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乔
关注如何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这是城市发展到当下阶段的又一重要使命。
4月27日,青岛太平山、浮山两个环山绿道正式对市民和游客开放,“两山”绿道是青岛市加快推进山头公园整治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
近日,杭州宣布计划开放首批10个城市公园绿地。早在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杭州成为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试点城市之一,下一步还计划将开放绿地和空间不少于1000处。
曾几何时,一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提供无穷无尽的机会,使个体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自由;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对某个城市的偏爱,不仅在于机会的多少,还在于在这里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若是付以具体化的描述,实现美好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于,这样的城市提供充分的、相配套的公共游憩空间,使人人享有开放的、就近的公共休闲服务,激发人们的生活活力。
城市的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因为过去人们主要关注生产而非生活,主要关注游客而非当地居民。当公园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等概念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会,这意味着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底层逻辑在于让居住其间的人活得更舒适。
我们的城市宜居吗
民谣乐队房东的猫在其作品《城市动物园》中将城市里的人们描述作游荡在钢筋丛林中的孤独动物,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渴望在拥挤逼仄的城市生活中透一口气。
城市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确实会滋生一系列的城市病,然而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看来,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在于,环境的恶化和城市宜居程度的下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陆铭在《大国大城》一书中表示,发展经济与提升城市宜居度非但并不矛盾,反而息息相关,此外,有效的城市规划治理也极其重要。
过去一个阶段,城市发展追求建设更高的楼、更宽的马路、更气派的广场和更广阔的绿地,却常常忽略了城市中最重要的,即人的因素。
什么是宜居的城市?2011年,宋瑞和团队完成了“全球休闲范例城市研究”报告,基于对10个城市进行的分析,报告得出结论:城市发展应高度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居民与游客、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平等、方便地享受到休闲;应关注理念和精神层面的问题,从观念和文化角度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使其有意愿、有能力享受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
休闲: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1923年世界建筑师年会发布的《雅典宣言》中指出,城市的四个主要功能是居住、工作、交通和休闲。
休闲功能的持续完善是城市发展逐渐进步成熟的重要体现,其背后是人们对理想生活定义的不断升级。
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休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精神状态,是人“成为人”的过程。隐藏在这个概念之下的是人需要有闲暇时间,有经济来源,不再为基本生活发愁的前提。
宋瑞与美国休闲科学研究院创始人杰弗瑞·戈德比合著的《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对话》中提到了美国公共休闲服务的发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人(大部分是女性)抱怨没有地方可供孩子玩耍、亲近自然。他们呼吁要为孩子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沙地、游泳池和公园等。随后,政府出面为老年人、儿童和其他人群提供游憩娱乐的机会。直到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公园游憩部门,提供包括从体育、艺术、手工到自然景点在内的各种休闲设施和服务。
杰弗瑞·戈德提到,在美国,政府用于公园和游憩的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由3%-5%上升到6%-7%,与此相对应的是,市民每年在这方面的支出差不多只有100美元左右。在很多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由政府补贴或管理,人们享受公共休闲服务是免费的,或者只需要支付很低的价格。
中国的城市休闲化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超大或特大城市在城市休闲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显著。《2022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显示,2022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和武汉。这10个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发达、人口规模较大,有较充分的休闲产业供给和市场消费规模,能够为休闲化水平的提升夯实发展基础。
《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楼嘉军认为,接下来城市休闲化模式从偏好“规模化发展”向探索“内涵式提升”转变。在城市新发展理念以及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背景下,中国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无论是在休闲环境优化、休闲业态打造、休闲消费转型方面,都将更加追求内涵式、融入式、细节式的发展,摒弃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型的休闲及相关产业发展模式。
重新定义城市价值
2006年,第九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举办,这一年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休闲元年”,在此之后,城市的休闲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杭州作为休闲理念的最早实践者,确实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先天禀赋——自然资源多样、历史悠久、人文传统优雅舒适、经济发达、城市规划管理创新力强,成功打造成为“东方休闲之都”。
成都作为广为人知的休闲旅游城市,长久以来自然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近年来,成都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要求,将高架桥底下的闲置空间改造成为不怕下雨和日晒的运动走廊;此外,还多处利用街边空闲地打造体育公园,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为市民建设更多身边的健身场地。
青岛则依托其海滨丘陵地形充分因地制宜。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截至目前,以太平山、浮山两山整治建设为核心驱动,青岛已整治建设山头公园60个、城市绿道163公里、口袋公园79个、林荫廊道59條。
城市间的先天禀赋各不相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城市休闲功能发展模式自然也就不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城市,不管它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如何,都可以发展出富有特色的休闲服务。
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建构闲适愉悦的美好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一座城市的价值。当大多数城市居民愿意将参与休闲活动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时,团结协作、彼此尊重、自律自主自由的精神便通过丰富多样的休闲文化活动浸润到人们的生活态度之中,进而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素养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