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玮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之一。旺盛的市场需求、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使得中国市场成为诸多全球医疗巨头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
GE医疗是在中国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国产化程度最深的跨国企业之一。2023年1月4日, GE医疗从GE集团拆分并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随着GE医疗成功独立上市,我们进入到全新的、更加灵活、更加聚焦的发展时期。”GE医疗全球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独立上市后,GE医疗扎根中国、深耕中国的战略愈发清晰和明确。在4月,GE医疗正式宣布将企业中国战略升级为“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
张轶昊说,GE医疗坚定扎根中国,新升级的企业中国战略,将聚焦国产、创新、合作三大着力点,推动精准医疗和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升,共创无界的医疗关爱,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力量。
自从189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台X光机打上了GE的烙印,GE医疗开启了在中国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位于北京亦庄经开区的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是彼时GE在中国创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GE医疗全球最大的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发往全球的CT设备,近70%产自这里。
对GE 医疗而言,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程度也首屈一指。
张轶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中国是GE医疗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以独立国家汇报给全球CEO的市场,即便是美国本土市场都并非如此。近日,GE医疗全球超过50位包括总裁、副总裁级别的代表带团队来中国考察,“从中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在他看来,GE医疗独立之后,中国市场对于GE医疗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公司决策也更具灵活性。
在完成独立上市的4个月之内,GE医疗已经在中国完成两项对外投资项目——对核心供应链的投资以及与国药集团成立了第二个合资企业。张轶昊直言,今年“三个月做了两个项目”,这在以前是很罕见的。
同时,今年4月,GE醫疗的中国战略也从“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升级为“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
一是全面国产。在推动全系列产品实现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增强先进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高核心零件的国产比例,培养更多中国本土供应商,打造可靠安全且具有韧性的国产供应链体系,带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GE医疗的全系列超声产品也在无锡实现了国产制造。目前GE医疗在中国销售的70%以上都是国产产品,未来该比例将会继续提升。”张轶昊介绍,GE医疗将依托北京、上海、无锡、天津建有的五大工厂,以及在成都已经启动建设的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持续深化全面国产的战略,从产品、渠道、服务、供应链等方面全方位满足高端、基层和非公医疗市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无界创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看到创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这更加坚定了GE医疗中国的全新战略,以高质量创新驱动精准医疗的高速发展。”张轶昊说,“医疗关爱无界,创新更是无界。GE医疗希望通过融合全球和中国智慧的原研创新、产学研用、数实融合、孵化创新等方式,推出更多针对中国医疗行业和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孵化和赋能创新成果转化及商业落地。”
“衡量中国研发和中国创新,不单单只是看在中国销售额里面有多少是中国研发的,真正是看在全世界的销售额里面能够有多少是中国研发出来的。” 张轶昊表示。
GE医疗中国掌门人张轶昊
他举例称,40mm探测器的“先行 CT”就是基于临床需求,在中国本土研发制造出的业界首款同类产品。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CT配置往往以16排CT为主。GE医疗的研发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和临床科室、医生的多次研究探讨,创新性推出这款拥有40mm宽度探测器的CT设备,打破现有设备应用的限制,有效拓宽了基层医院CT扫查的范围。它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需求,还畅销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三是合作共赢。GE医疗通过携手各级政府、行业专家、中国顶尖医疗机构、多领域的合作伙伴等,开展基层医疗、精准医疗实施和人才培养项目,发展大健康产业格局。
“全面本土化”是不少外资在华发展的共同的关键词。而GE医疗的愿景是“全面国产”,这意味着要做到100%中国生产吗?
