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综述

2023-06-06 23:31杨碧婧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献

摘 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村集体通过配置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获得集体经济收入的生产过程,能够组织统筹分散农户,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从理论内涵、现实作用、发展模式、现实困境及对策等角度归纳分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文献,并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的未来方向作出展望。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文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意味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基层组织经济基础作用显著。此外,有研究指出,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是村级公共事务治理薄弱、基层社会涣散的重要成因。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维持传统乡村社会秩序、维系国家与社会良性关系的重要条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实现对分散农户的“统筹式”再组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乡村产业的交易成本与风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梳理。

一、相关文献总特征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词共检索到721篇文献,其中学术论文517篇、学位论文33篇(检索时间:2022年11月25日)。从文献发布时间来看(见下图),2017—2021年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2021年发文量最多,为79篇,这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新兴研究点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学术关注度不断攀升,但相关研究数量还是较少、领域较窄,处于尚未饱和、亟待探索的状态。从学科门类来看,现有研究主要分布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与社会学等科目。从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围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内涵、现实作用、实践模式等内容展开讨论。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内涵

学者们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沿革、概念内涵与本质特征展开讨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苑鹏等(2016)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总结为所有权关系明晰化、所有者成员主体清晰化、组织治理民主化、分配制度灵活化。张弛(2020)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研究视域,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再合作与再组织,核心特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鸣等(2021)认为,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制度,农村地区所推行的“包产到户”导致集体保留土地的比例骤降,进一步引发村级集体经济式微。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或以乡镇企业为组织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或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农村经营模式调整,最终建构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余丽娟等(2021)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主要体现在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下,通过成员自愿合作、自愿联合,依托村集体实现农户与乡村的协同发展,这也是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大区别。江宇(2022)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定义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联合开展生产、经营、分配的公有制经济形态,党组织在其发展壮大中发挥领导作用。芦千文等(2022)认为,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以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依托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以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参与市场竞争、拓展比较优势业务等举措打造实现形式多元、盈利能力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态。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作用

继脱贫攻坚之后,我国农村地区的政策导向以乡村振兴为主。因此,学者们从总体架构、细节布局等多个层次出发,阐释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总的说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机制(郭文力等,2021)。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依靠规模化生产、释放劳动力推动城镇化、实现劳资关系的自我扬弃等,成为产业兴旺的动力引擎、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的可靠来源。

部分学者侧重论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现实意义,归纳其在减贫脱贫、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王曙光(2019)使用多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公共产品供给、民主机制和公共决策等六个方面验证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减贫扶贫效果。张红宇(2020)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逐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崔超(2021)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实现共同富裕等重要作用。李人庆等(2022)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对增收致富、村庄建设、村民服务与乡风文明作用显著。丁忠兵等(2022)基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超过1%的直接贡献。李宁等(2022)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包括保障个体农户独立进入市场、依托农村市场化与规模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有机融合。崔超等(2022)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自身特点出发,借助贫困地区的普遍特征阐述其在农村减贫脱贫中的功能作用。

部分学者侧重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李天姿等(2017)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根基。贺雪峰(2019)发现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禀赋差异对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产生直接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构建的利益关联机制能够重塑强势村社集体。李文钢等(2020)审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社区性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强调村落共同体重建应当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马良灿(2021)以贵州省塘约村为例,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重振乡村经济的同时,还能在社会生活秩序与公共性层面实现乡村社会再组织。衡霞(2021)指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与乡村治理在资源、关系、认知等方面实现交互嵌入,从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涉及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陈义媛(2021)基于烟台市案例发现借助村干部领导与党员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增强村民归属感、强化村集体行动力、激发基层党建发展动力。徐世江等(2022)构建了交互嵌入分析框架,阐释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推动乡村治理同向发展的社会过程。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许泉等(2016)通过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可总结为资产租赁、政府补助、项目扶持以及产业合作。孔祥智等(2017)瞄准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态势,总结了工业化、后发优势、集腋成裘三种发展模式。屠霁霞(2021)认为,浙江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为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山海协作、单位包村等“抱团”发展模式。余丽娟(2021)在“市场性”的核心特征下,提炼出政府扶持型、组织引领型、市场激励型等实践模式。王立胜等(2021)以动力机制为划分依据,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归类为自我积累型、城镇化引致型和企业家返乡型。郝文强等(2022)基于浙江省桐乡市的实践归纳了自主经营、在地投资、飞地投资与平台经营等“抱团”发展模式。刘晓玲(2022)广泛调研湖南省各村庄,总结出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为农服务型和资源开发型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江宇(2022)以烟台市农村为例,发现在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党领导下的“人的组织”有利于确权保障产业有机融合,因此指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倪坤晓等(2022)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归结为政府强势干预和市场自由运作的动态博弈、内部资产经营方式和外部要素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收益分配与集体积累追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有效平衡。

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一)现实困境

部分学者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是外部输入的财政资金转化为村集体利润、租金与利息,在发展中还存在集体经济主体缺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责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体经济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等亟须解决的问题,面临产业选择、土地资源、负债经营、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孔祥智等,2017;李韬等,2021;夏柱智,2021)。胡高强等(2021)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民存在着乡村应答弱、利益分配上过度集中等问题。陈秀萍(2022)指出东北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地缘优势小、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足、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对策

