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鹏 余帅
摘要近一个世纪中国美术史所研究的新史料、新理论给予世人更加宽阔的视野了解敦煌文化,敦煌千佛画图像囊括在佛像之中,是基于佛经并对佛群体形象在视觉上创造性的表达,其数量可以是数十至千身不等,敦煌学界已约定俗成地将这种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均称为千佛。笔者以瓷画中高温颜色釉作为媒介材料,欲研究瓷画的绘画方式与千佛图像元素相结合的艺术表达。基于千佛画图像元素是敦煌佛像元素的相对小的一部分,故此以往研究内容尚且有限,且经过年月的沉浸,原窟墙体图案矿物颜料出现斑驳脱色,故此笔者在辨认基本朝代及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创作。 关键词 敦煌文化;瓷画千佛图像;共生;文化传承与创新
0前言
1931年陈寅恪提出:一个时代的学术,是有新材料的发现作用于新问题之中,并用新材料研求新问题,其中敦煌学术得到东方乃至世界的关注。近一个世纪中国美术史所研究的新史料、新理论给予世人更加宽阔的视野了解敦煌文化。基于千佛画图像元素是敦煌佛像元素的相对小的一部分,故此以往研究内容尚且有限,且经过年月的沉浸,原窟墙体图案矿物颜料出现斑驳脱色,故笔者在辨认基本朝代及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创作。高温颜色釉瓷画与千佛图像元素的结合,是基于陶瓷这一千年不腐的特点与千佛文化历久弥坚应运而生,瓷画创作中可以通过肌理达到墙体凹凸颗粒的效果,且陶瓷颜料中的矿物质颜料丰富,经过1 380摄氏度的烧成温度,达到耐高温、耐腐蚀的物理性质,并且因釉料颜色丰富斑斓,而具有独特的艺术绘画语言。笔者对高温颜色釉瓷画与千佛图像元素的构思,是对敦煌文化与瓷画艺术的“共生”提供可能,同时传播敦煌文化的绘画形式、风格,实现敦煌文化通过具体瓷画绘画方式得以传播与新生为本次实践的目的,为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媒介,敦煌是中华文物的顶级宝库,应该让其更广泛传承。
1敦煌莫高窟文化底蕴
(1)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佛教内容的庞大造就了其文化底蕴的深厚,其次敦煌壁画图像研究对于现代文化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如佛像画、经变画、人物画像、装饰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作品,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知识宝库。在绘画艺术角度,关于千佛朝代演变特点与内涵,随着时代的不同更新变化,它们对于不同物象描绘展示了不同时期人民对于现实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表达。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鸣沙山东麓,现位于敦煌市东南部,离其有25公里的遥远路程。据考古记载,现存总共735个洞窟,《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认定具有千佛的窟共有334个,占71.2%,占以编洞窟67.9%,均在三分之二以上。由此可见,千佛图像在莫高窟佛教艺术内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敦煌莫高窟中的千佛图像元素
千佛图像在当时的社会源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千佛图像其中的含义,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现代学者以吸收敦煌营养衍生出关于敦煌题材周边、敦煌舞蹈、音乐、壁画、国画等产物,以发挥文化效应带动经济反哺敦煌文化艺术宝库,其蕴含了形而上的佛教思想、世俗供养含义,更甚于图像变迁的文化发展历史,佛经传播、信仰变化、社会需求都可在千佛图像中得到印证,成为历史点滴变化的佐证。
2瓷画与敦煌千佛图像元素的融合
(1)高温颜色釉的工艺性
结合当代审美与瓷画本体语言,在瓷画发展过程之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工艺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统一,以高温色釉为例,在1 380度一次烧成,色釉具有因窑变而无法控制的具体形态,火焰温度与气氛不同产生不可复制性,因此其绘画性与工艺性的难度较之于其它绘画更具挑战性。高温色釉绘画的优点是不易磨损、无铅无毒、晶莹温润、光滑透亮、色彩厚重艳丽,具有其它艺术绘画形式不可取代的艺术效果。笔者作为研究瓷画高温色釉绘画形式与敦煌千佛图像元素相结合的尝试,以当代审美发展的眼光对敦煌千佛元素进行形式创新,使千佛壁画与陶瓷肌理相结合,发展绘画内容多样性的同时展现具有瓷画特征的千佛图像元素,使两者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将陶瓷艺术与敦煌艺术一起推向另一座高峰。
