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沿地带把握全球创新趋势

2023-06-06 06:43邓宇
财经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初创硅谷创业者

邓宇

《破界:如何改写硅谷规则》

(美)亚历山大·拉扎罗著

王淑花等译

中译出版社

2022年11月

熊彼特最早提出探讨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熊氏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里所指的创新,强调生产重组和资源配置。随着科技创新生态演变,世界各地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全球化,需要更加开放、高效和自由的跨界合作,建立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创新链。著名创业投资者亚历山大·拉扎罗所著《破界:如何改写硅谷规则》,从创新生态视角重新审视跨界融合的意义、内涵以及前景。现如今,“逆全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科技创新政策受到越来越多限制,对科技创新构成新的挑战,更加凸显了跨界融合的重要性。

硅谷模式并非“万能钥匙”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硅谷几乎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胜地,不仅汇聚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创新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人才,还通过硅谷模式输入全球科技产品和服务,引领前沿科技发展。本书另辟蹊径,从挑战硅谷模式的角度出发,讨论硅谷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独特的创新模式。如本书绪论所言,硅谷曾经垄断了创新,以往的成绩斐然,但时移世易,今时已不同往日。事实证明,硅谷模式并非“万能钥匙”。

尽管美国硅谷仍是全球科技中心,但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在加速推进,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十分活跃。

科技创新是否只有一种模式呢?本书提出,硅谷用相似的方式向全球传播自己的模式,结果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硅谷模式也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争议,初创企业的道德问题以及侵犯隐私、数据安全漏洞等负面影响扩大。硅谷之外,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加快兴起,本土的风险投资也大量涌现,当地政府提供更加积极的政策扶持,全力打造新的创新高地,初创企业不再被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所垄断。

本书据此提出前沿地带的概念,即新生的城乡创业生态系统,并发现许多前沿地带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创业者成为本书所称的“把握机遇的创业者”。

“韧性时代”需要重视创新生态

尽管现代科技创新的兴起不是新鲜事,但传统的科技创新生态并未出现风险投资等现代创新创业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兴起,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风潮开始引领全球创新创业。之所以当时的模式能够很快运转灵便,最主要的便利条件在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和跨国投资活跃,而贸易自由和市场开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茁壮生长的土壤。但过去几年,全球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再全球化”共同竞争,管控成本、防范风险以及增强企业发展韧劲成为关键。

前不久,德国经济学家马库斯·布伦纳梅尔在新书《韧性社会》中提出了韧性社会的现状、困境以及解决之道。本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即现在的初创企业越来越强调提出可行的增长目标,放弃不计一切代价谋增长的心态。作者称之为“骆驼型”企业。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气候变化,再到“逆全球化”日益突出的创新创业环境,初创企业要生存和成长较以往更加困难,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本书认为,面对全新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各种复杂挑战,作为前沿地带的创新型创业者,需要具备四方面优势——创造巨大的市场、从竞争中获益、获得市场生态系统支持、扩大人才库。

依照成功的跨国企业经验,虽然科技创新大都缘起于“天时”,但不能脱离创新生态的“地利”和“人和”。例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中国深圳等,这些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往往具备独特的创新优势和突出的创新创业资源。互聯网科技时代,于那些专注于价值链某一环节的初创企业而言,创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就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这些服务不需要大量的资本和硬件设施投入,但需要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支持。本书强调初创企业仍需要培养“全栈技能”,以及成长为“骆驼型”企业,或者权衡成本收益独立创建基础设施或硬件,或者利用其他公司资源合作共建。经验表明,前沿地带的创新型创业者更青睐建立全栈护城河(即竞争力、资本和技术的三大护城河),以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韧性。

以全球视角参与“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是一个全球化概念。除了创新创业领域,在互联网科技、教育、文化以及传统行业都非常强调跨界融合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跨界融合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通过汇聚不同领域的前沿创新者,促进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跨界融合能够迅速匹配最优的资源,以最有效率的资源组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推出新的服务,这种模式很容易形成创新创业的生态。