黄延信(2015)指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应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关键,赋予农民财产性权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许泉等(2016)提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对薄弱村的财政扶持、鼓励村际联合发展与跨地区发展、加强村级“三权”统一等政策建议。陆雷等(2021)立足于宏观层面,强调应当夯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基础,推动特殊的集体经济体制向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芦千文等(2022)则认为应当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制度基础,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从而有效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初期的各种弊病。总之,应当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创新合作模式,在国家政策、法律所界定的框架下,探索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倾向的集体经济制度基础,推动成员权本位向股权本位转变,促使农村集体经济在兼顾公共性的同时与其他经济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地区基层组织乏力等问题,有学者建议优化制度供给,提高基层组织的公信力与统筹力,解决纵向政府间利益争夺问题,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不足

研究视角有待拓宽。现有文献所述内容普遍呈现“就事论事”的特征,即局限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研究,虽然研究内容层次较深,但并未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社会发展进行关联性、互动性阐述,尤其是论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的文献十分匮乏。

文献数量呈现地域性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天然优势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许多学者选取东部地区农村为案例,而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使其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文献数量呈现出东多西少的趋势。

(二)研究展望

加强与国外文献理论对话。极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质上是合作经济,国外文献虽然没有明确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践研究,但相关学者基于农业合作实践,普遍认为集体合作经济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逐渐推动集体合作经济理论从萌芽、完善到成熟。同时,西方国家有3种代表性强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分别是日韩模式的综合性合作社、美加模式的跨区域合作社和欧洲模式的专业合作社。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相关经验,有效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组织职权边界模糊、经济体市场性与社区性特征不平衡等问题,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重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盖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等诸多领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能够以乡村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基础,又能够带动基层组织建设、文明乡风塑造、生态环境保护。学者们应当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置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审视,弥补研究视角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李天姿,王宏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现实旨趣、核心特征与实践模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2):166-171.

[2]高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典型模式與路径辨析[J].经济纵横,2020(7):42-51.

[3]耿羽.壮大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2):14-19+107.

[4]刘小亮,王洪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巩固脱贫成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J].党政干部论坛,2020(7):39-41.

[5]吕方,苏海,梅琳.找回村落共同体: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来自豫鲁两省的经验观察[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6):113-118.

[6]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基于皖南四个村庄的实地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53-61.

[7]高鸣,魏佳朔,宋洪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优化[J].改革,2021(09):121-133.

[8]余丽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特征、实践路径、发展限度——基于天津、山东、湖北三地的实地调查[J].农村经济,2021(06):17-24.

[9]江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烟台实践”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01):126-132.

[10]芦千文,杨义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2(03):84-103.

[11]苑鹏,刘同山.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建议——基于我国部分村庄的调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0):23-28+91.

[12]张弛.中国特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新特征及发展策略[J].经济纵横,2020(12):44-53.

[13]郭文力,张旭.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J].农业经济,2021(08):3-6.

[14]杨博文,牟欣欣.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研究:理论机制、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06):5-14.

[15]贺卫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部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J].学习论坛,2020(06):39-46.

[16]王曙光,郭凯.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效应与内在机理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9(11):3-9.

[17]崔超.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2):89-98.

[18]李人庆,芦千文.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基于山东即墨鳌角石村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11):1-8.

[19]丁忠兵,苑鹏.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研究[J].农村经济,2022(05):1-10.

[20]李宁,李增元.新型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J].经济学家,2022(10):119-128.

[21]崔超,杜志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选择——基于陕西省丹凤县的实地调查[J].农村经济,2022(04):35-44.

[22]李天姿,王宏波,杨建科.新型集体经济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理论月刊,2017(03):135-140.

[23]李文钢,马良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复兴与乡土社会重建——学术回应与研究反思[J].社会学评论,2020,8(06):58-68.

[24]马良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再组织——以贵州省塘约村为例[J].中州学刊,2021(02):66-72.

[25]衡霞.组织同构与治理嵌入: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促进乡村治理高效能——以四川省彭州市13镇街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21(02):137-144.

[26]陈义媛.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激活基层党建——基于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案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10.

[27]徐世江,周健.交互嵌入: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协同机理——山东省D村“三社”“三自”实践的理论解读[J].农业经济,2022(02):53-55.

[28]屠霁霞.抱团发展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浙江的经验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21,29(01):42-48.

[29]王立胜,张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国乡村的新变革[J].文化纵横,2021(06):41-53+158.

[30]郝文强,王佳璐,张道林.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22(08):54-66.

[31]刘晓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核心要义、实践模式和经验启示——基于湖南省部分村庄的调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03):132-137.

[32]倪坤晓,高鸣.面向2035年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在逻辑和动态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68-77.

[33]陈秀萍.东北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三农”发展的方向及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22,43(10):115-124.

[34]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7):4-8.

[35]陆雷,赵黎.从特殊到一般: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的省思与前瞻[J].中国农村经济,2021(12):2-21.

[36]朱婷,夏英.新型農村集体经济的理论逻辑及框架[J].农业经济,2021(7):32-34.

[37]张冬冬.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推进思路[J].农业经济,2022(09):35-37.

[责任编辑:王芳玲]

作者简介:杨碧婧(1999—),女,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治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党的文献》2012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