答案是肯定的。张轶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围绕这一目标,GE 医疗通过追加研发投资、扩大合作、扶持本土供应链等方式,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实际上,在国际一线医疗设备品牌中,GE医疗的国产化程度已经排在前列,“中国智造”也已经成为GE医疗全球的重要支柱。
据介绍,GE医疗在北京建有大型影像设备制造工厂;在上海建有造影剂生产基地;在天津建有磁共振成像系统生产基地;在无锡建有超声、探头以及呼吸机、麻醉工作站、心电、患者监护等临床护理设备工厂。
张轶昊说,随着在中国业务的深耕,公司正依托北京、上海、无锡、天津的供应链布局,全力推动全系列、全链条的全面国产,这其中既包含全系列CT、血管机、手术机、乳腺机、核医学产线、磁共振等影像设备,也包含全系列超声、生命关爱系列产品。
“目前,16排、64排深度天眼CT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张轶昊介绍说,CT的核心部件是球管和探测器。探测器的关键是被誉为 “CT视网膜”的成像芯片,成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是高端CT制造的核心技术。目前,GE医疗北京工厂的分系统车间能够生产探测器。包括球管、磁体在内的核心零部件也在中国生产。GE医疗希望能够发挥高端医械制造“链主”带动效应,带动供应商、产业链成长,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很多时候,大家忘记了中国市场现在的潜力有多大。” 张轶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20年前或者10年前大家对中国市场都特别看好。事实上,5%左右的GDP增速预期是指增量,这一增量的绝对值大于20年前和10年前的增量。无疑,下一个 “中国”还是中国,“你不用去找别的地方,找不出来会比中国更好的市场”。
他分析称,在未来4年,中国医疗市场的增量总和将会是印度存量医疗市场的5~6倍,“是一个非常震撼的数据”。
“在全世界其他地区,可能超声品牌最多有三四个,中国可能有四五十家品牌。”张轶昊直言,中国的市场竞争其实非常强烈,客户要求也非常高,“希望用最好的产品、最全的应用,价格也要非常合理”。
在他看来,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想要成功,其关键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够强,能否跟上中国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在“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武汉站,同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CT好技师精影技能大赛”半决赛,来自基层医疗机构参赛选手正在比赛中。
在“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洛川站,GE医疗邀请全国心胸影像领域教授及中青年骨干医师,向延安洛川当地多家县域医院200多位放射影像医生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未来GE医疗将在哪些领域加大投资?
张轶昊介绍,一是加大供应链投入,GE医疗在成都新增布局的首个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项目已经奠基,将全球供应链向中国西部地区延伸。二是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GE医疗无锡基地的研发投入翻了一番,“当很多人在担心中国市场发展和潜力的时候,我们在无锡的投入翻了一番”。
“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的3年内,整个中国的研发投入再翻一番。”他表示,将加大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和战略合作,希望通过合作共赢登上更高的层面,无论是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的互补,或是与AI公司合作组成更好的解决方案,或是政策方面的互补,都愿意开放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次相互融合”。
过去几年,不少跨国医疗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下基层”,纷纷加大对基层市场的投入,甚至专门组建了针对基层市场开发的部门。
“我们可能是医疗公司中较早关注基层市场的,并为此成立了单独聚焦基层的服务团队。” 张轶昊直言,多年来,GE医疗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携手政府与行业协会,为基层临床医师、科室主任与医院管理层开展了系列性、多层级、多维度的培训。GE医疗联合相关单位开展 “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公益行动已经走过20多个省份。“‘大病不出县是健康中国的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一蓝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提到,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不足是基层医疗长期面临的一大挑战。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检查能否满足同质化的诊断需求,取决于影像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规范程度。而如何运用科技力量,成为打通县域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如今,当国产化水平、研发能力都已经很强,我们要探索的是用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实质问题。”他说。
医疗设备+数字化充分融合方面,他举例说,GE医疗无锡基地生产的5G版Versana华彩超声,融合了中国创新和中国智造的医疗技术、产品。其内置“技影随行”5G远程超声解决方案,可进行语音、视频、超声影像三者的实时传输,一方面实时解决基层医院的扫查和诊断问题,另一方面持续通过5G连接帮助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可以支持偏远地区的超声医生,指导他的操作和诊断,就像坐在身边指导一样。” 张轶昊说。
“全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基层医疗是重要一环。”张轶昊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实现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基层医疗则是另外一件“很难但是重要和正确的事”,“我们很愿意,也希望能够与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各式手段,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助力‘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
责编:杨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編: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