(2)高温颜色釉的艺术特性
在瓷画的绘画语言中高温色釉有材料的可取性,其呈现出自然美、色泽美、肌理美的物理属性,选用高温颜色釉有着独特的肌理效果,使得瓷画在表现质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保留原作敦煌千佛壁画基本原理部分精髓的同时,再尝试探索出瓷画高温色釉绘画语言的可能性,这也是笔者以高温色釉作为媒介材料对千佛艺术的尝试。
(3)高温颜色釉视角下的敦煌壁画
通过对近现代敦煌莫高窟千佛画元素以及瓷画高温色釉创作中的思考与研究,在了解对传统瓷画风格演变氛围背景下以及敦煌壁画朝代演变过程,在此两者的结合有多重因素互相吸引,在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意义之一便是印证敦煌千佛文化与瓷画高温色釉的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新兴艺术是互相共存、相互交融的,在矛盾与统一之中形成艺术创作观。其次由于瓷画创作中工艺性的不可分割,对于高温色釉的釉料搭配使用和肌理的运用产生,作用势必会推动陶瓷工艺性的进步,给予釉料搭配以及绘画方式寻求更多的可能,瓷画的绘画语言必定会根据其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的新要求,由于新时期文艺板块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瓷画风格中有更强烈的创新要求,其同时更是文化输出与国际交流机会的增加,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中国符号逐步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表现。
3新时代瓷画艺术中敦煌壁画的发展
当代艺术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但同时需要不断汲取传统的优秀文化,创造出新的艺术价值,而“瓷画敦煌”这一文化符号所代表的瓷画绘画形式已然成为潮流,同时研究瓷画高温色釉的艺术风格尤为兴盛,因为色釉的特征最为符合当下瓷画中的本体语言,为更好地建立起属于瓷画的理论体系,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结果作为依据。选用敦煌千佛为绘画内容主体,尽管敦煌壁画有十分有限的艺术寿命,但是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却不可撼动,而瓷画用另一种可长久保存的记录方式使敦煌艺术的星火得以在陶瓷艺术中流传千古,以千佛图像元素的经典符号为画面主导,千佛图像元素有着其独特的符号性、抽象性以及装饰性特点,在敦煌壁画中显得耀眼夺目。在瓷画艺术的绘画表达是在相对“内向型”的主观创作中,倾注笔者对于敦煌艺术的情感,同时保留经典千佛图像元素。瓷画具有的可触碰、可近观的触觉、视觉体验,作品也是笔者对于敦煌千佛的移情之举。在不同的绘画语言下对于画面的延伸是不尽相同的,高温色釉加之肌理的帮衬增加了敦煌艺术的可观性,不仅可以从局部观看高温色釉的色彩交融之变化万千,也是色釉与实验材料的碰撞组合,为所创作的敦煌千佛形象更添赏味。
4总结
笔者所谈及的研究内容是指敦煌千佛图像元素在高温色釉瓷画的应用研究,首先对于千佛定义有了较为系统地了解之后,在传统的演变上进行绘画语言的创新。围绕着千佛图像元素进行思維发散,做到画面统一,在绘画中不单纯地表现千佛图像元素中的符号性,同时保留瓷画绘画性的样貌,使得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不完全以程式性的形式先入为主。千佛形象在逐渐抽象化、语言化、平面化的印象中如何与瓷画艺术相互融合,在瓷画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的前提条件中加入肌理语言,如不同泥料的运用以及其它与高温色釉可以相融的特征进行绘画的创作,这是在绘画手法中所采取的方式。在沿袭传统千佛文化的同时加入瓷画语言,是嫁接在另一载体的尝试,不仅是对千佛本身所代表的装饰语言进行绘画风格的推进,也是瓷画高温色釉的工艺与艺术相结合的尝试。在研究敦煌壁画中千佛图像元素的同时,对社会生产、思想信仰、图像流传以及朝代演变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审美多样性下希望通过千佛图像元素在瓷画高温色釉的创作,可以推进敦煌文化以及千佛艺术在现实意义中更加通俗化、年轻化。以瓷画的绘画载体为衣,经典的千佛形象为本,融合具有绘画性艺术语言的高温色釉,创造出更加绚烂的千佛印象。