全球化时代,跨界融合不仅限于本土或跨领域,而是涉及更加复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即便是以“轻资产”为主的初创企业,随着市场扩张和影响力提升,跨界融合的复杂性就变得非常突出。本书总结了前沿地带的初创企业成功的关键——生而布局全球化,即早期就向全球市场扩张。

如何实践跨界融合呢?本书给出了比较鲜明的观点,即贯通世界理念,打通全球关系网。纵然全球化时代出现新的趋势,甚至可能是逆境,但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仍应将拥抱全球化作为未来创新创业的落脚点。作者认为,在前沿地带,典型的创新型创业者具有更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且往往具备跨地域、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经验。

从实践经验来看,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增长,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优质资源,精心组合和广泛协同产业链、供应链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以最小成本、最优资源配置和最精准的供需体系,获得领先优势。苹果、特斯拉以及华为等成功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采取这种模式。本书提出,跨界融合还需要与本地环境相结合,适应当地环境才能保证持续的增长。

跨界融合的另一关键在于团队和人才培育。本书认为,前沿地带的创新型创业者更加重视企业发展的韧性,其中的关键方法就是服务于多个市场。由此,本书提出建立分布式团队,以分散全球的方式来建立组织管理系统,优势在于利用多样化的人才库,管控成本,融合度更高。第一个模式是“地球&月球模式”,即占主导地位的总部作为组织中心,当进入新市场时即启动新的中心;第二个模式是客户运营和技术开发分离(或称为“逆向外包”)。另一个方式是打造一流团队,面向世界寻找人才,通过培训和训练培育成长型、承担多任务的团队,推动雇主和员工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长期关系。另外,本书建议初创企业训练成为多面全能选手。

如何扩大和保持前沿创新优势

本书用鲜活的案例证明跨界融合的重要性,讲述了硅谷模式之外前沿地带创新型创业者的成功故事。环顾全球来看,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生态面临新的挑战。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新诞生的独角兽企业只有258家,新增数量与2021年相比下降五成。全球央行竞争性加息、地缘政治以及大国博弈等新的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给初创企业等创新发展生态带来了新的风险。

本书认为,前沿地带所面对的市场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多变,而前沿地带的创新型创业者适应了新的创新创业模式,专注于解决生态系统中的痛点,侧重发展韧性,将成为市场生态系统的建设者。作者指出,未来的希望在前沿地带,硅谷的垄断优势将被打破,创新正在向全球转移,东西方有很多地方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

本书特别强调管控风险。虽然世界范围内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大都从初创企业发展而来,但这些成功企业的样本仅是数量惊人的初创企业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创业者可能在创业初期已经遭遇失败,也有一部分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出现增长瓶颈,最终被迫退出市场。本书认为,无论在硅谷、在前沿地带,还是在其他地方,建立初创公司都有很高风险。作者提供了两点建议:一是选取可接受的风险,前沿地带的创新型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先确定能够和不能够接受的风险类型,創造管理风险的文化,授权员工在预见到风险时采取行动;二是重塑金融,开发新的风险投资模式,通过联合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利用新的投资技术(人工智能),增强投资组合韧性,应对更为艰难的市场生态系统。

成功的初创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增长韧劲,最主要的秘诀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本书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是在书中诸多章节均有体现,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立足全球化,保持开放的立场,自诞生之初就融入全球化,服务多个市场,适应本土环境,吸纳全球各地的人才,迅速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组织;第二,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专注于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苹果公司领先的核心操作系统和独具特色的服务生态,始终保持创新进步,在这一领域保持全球竞争力;第三,保证透明和稳健的投资,成功的跨国企业倾向于稳健投资,将资源配置组合应用到市场和客户身上,聚焦主业和服务,持续深耕细作,终将收获长期回报。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编辑:臧博)

猜你喜欢
初创硅谷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
初创公司如何捍卫商标权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