山”高水平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
补强全产业链短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加大二产精深加工企业招引。以“南竹北果”产业布局为基础,以木本油料产业链、竹产业链、中药材健康产业链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重点,梳理资源空间,梳理招引目标企业。招引千年舟集团落地南片竹加工产业园,与修正药业合作开展林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合作,不断补强产业链短板。
优化产业要素融合。做精森林康养,创建国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各1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8个,森林旅游示范点10余处,骑行绿道450公里,有效将游客引流到山村果园消费。近年来,新建成金陵红花油茶、界首樱花岛等一批特色网红打卡点,其中千岛湖植物园首月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次,月光岛森林夜游填补沉浸式岛屿光影艺术夜游产品空白,沪马森林氧吧凭借世界第一空中悬廊、超长赛道滑板车等特色体验项目,开业半年实现营收3000余万元,每年可直接带动周边村庄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余万元,间接带动餐饮和住宿消费2500万元。
接下来,淳安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除用于一产林下种植外,增加对二产精深加工及三产产品品牌打造等环节的资金支持,从而真正实现有产品、有品牌、有销路、有效益,最终实现山区林农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林下经济增效的目的。同时,基于乡镇和集体村的积极性高、山区农民对“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项目的呼声和期盼值高的环境,淳安将寻求进一步加大项目扩面,以惠及更多农户,做好林业共同富裕的淳安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